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話題作文 春節

春節的來歷150_50_120_25_70_100_350_300

春節的來歷150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歷(農歷)年,俗稱“過年”。 這是中國民間歷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古代有年的怪獸,到了三十晚上下山吃人。後來人們發現年怕火光、響聲和紅色,便在那天燃放爆竹、貼紅對聯。到了初一的早上,人們都向親戚朋友道喜:“過年好!”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過年對中華民族可以說源遠流長,有了數千年的歷史。而“春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大約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

春節的來歷120字

春節又叫陰歷年、農歷新年、農歷年、舊歷年,俗稱“過年、大年、過大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來改為夏歷正月初一(即農歷正月初一),被視為農歷年的開始,即為歲首。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結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個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滿、蒙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隻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來歷五十字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來歷25字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春節的來歷70字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來歷350字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來歷300字

春節古稱“正旦”、“歲首”、“過年”等。1911年12月3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在發布的《內務部關于中華民國改用陽歷的通諭》中,明確將年節稱為“春節”。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春節俗稱“過年”。

“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小篆的“年”寫作“上禾下千”,《說文解字·禾部》;“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像是人頭上頂著谷物。

還有一種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隻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傈,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隻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來歷100個字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