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散文 經典散文

魯迅:《父親的病》原文

大約十多年前吧,S城(這裏指紹興城)中曾經盛傳過一個名醫的故事:

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他們隻得都依他。待去時,卻隻是草草地一看,說道“不要緊的”,開一張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錢,第二天又來請了。他一到門,隻見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葯,好得多了,所以再請你來復診一回。”仍舊引到房裏,老媽子便將病人的手拉出帳外來。他一按,冷冰凍的,也沒有脈,于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葯方紙,提筆寫道:——

“憑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

“先生,這病看來很不輕了,用葯怕還得重一點罷。”主人在背後說。

“可以,”他說。于是另開了一張方:

“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畫押。

這樣,主人就收了葯方,很客氣地送他出來了。

我曾經和這名醫周旋過兩整年,因為他隔日一回,來診我的父親的病。那時雖然已經很有名,但還不至于闊得這樣不耐煩;可是診金卻已經是一元四角。現在的都市上,診金一次十元並不算奇,可是那時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張羅的了;又何況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據輿論說,用葯就與眾不同。我不知道葯品,所覺得的,就是“葯引”的難得,新方一換,就得忙一大場。先買葯,再尋葯引。“生姜”兩片,竹葉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可是說也奇怪,大約後來總沒有購求不到的。

據輿論說,神妙就在這地方。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葯無效;待到遇見了什麽葉天士先生,隻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葯引:梧桐葉。隻一服,便霍然而愈了。“醫者,意也。”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其先百葯不投,今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我雖然並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裏去採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