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心情隨筆

把飯吃幹凈是一件很low的事情嗎?

我讀中學的時候,終于搬進了城裏的高中,身邊的同學裏,來自農村的比例就低得多了。

學校食堂非常接地氣,那時候一塊錢就可以吃到兩份菜一碗飯,賣飯的阿姨還會在米飯上澆一點蛋花湯。每次吃飯,我都會把飯菜吃得幹幹凈凈。

你問我怎麽做到的?

很簡單啊,吃到最後,我把剩餘的菜和米飯混在一起吃掉,剛好“幹幹凈凈”。同學開玩笑說:“哎呀柱子,你這盤子不洗都看不出來用過。”

我嘿嘿一笑。

每次吃飯都是和固定的同學,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丟人的,對方隻是覺得我的習慣和他們不太一樣,但也從沒有表示過鄙視。

讀大學的時候,我去了東北,學校食堂依然很接地氣。2007年的時候,吉林大學學生食堂最便宜的一頓飯隻需要一塊三就能解決。

那時候我依然是“光碟使者”,以至于大家跟我一起吃飯的時候也會盡量把東西吃光。

在網路上,有網友問了這麽一個問題:

我是一名大學生,平時經常和舍友一起吃飯。因為我是阿公阿麼帶大的,老一輩比較節約,所以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浪費糧食,吃飯一直吃得很幹凈,可是舍友見了總會因此嘲笑我幾句--他們可能不是惡意的吧,但是我心裏總感覺很不舒服。而且他們吃飯會剩很多,這到底是什麽心理?我該如何反駁?

坦白說,看到這個提問,我第一次意識到把飯吃光會顯得很low,會被嘲笑。

從我有記憶起,吃飯不留碗底就是家裏的規矩。飯可以留在鍋裏,不能留在碗裏,想吃自己去添,但端在手裏的就必須吃掉。

這種習俗不僅僅是在我家,相信從那個貧困年代走出來的家庭都是如此,浪費糧食是一種“罪孽深重”的行為。直到我讀高中,我才在學校食堂看到了如此嚴重的食物浪費現象。

國小四年級的時候,我需要到鄰村的國小就讀,那時候每天中午都有一元錢買饅頭吃。一元可以買到四個饅頭,能吃到很飽。當然,沒有任何配菜,隻是饅頭和白開水。

我很感激這四個饅頭。

從古到今,食物一直都是短缺的,我們真正解決吃飯問題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兒。珍惜食物,就像我們現在珍惜愛情一樣,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情。

相反,浪費食物反而是一件很low的事情。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做飯,我是會做飯的。從洗菜、切菜到下鍋、出鍋,一道菜的完成意味著有人忙活了半天。如果是我做飯,看到飯剩下很多,我會反思:“這次是不是沒把握住量,做多了?”

可是如果碗裏剩下了飯,我會覺得非常不舒服——不想吃就別盛那麽多啊。

把飯吃光,是對做飯者最起碼的尊重。

吃飯時對食物的態度,還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自由”的態度,換言之,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所謂的自由,並非“想做什麽就做什麽”,而是“我可以自由地控製我自己”,也就是“自律”。我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則去行動,遵從自己的內心,遵從自己的需要,遵從自我。

吃飯也是一樣,一個自律的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該不該吃,吃多少……

習慣性剩飯,是沒教養的表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