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範文

淺談中西方繪畫美學和哲學的異同

又到畢業季了,大家的論文準備的怎麽樣了,下文是中西方繪畫美學和哲學的異同,一起來看看吧!

1、《最後的晚餐》作品分析

《最後的晚餐》整幅畫高4.6米,寬8.8米,它位于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達·芬奇將畫面展現于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有種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門徒們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他的雙眼註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裏,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畫面中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作為這幅畫的作者達·芬奇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4.15~1519.5.2)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是集畫家、建築師、數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于一身的巨人,還寫了許多有關藝術、科學方面的論著。正是對科學研究的重視,使他成為現代精神的先驅。

2、《韓熙載夜宴圖》作品分析

作為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韓熙載夜宴圖》。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致,且富于層次感,神韻獨出。為了適于案頭觀賞,作者將事件的發展過程分為五個既聯系又分割的畫面。構圖和人物聚散有致,場面有動有靜。對韓熙載的刻畫尤為突出,在畫面中反復出現,或正或側,或動或靜,描繪得精微有神,在眾多人物中超然自適、氣度非凡,但臉上無一絲笑意,在歡樂的反襯下,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內心的抑鬱和苦悶,使人物在情節繪畫中具備了肖像畫的性質。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于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裏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畫中的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如蒙太奇一樣地重復出現,各個性格突出,神情描繪自然。而此畫也是顧閎中的唯一傳世作品。

顧閎中(910—980年)江南人,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詔。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于描摹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

3、中西方繪畫美學和哲學的異同

作為在中西方繪畫史中都比較傑出的兩幅作品,這兩幅畫揭示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審美觀念。而這樣的不同,並沒有誰高誰低,誰好誰壞之分,隻是一個民族的特徵體現。“美是和諧”,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命題。無論中西,古代人都把“和諧”作為對理想之美的描述。不論東方還是西方,歐洲與中國,古代人很少談一個事物美與不美,而多是說和諧與不和諧,他們說的和諧就是美。這是中西審美的一個最集中的共同點。而兩幅畫就是如此,安靜而又極具張力,不管是人物的位置安排,還是顏色的運用,大到畫面的整體色調,小到餐桌上的餐具都是畫家精心安排的,為的就是構圖的平衡,色彩的和諧。而中西古人由于各自民族歷史和文化環境的不同,對和諧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的。

中國人主要通過藝術來彰顯主體的“心理和諧”,以實現社會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與大自然的心靈溝通。儒學思想就集中代表了漢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質。孔子對通過藝術展現的人的精神的價值評價,總是以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來衡量。孔子認為人生最高的目的,即“克己復禮”,而表現在藝術審美中,就是提倡以宗法社會的倫理道德精神為美之本,把“成教化,助人倫”作為藝術的最高目標,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繪畫技能章法完善為實踐之途,從而達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理想美創作精神。

儒學的審美思想,就是要求藝術的情感必須自覺地由道德倫理的理智來節製,以達到情與理的和諧統一。而在《韓熙載夜宴圖》中也表達了這種審美理想。畫中韓熙載和其他幾位官員的身體比例與圍繞在他們身旁的女子的身體比例有明顯的差異,前者好像是被故意放大,而後者則是在襯托前者。這種安排是作者的別有用心,還是因為安逸的社會環境導致官員們本身體態圓潤,體型比常人的略顯壯碩。這就是中國審美理想所要求的藝術的情感必須自覺地由道德倫理的理智來節製,已達到情與理的和諧統一。韓熙載和官員們由于當時的社會地位比較高,為了凸顯他們與常人的不同,作者放大了他們的尺寸,以“大”而喻理。所不同的是,西方人則主要用藝術來實現對客觀世界 “形式和諧”的把握,在視覺的理想形式中寄托主體對客觀世界的把握。作為古希臘哲學史上最早的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認為“數”是萬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數理的存在,美就是數的和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