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顏回,魯人,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年二十九而發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益親。”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
【譯文】
顏回,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二十九歲時頭發就白了,三十一歲早早就死了。孔子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我的弟子們關系日益親密。”顏回以品德操守高尚聞名,孔子稱贊他仁愛。
【原文】
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以語言著名。事齊為臨淄①大夫,與田常為亂②,夷其三族。孔子恥之,曰:“不在利病③,其在宰予。”
【注解】
①臨淄:春秋時為齊國都城。在今山東淄博。
②與田常為亂:田常:即陳恆,春秋時齊國人。曾事齊簡公,後弒簡公而立平公。據《史記》司馬貞索隱,《左傳》無宰我與田常為亂的記載,而有一叫闞止的人字子我,被田常所殺。此作辛我事,恐有誤。
③利病:利弊,利害。
【譯文】
宰予,字子我,魯國人,有口才,以能言善辯著名。他在齊國做官,為臨淄大夫,因與田常一起犯上作亂,被夷滅了三族。孔子以此為恥,說:“這樣的結果,不在于有什麽利弊,而在于宰予參與了這件事。”
【原文】
端木賜,字子貢,衛人。少孔子三十一歲。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詘①其辯。家富累錢千金,常結駟連騎,以造原憲。憲居蒿廬蓬戶之中,與之言先王之義。原憲衣弊衣冠,並日蔬食②,衍然③有自得之志。子貢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憲曰:“吾聞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吾貧也,非病也。”子貢慚,終身恥其言之過。子貢行販,與時轉貨④。歷相魯衛而終齊。
【注解】
①詘:貶退。
②並日蔬食:兩日吃一日糧。
③衍然:快樂的樣子。
④與時轉貨:買賤賣貴,隨時轉貨。
【譯文】
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一歲,有口才,很著名。孔子經常阻止他的能言善辯。他的家庭非常富有,常駕著馬車或騎著馬,去看望原憲。原憲居住在茅草屋中,與子貢談論古代先王治國的道理。原憲穿著破舊的衣服,兩天才能吃一天的飯,但仍然很快樂,有自己的志向。子貢說:“太過分了,你怎麽會病成這樣?”原憲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道而不能身體力行叫做病。我是貧,不是病。”子貢聽了原憲的話感到很慚愧,終身都為說過這樣錯誤的話而羞愧。子貢販賣貨物,能及時轉手獲利。曾擔任魯國、衛國的宰相,後來死在齊國。
【原文】
冉求,字子有,仲弓①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仕為季氏宰②,進則理其官職,退則受教聖師,為性多謙退。故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注解】
①仲弓:即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②為季氏宰:為季孫氏的家臣。
【譯文】
冉求,字子有,和冉雍是同族。比孔子小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會處理政事著名。曾為季孫氏的家臣。做官時就處理政務,不做官時就在孔子門下學習。為人性情多謙遜退讓。所以孔子說:“冉求做事退縮,所以我要鼓勵他。”
【原文】
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為人果烈而剛直,性鄙而不達于變通。仕衛為大夫①,蒯瞶與其子輒爭國,子路遂死輒難。孔子痛之,曰:“吾自有由,而惡言不入于耳。”
【注解】
①仕衛為大夫:子路為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
【譯文】
仲由,弁地人,字子路,一字季路。比孔子小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為人果烈而剛直,性格粗放而不善于變通。在衛國擔任大夫的官職,正趕上蒯瞶與他的兒子蒯輒爭奪國君之位,子路為保護蒯輒而死。孔子非常悲痛,說:“自從我有了子路,那些惡意中傷的話再也傳不到我耳朵裏了。”
【原文】
卜商,衛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習于《詩》①,能通其義,以文學著名。為人性不弘,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②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雲:“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讀史志曰:“問諸晉史,果曰己亥。”于是衛以子夏為聖。孔子卒後,教于西河③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④國政焉。
【注解】
①習于《詩》:據傳子夏精通《詩經》,《毛詩·序》就是他寫的。
②尚:超過。
③西河:地名。即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子夏曾居于此,並在此講學。
④諮:商量,征詢。
【譯文】
卜商,衛國人,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他學習《詩經》,能理解其意,以文學著稱。為人胸襟不夠宏大,好論證精微的事情,當時沒有人能超過他。他曾經返回衛國,見一個讀史書的人說:“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說:“不對,不是三豕,是己亥。”讀史書的人說:“請教晉國的史官,果然是己亥。”于是衛國的人都把子夏當做聖人。孔子去世以後,子夏在魏國西河講學,魏文侯把他當做老師,向他咨詢治理國家的方法。
【原文】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齊嘗聘,欲與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①,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參曰:“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取妻。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②,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③。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注解】
①藜:藜羹,用嫩藜做的羹。烝:同“蒸”。
②高宗:即殷高宗武丁。孝己:殷高宗子,因遭後母讒言,被高宗放逐,憂苦而死。
③尹吉甫:周宣王時賢臣。伯奇:尹吉甫之子。因遭後母讒言,被其父放逐于野。
【譯文】
曾參,魯國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以孝道為志向,所以孔子因他而作《孝經》。齊國曾聘請他,想讓他為卿,他不去,說:“我父母已年老,拿人家的俸祿就要替人家操心,所以我不忍心遠離親人而受別人差遣。”他的後母對他很不好,但他仍供養她孝敬她。他的妻子因藜羹沒有蒸熟,曾參為此要休她。有人說:“你妻子沒有犯七出的條款啊!”曾參說:“蒸藜羹是小事,我讓她蒸熟她卻不聽我的話,何況是大事呢?”于是就休了妻子,終身不再娶妻。他的兒子曾元勸他再娶,他對兒子說:“殷高宗武丁因為後妻殺死了兒子孝己,尹吉甫因為後妻而放逐了兒子伯奇。我上不及高宗賢能,中不比尹吉甫能幹,怎知能避免不做錯事呢?”
