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273)

1、撒切爾夫人的今天

英國上世紀末當了十一年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她在中國是特別以“鐵娘子”著稱的。據英國《星期泰晤士報》去年八月三日的專文記載,撒夫人的現狀,這位並不算很老的七十九歲的前女首相,下台已十四年,現在孤苦零丁,悶愁潦倒。其夫已于去年六月逝世。撒夫人隻有一個女兒,是個新聞從業者,看來這位首相千金也是一位無權無位、無錢無勢的平民,連母親也似乎照顧不了啦。文章說,撒夫人“早已被人拋棄和遺忘”,前年十月七十七歲生日時,她隻收到四張賀卡。她“現在面容消瘦,不成樣子。她的身體和經濟狀況使她女兒憂心忡忡”。文章還說她一個人“終日形影相吊”。

其實,有些民主國家的第一流大官下台後同撒夫人的處境相差不多的還有的是。不久前,看到一則訊息,說德國現任總理施羅德,星期天全家出遊時,是攝影家搶拍的一道風景線。因為總理假期出遊,不能動用公務車,這位總理就駕著他家的普通舊車帶領全家出動。但國家規定的幾輛漂亮的警衛車卻又非得把這位總理團團圍住不可。責有攸歸,總理也奈何他們不得。

像撒切爾夫人、施羅德這類事,你可不要去可憐人家了。這是人家的體面事,並不是人家的醜事。

于此,我得出一條規律,叫做:官肥民必瘦,官瘦民必肥。以此看世界,大概是不會錯的。

2、互逆的格言

中國有很多道德格言,人們習慣于用這些道德格言來規範約束自己。可假如我們留意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有一些格言是互逆的。這裏且舉兩例。

第一個是關于人生的。有句諺語:半桶水晃蕩晃蕩,滿桶水穩穩當當。這是說人應該求“滿”。可又有一個來自老夫子的故事,說的是孔子一天帶著學生來周公廟參觀,一位學生指著一個傾斜的圓形木器,問那是什麽。守廟的說:“那是宥器,是灌溉用的吸水陶器,拴繩的罐耳在下邊,用繩懸掛,罐身傾斜,打水很方便,後來成了明君的勸戒器。”孔子看著弟子們疑惑的眼神,解釋道:“我聽說宥器這種東西,空虛時傾斜,半實半虛時中正不斜,如果一滿就會翻倒。”守廟人打來水一試驗,果然如此,孔子嘆道:“中則正,滿則覆。”這意思是指人永遠不要求“滿”。

第二個是關于政治的。第一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又有這麽一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其實這兩組格言各自是可以統一起來的。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有上進心,隻要如此,他或她都可能求“滿”。但當到了一定“滿”之後,我們把它當作終點並以此自矜自誇自傲,這“滿”很可能蛻變成對自己的“顛覆”。這樣一來,前面兩句是不是串聯到了一起。對後面兩句,我們是必須對人信任,在這個基礎上,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然後,擇其善者而從之,選其賢者而用之,並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這不,這兩句又組織到一塊了。可現實中,誰又把這些相對立的同樣是正面的道德格言給統一到一起呢?

3、森林裏的水

朋友是做地質工作的。一次,朋友說——

這次勘探,我們請了一位山民做向導,沒想到天氣不好,向導也迷了路。要命的是帶的水喝完了。地圖上標志這座山裏是沒有河的,連一條小溪也沒有。這可怎麽辦呢?我們問向導,向導說不用急,“森林裏最多的就是水了。”“水在哪?”我們問。他指了指不遠處一窪骯髒的泥坑,那裏聚著一些水。可那水太惡心了。向導沒有理會我們的表情,自去採了一束草,把草編成碗的樣子,開始往飯盒裏過濾那窪水,過濾了幾遍之後,水漸漸地清了,放了兩片飲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這是他告訴我們的第一種取水的方法。晚上在進帳篷之前,我發現他把塑膠布一張張地撐開,在樹幹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張塑膠布裏就都聚滿了露水。這是第二種。

要是不到取露水的時候,也找不到水窪,他就找那些樹幹很粗樹葉很大果實很多的樹,用刀在樹身上挖一個洞,就會有水很慢地流出來,那些水應當叫做樹汁吧。除了這些,他給我們提供的水源還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絲瓜……這位隻有國小文化的向導讓我震驚了。原來,我們以為根本無法尋覓的東西,卻是這樣地處處留蹤,處處有源。

朋友說,“我常常以為隻要自己眼睛明亮,看東西就沒有不清楚的,現在才發現若是思想盲目,視力再好也沒有用處。”

