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範文

關于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

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如下文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頒布,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構建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目標;同年6月,教育部製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確定了基礎教育的改革目標,研製了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綱要》明確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

為必修課,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而網路技術為主導的信息技術教育和研究性學習又成為其中的亮點。研究性學習,是指以學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學習為基礎,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專題,獨自自主開展研究,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特點是註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的層面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使被動地接受轉向主動地探究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以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享受極大的信息資源的同時,學習手段、學習過程、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大大的改變。網路技術教學就是以網路技術為物質手段,學生自主化學習,對需要的網路信息進行查找、篩選、核實、分析、研究,用網路信息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研究精神,並學會解決生活中與網路技術學習有關的問題。基于網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學習與網路技術整合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分析

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可能性與現實性。研究性學習,網路技術都是教育科研領域兩個嶄新的課題,探究二者在特定學科教學中的關系,對于更好的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貭素教育發展均具有積極意義。

1、國家教育行政強製力與政策指導為開展研究性學習與網路技術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xx年1月國家教育部決定,研究性學習成為《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試驗修訂稿)》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重要內容,列為必修課,教育部還專門印發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學校從xx年9月開始實施,對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特點,學習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實施、評價、管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xx年10月,教育部決定從xx年起利用5到xx年的時間在全國中國小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並提出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區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網路技術套用的進程,探索如何有效套用信息技術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信息時代的人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開帷幕。

2、網路技術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條件和豐富的教育資源

許多地區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其中教育資源的匱乏顯得尤為突出。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研究性學習需要更為集約豐富的共享資源,包括需要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豐富的導師資源,導師資源可以通過專門師資培訓和能力套用培訓實現,而信息資源可以通過網路實現。網路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與主導,在套用教學中具有如下特點:

①集約化的豐富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智慧資源,是課程實施的堅實基礎。

②網路資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廣泛傳播性的特點。

③網路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建構主義在強調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過程的同時,強調學習者的“協作”和“對話”,可以使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入,認識更全面;而且,資源的共享和時空的超越決定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更多自由選擇機會。

④網路化學習的特點。網路化學習具有圖文、音頻並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介面;網路能為學生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記憶特點的、以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學生可以查閱和訪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種信息源,必要時可以從該信息源復製、下載所需的軟體和資料。

3、以網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

傳統教學中,教科書和教師的教案成為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來源、途徑,依據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這種建立在“以教師為中心”靠灌輸傳授的教學模式中,學習的過程被理解為被動的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這種教學、學習模式的優勢十分明顯,卻又存在嚴重的弊病: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知識接受器的地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壓抑。

以上即是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