【原文】
澹台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歲。有君子之姿。孔子嘗以容貌望①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以諾為名。仕魯為大夫也。
【注解】
①望:期望。
【譯文】
澹台滅明,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歲。他有君子的姿容。孔子曾因他的容貌而期望他的才能可以和容貌相稱,可是他的才能沒能達到孔子的期望。然而他的為人公正無私,以獲取與給予來選擇去就,以重額度知名。在魯國做官,官為大夫。
【原文】
高柴,齊人,高氏之別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歲。長不過六尺,狀貌甚惡。為人篤孝而有法正①。少居魯,見知名于孔子之門。仕為武城②宰。
【注解】
①法正:禮法規矩。
②武城:地名。故址在今山東費縣西南。
【譯文】
高柴,齊國人,屬高氏家族的分支,字子羔。比孔子小四十歲。他身高不到六尺,相貌很醜。為人特別註重孝道而又遵守禮儀法度。小的時候居住在魯國,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定名聲。官為武城宰。
【原文】
宓不齊,魯人,字子賤。少孔子四十九歲。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孔子大①之。
【注解】
①大:看重。一本作“美”。
【譯文】
宓不齊,魯國人,字子賤。比孔子小四十九歲。擔任單父宰,有才智,有仁愛,連百姓都不忍欺騙他。孔子很贊美他。
【原文】
南宮韜,魯人,字子容。以智自將①,世清不廢,世濁不灣②。孔子以兄子妻之。
【注解】
①自將:自己保全。
②不灣:不污穢。
【譯文】
南宮韜,魯國人,字子容。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保全自己,世道清平會有所作為,世道污濁也不會同流合污。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原文】
公析哀,齊人,字季沉。鄙①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嘗屈節②人臣。孔子特嘆貴之。
【注解】
①鄙:鄙視。
②屈節:折節。
【譯文】
公析哀,齊國人,字季沉。鄙視天下很多人到大夫家去做家臣,因此他沒有屈節去做別人的家臣。孔子特別贊賞他。
【原文】
曾點①,曾參父,字子皙。疾②時禮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論語》所謂“浴乎沂,風乎舞雩”③,之下。
【注解】
①曾點:即曾皙。
②疾:痛心,痛恨。
③浴乎沂(yí),風乎舞雩(yú):此為《論語·先進》文。這是曾點回答孔子的話。意為到沂水沐浴,到舞雩的樹下去乘涼。舞雩:古代求雨祭天,設壇命女巫為舞,故名舞雩。
【譯文】
曾點,曾參的父親,字子皙。他痛心于當時不施行禮教,想改變這種情況。孔子很贊同他的想法,就像贊同他在《論語》中所說的“在沂水沐浴,在舞雩乘涼”一樣。
【原文】
漆雕開,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孔子曰:“子之齒可以仕矣,時將過。”子若報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悅焉。
【譯文】
漆雕開,蔡國人,字子若。比孔子小十一歲。他研習《尚書》,不願做官。孔子說:“按你的年齡可以做官了,不然就錯過時機了。”子若給孔子回信說:“我對您的話還不太明白。”孔子很高興。
【原文】
顏刻,魯人,字子驕。少孔子五十歲。孔子適衛,子驕為僕。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出,而令宦者雍渠參乘①,使孔子為次乘②。遊過市,孔子恥之。顏刻曰:“夫子何恥之?”孔子曰:“《詩》③雲:‘覯④爾新婚,以慰我心。’”乃嘆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解】
①參乘:陪乘。
②次乘:後面的車。
③《詩》:指《詩經·小雅·車轄》。
④覯(gòu):遇見。
【譯文】
顏刻,魯國人,字子驕。比孔子小五十歲。孔子到衛國去,子驕為僕從。衛靈公和夫人南子同車出遊,讓宦官雍渠陪乘,讓孔子乘坐後面的車陪著。遊覽經過鬧市,孔子感到很恥辱。顏刻說:“先生為何感到恥辱呢?”孔子說:“《詩經》說:‘遇到你們新婚,你們美滿我歡欣。’”又嘆息說:“我沒有見到喜好美好品德如同喜歡美色一樣的人啊!”
【原文】
梁鱣,齊人,字叔魚。少孔子三十九歲。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①謂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②。’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過。”從之,二年而有子。
【注解】
①商瞿:春秋時魯國人,字子木,孔子弟子。
②丈夫:指男孩。
【譯文】
梁鱣,齊國人,字叔魚。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兒子,想休了他的妻子。商瞿對他說:“你不要這樣做。從前我三十八歲還沒有兒子,我母親為我又娶了一房妻子,先生派我到齊國去,母親請求讓我留下來。先生說:‘不要擔憂,商瞿過了四十歲,會有五個兒子。’現在果然如此。我恐怕你的子女晚生,未必是你妻子的過錯。”梁鱣聽從了商瞿的話,過了兩年就有了兒子。
【原文】
琴牢,衛人,字子開,一字張。與宗魯①友,聞宗魯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許,曰:“非義也。”
【注解】
①宗魯:春秋時衛國人。為衛靈公兄衛公孟的參乘。公孟為人不善,但對宗魯很親近。宗魯為保護公孟而死。
【譯文】
琴牢,衛國人,字子開,一字張。和宗魯是好朋友,聽到宗魯死了,想去悼念他。孔子不讓他去,說:“這不合乎義。”
【評析】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都是有傑出能力的人。其中以德行見長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以政事見長的有冉有、季路,以言語見長的有宰我、子貢,以文學見長的有子遊、子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