首頁 古文典籍 孔子家語

屈節解第三十七

【原文】
子路問于孔子曰:“由聞丈夫①居世,富貴不能有益于物;處貧賤之地,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②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達于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③;求伸者,所以及時④。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于義。”

【注解】
①丈夫:大丈夫。指有作為的人。
②域:境界。
③待:等待有人了解和任用。
④時:良時,好時機。

【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我聽說大丈夫生活在世間,富貴而不能有利于世間的事物;處于貧賤之地,不能暫時忍受委屈以求得將來的伸展,則不足以達到人們所說的大丈夫的境界。”
孔子說:“君子所做的事,期望必須達到自己的目標。需要委屈的時候就委屈,需要伸展的時候就伸展。委屈自己是因為有所期待,求得伸展需要抓住時機。所以雖然受了委屈也不能失掉氣節,志向實現了也不能有害于義。”

【評析】
孔子認為,君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隻要符合于義,“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屈節,是因為有所期待;求伸,是要及時抓住時機。但大前提是“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于義”。可見孔子處理事物既講原則又註重靈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