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範文

加強會計監督職能的對策分析研究

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也是我國會計界長期討論而又一直未能解決好的問題。市場經濟是法製化的經濟,要求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必須在法律製度規定的範圍內進行。

會計監督作為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法律法規、規章製度貫徹執行中發揮重要作用。會計人員作為財經法律法規、規章製度的執行者,在參與單位經營管理維護本單位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著保證單位經濟活動認真執行法律法規的重要責任。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不僅是對法律負責,也是對單位的經濟效益負責,對單位負責人負責。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但不能削弱會計監督,而且要加強包括單位內部監督、社會外部監督等多種形式的會計監督。

一、會計監督內容及監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1.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會計監督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據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製度,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使之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要求進行。

會計監督的主體是經過授權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監督是一種權力約束機製, 會計人員要在單位負責人的授權下,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會計監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會計法規條例製度的規定,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具體內容包括: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進行監督,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準確、完整、合法;對各種財產和資金進行監督,以保證財產、資金的安全完整與合理使用;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以保證財務收支符合財務製度的規定;對經濟契約、經濟計畫及其他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以保證經濟管理活動的科學、合理;對成本費用進行監督,以保證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對利潤的實現與分配進行監督,以保證按時上交稅金和進行利潤分配等。

2.會計監督不力的原因。

目前一些部門和單位受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的驅動,會計工作違法亂紀、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也阻礙了國家巨觀調控和管理的正常進行。會計監督在理論認識上存在問題,致使會計監督工作開展不力。

我國會計監督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會計人員是國家財經法規的維護者,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堅持原則,認真執行會計法規製度,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又是本單位的管理人員,要維護本單位的經濟利益,會計人員往往要無條件的服從管理者的意志,會計工作根本無法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體現在會計監督職能的弱化。會計人員的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會計監督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從目前實際情況分析,會計監督職能發揮不盡人意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會計不具有監督職能,而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不夠完善,混淆了司法監督、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等界限,會計代表著多種利益主體,顯得無所適從,同時也是企業管理當局以及企業主管當局對會計職能作用認識不夠清楚,使得企業會計忙于應付管理當局的要求,失去相對獨立性。

二、會計監督的理論依據與必要性。

1.會計監督的理論依據。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依據是財經法律、法規、規章;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製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和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製度製定的具體實施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各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製度製定的單位內部會計管理製度;各單位內部的預算、財務計畫、經濟計畫、業務計畫等。

財政經濟法律、法規是進行經濟工作的規範,是經濟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會計監督涉及到各種利益關系,會計人員在實行會計監督過程中,有責任也有義務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維護國家、社會公眾和本單位等各方面的利益。廣泛宣傳《會計法》、《審計法》、《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和《企業內部控製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規,在進行會計監督同時,對不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幹擾、阻撓會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責的行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轉會計監督弱化的不正常現象,切實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2.強化會計監督的必要性。

現代企業製度是以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征。在現代企業製度下,會計監督成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基本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還是國有獨資公司、合伙企業,都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製度的要求進行經濟活動,規範經營行為,並且依法實施會計監督。由于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所以沒有有效的會計監督,會計核算的質量就難以保證, 會計監督如果脫離了會計核算過程,也就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會計監督寓于會計核算之中,隻有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實行有效、及時、連續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會計核算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的會計信息才能真實、準確、可靠。國家有關部門、社會公眾、企業管理當局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才能有效利用並做出合理預測和決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