4、生活閒適的人

有位總統,嫌住在官邸裏太不清靜,叫來國家公園署的長官,說,去物色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最好能讓我完整地睡上一個晚上。

公園署的長官回去後立即登上直升機,執行總統的命令,最後在距總統府二百英裏的地方找到了。那兒群山環抱,鳥語花香,溪水潺潺,古木參天。于是大興土木,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建成了一個名為香格裏拉的休閒勝地。

可是這位總統隻住了一個晚上,就不住了,因為他剛躺下不到半小時,就被來自太平洋的一個電話叫醒了,說,珍珠港的第七艦隊好像出事了。他的繼任者好像與香格裏拉也沒有緣分。有一次,他來這兒度假,正準備把烤好的鹿肉送到嘴裏,副國務卿說,韓國李承晚總統的特使要求立即求見。一頓美餐還沒有開始,就匆匆地打道回府了。1953年1月,又一任總統上任。由于國內國外一片太平,總統宣布休假一周。于是帶上夫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及隨眾,浩浩蕩蕩開進了香格裏拉。可是剛到地方,就遇到一件煩心事。國家航空公司為抗議《新兵役法》的第八條款,宣布舉行春季大罷工,為期一月。總統本想和家人共享一下天倫之樂,這下好了,在香格裏拉的七天時間,有六天是在和幕僚商討對策中度過的。

不過,這一次,有一人不虛此行,那就是總統的孫子。這位九歲半、名叫戴維的小男孩一到香格裏拉,就被這兒的美景吸引住了。他白天打獵,晚上垂釣;早晨騎馬,下午喝茶,玩得不亦樂乎!以至于在總統要離開香格裏拉的時候,他宣布不走了。

不知是總統為討好孫子,還是被孫子的快樂所感染。回去後,這位總統竟簽署了一道命令,宣布從命令頒布之日起,香格裏拉更名為戴維營。

戴維營就這樣產生了,並且以美國總統的度假休閒地而名滿天下,然而從羅斯福建立這一勝地開始,據說,沒有一位總統承認,在這兒獲得過真正的休閒。艾森豪威爾抱怨說,戴維營找不到一隻可以安眠的枕頭。赫魯曉夫也在回憶錄中說,我用盡一生也鬧不清戴維營是個什麽東西。小布希當選總統後曾表示過驚奇:戴維營怎麽和原來不一樣了?

對一個國家級的休閒勝地,來此休閒的人為什麽會留下這樣的言語和文字呢?下面的一段話,也許能提示其中的奧秘。

生活是否閒適,不在于人住在什麽地方,關鍵看他是否有閒適的心情,如果他的心是閒適的,不論他住在海邊還是鬧市,他都可以創造出閒適的生活。如果心亂作一團,或一直被某種事務性的東西驅使著,任何林間的木屋或湖邊的別墅,都不會使他閒適下來。

5、麥穗和挫折

過去上帝還住在地球上的時候,有一天,一個農夫找到上帝,對他說:“我的神啊,也許是你創造了世界,但是你畢竟不是農夫,我得教你點東西。”

上帝借著胡子的遮掩,偷偷笑了,對他說:“那你就告訴我吧。”

“給我一年時間,在這一年裏,按照我所說的去做。我會讓你看見,世界上再不會有貧窮和飢餓。”

在這一年裏,上帝滿足了農夫所有的要求。沒有狂風暴雨,沒有電閃雷鳴,沒有任何對庄稼有危險的自然災害發生。當農夫覺得該出太陽了,就會陽光普照;要是覺得該下點雨了,就會有雨滴落下,而且想讓雨停雨就停。環境真是太好了,小麥的長勢特別喜人。

一年的時間到了,農夫看到麥子長得那麽好,就對上帝說:“你瞧,要是再這麽過十年,就會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所有的人。人們就算不幹活也不會餓死了!”

然而,等人們收割的時候,卻發現麥穗裏什麽都沒有,空空如也。這些長得那麽好的麥子,竟然什麽都沒結出來。

農夫驚訝極了,又跑到上帝那兒去了:“上帝呀,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呀?”

“那是因為小麥都過得太舒服了,沒有任何打擊是不行的。這一年裏,它們沒經過風吹雨打,也沒受到過烈日煎熬。你幫它們避免了一切可能傷害它們的東西。沒錯,它們長得又高又好,但是你也看見了,麥穗裏什麽都結不出來。還是時不時需要些挫折的,就像白晝之間總有黑夜,風雨雷電都是必需的,正是這些鍛煉了小麥。”

6、水母與蝸牛

海葵生活在蟹子甲殼上,與之建立起了一個共生的家庭,這兩種生物都以一種嚴格的擇偶標準互相挑選,並不是隨便勾搭上的。抄一段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的話:“它們明確無誤地感覺到彼此,然後就生活在一起,就好像是天造地設的伴侶。”

還有著名的那不勒斯海灣中的蝸牛和水母。蝸牛在很小的時候,遇上了水母,被水母的觸手逮住,然後被其吞沒。表面上看,水母是捕獵者,而蝸牛則是其獵物。可是,蝸牛並沒有被消化,它很快開始反咬一口了,先吃掉水母的輻管及其周邊,又吃掉了它的觸手,直到水母差不多被全部吃掉,結果是兩種生物變成了一頭形象古怪的裸鰓類動物,在水裏遊來遊去。那水母其實隻留下了附著于蝸牛嘴邊的一圈“裙邊”。

7、魔鬼的憤怒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維謝赫拉德是一道著名的景觀,當年音樂家斯美塔那在他聞名天下的交響組詩《我的祖國》裏,第一首作的就是以它的名字為題的《維謝赫拉德》。如今,它是有名的名人公墓,也是一座美麗的公園,位于伏爾塔瓦河的西岸,站在那裏,布拉格在腳下一覽無餘,氣勢確實不同凡響。

走出墓地,門前有一叢小樹林,林邊有三根長短不一的圓形柱子,交叉斜依在一起,很隨便的樣子,仿佛走累的遊人相互背靠著背、肩搭著肩在歇息。一般不註意,誰也不會想到它們是什麽東西,很容易忽略它們而走開。幸好我們的翻譯魯碧霞小姐拉住了我們,告訴我們如果維謝赫拉德是布拉格的一景,它們就是維謝赫拉德的一景,並要我們猜這是三個什麽東西?我們誰也沒猜出來。她告訴我們是三根蠟燭,傳說為考驗一個從羅馬跑到這裏來的牧師(大概也是如我們一樣到這裏來遊玩的),魔鬼特意在這裏點燃了三根蠟燭,如同我們這裏的人逢廟就燒香磕頭一樣,牧師立刻對著蠟燭虔誠地念起了彌撒。魔鬼大概並不相信他念的是真經,便打斷牧師的經文對他說:蠟燭不滅的時候,你如果能跑回羅馬,到了羅馬你可以得到錢,也可以得到靈魂,你到底要什麽?牧師說得痛快也實在:我要錢。魔鬼一聽大怒,把蠟燭立刻吹滅插進土裏,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三根東倒西歪的石柱。

8、真理需要堅持

一天,在課堂上,哲學家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台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

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面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

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台上,又重復了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人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麽氣味也沒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麽也沒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隻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許多時候,我們已經接近了真理,但因為缺少自信,而離開了真理。柏拉圖堅持真理的勇氣就源于對事實的堅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關鍵就看我們能否對真理堅持到底。

9、足跡

一天晚上,一個人做了個夢,他夢見他一直與神同行。他註意到有些地方有兩行足跡在身後——一行屬于他,另一行屬于神。而有一些地方隻有一行足跡,這些地方剛好都是他人生最低潮、最悲觀的階段。他感覺被神欺騙了。

他問神:“神,你曾說一旦我決定跟隨你,你就會一路陪著我走下去。但是,我註意到在我人生最糟糕的時候,卻隻有我的一行足跡。到底是因為什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你卻離開了我?”

神回答:“可愛的孩子,我愛你,而且永遠不會離開你。是的,在你經歷考驗和挫折的時候,隻有一行足跡,但那是我背著你留下的。”

那人仔細查看了一番地上的腳印,突然說:“那是我自己的腳印呀!”

神笑了:“現在你知道了,既然你在最低潮、最悲觀的階段,都能夠背負我走過去,那你現在還需要我嗎?”

10、簡單的精彩

地質考察隊在大山裏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山洞。洞內地形非常曲折,大洞套小洞,變化無窮,還有深潭和峭壁,甚為奇險。此事一經曝光便引來無數的探險者,但是進洞後安全返回的少之又少。出得洞來的,也都是半途而廢者,沒有人探到過它的盡頭。于是人們便為該洞取名“死亡谷”。漸漸地,前來探險的人少了。

正當此事就要歸于平靜時,一位從未上過學也沒探過險的當地農民深入“死亡谷”,找到了洞的盡頭,並安全返回。

許多媒體記者採訪這位農民嘗試找到他成功的秘訣,結果出乎意料,他說了一個簡單而笨拙的辦法——“我隻是找了幾麻袋長而結實的繩子,把它們系在一起,一頭牢牢地拴在褲帶上,另一頭拴在洞口一棵樹幹上,然後帶上些自製的食物,不慌不忙地探尋。返回時,順著這根繩子就走了出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