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語文教師演講——語文教學與人格的培養

我們常常能聽到有人說:“這種有損黨和國家的事,不是我幹的,我可以用人格擔保。”那麽人格到底是什麽呢?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個人獨特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模式,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人本性、特殊性。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接受各種教育的逐漸形成的一種品質。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開始接受家庭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和影響直至成人,那麽在孩子接受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同時,語文教育與人格培養到底有沒有關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說:“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強德育,培養學生人格”,然而,自從我國恢復聯考後,忽視了人格教育。特別是語文教育,隻為了讓學生學習語言,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培養。為了追求升學率,各校、各位老師把德育的發展放在了智育之後。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全新時代,思想觀點創新,知識技術創新必將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將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主要課題。

一、語文知識是人才競爭的工具

語文包括語言、文字、文章、文學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積淀著人類文化的精華,也積淀著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思想作用,是一個民族思想心理,文化的瑰寶。因此,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能力,學會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且還應該弘揚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豐富學生的個性,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

高爾基曾提出過“文學即人學”的命題,語文教學必須會對學生的人格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的重要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時,將受到“弗受”“不屑”的人格尊嚴的影響,在學習《談骨氣》時,就會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偉大精神所感染,將語文教育融入人格培養之中,這是貭素教育對語文教育的重要要求。

二、語文教材是人格教育的載體。

語文教學與學生創造性的人格培養的關系非常密切,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一種理想培養,如果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能 培養學生相應的語文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凡是語文教師都知曉屈原憂愁幽思,憂國憂民,可與日月爭輝;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手甘為孺子牛。等許多名人志士高尚的人格,但如何將這些名人志士的健全人格讓學生也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呢?

如何將人格教育富于語文教育中呢?

我認為,要善于調動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學生創造性人格的重要內涵之一,它包括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集體榮譽感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情者,文之經”“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可見,隻有學生的情感受到觸動,情真情深,才能被作者的思想所感動,才能逐漸促進個人的道德轉化對形成學生的健全人格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是道德的內驅力,催化劑,它可以推動人去克服困難,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在教學《鄧稼先》一文時,通過了解百年的屈辱史,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習鄧稼先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資料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的精神,以寒春事為契機,學習鄧稼先為人忠正,為國忘我的民族精神,在文革最後,調動學生情感,以中國一代青年為寫一封信,表明中國對戰爭的立場,表達對和平的呼吁,這樣一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責任感油然而升。艱苦的環境中為祖國。

其次,要善于誘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主要人格表現出現,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對熱愛祖國,尊老愛幼,關心他人,助人為樂。認真,細致,謙遜。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表現出社會責任感的篇目,如《誰是最可愛的人》《荷花淀》《鄧稼先》《紀念劉和珍君》等篇目的人物形象更閃耀出忠于祖國尊老愛幼,勤勞,認真,謙遜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如果語文教師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採用多種教法,誘導學生形成對祖國的忠誠感,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工作認真負責,有自信,心愛集體,勤勞,謙遜這樣的一些積極的性格,就會促進學生對人生態度的改變,能正確正視自己,相反,就會有自私,懶惰,守舊,驕傲等不良性格,如果這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祖國未來的路在何方?

抓住關鍵字句,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意志,于老師在《熏陶感染塑心靈》中說勵志可以從抓文中關鍵字句入手,意志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動力,也是學習的動力,由此看來語文教學有勵志的良好的條件,能激發學生自覺性,獨立性,堅持性,自製力等人格意志,能強化學生的人生目標,對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人格有著巨大的作用,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

三、運用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語文知識,除了字詞句外,還包含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教育意義,學生從教材中不但可以學習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還可以從文中熏陶自己的審美情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學生能真正從語文中受到了各種熏陶和教育,那麽,在他們的言行中就應有所表現,如果老師不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就可能成為“課堂上激動,下課後心動,課後就不動”的局面。加之,語文教學具有將讀寫結合特點,在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時是作文教學中,就不能隻局限于遣詞造句,特別在作文教學中,也不能隻局限于謀篇布局,還應幫助學生講究思想新穎,見解深刻,內容豐滿,真正做到“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與良好人格培養進行統一,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樹立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使他們將“先天下憂而憂,後天先樂而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不以物喜,不以喜悲”等思想,正確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現出來,將語文學科特有的思想美,形象美藝術美,語言美遷移成自己的思想美,形象美,藝術美,語言美。在記敘文和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有更大作用。魏書生老師認為“作文教學的源頭,就是雕塑學生的心靈”“教學生作文的過程也是育人的過程”這種認為,不無道理,如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寫《助人為樂記》《媽媽為我而笑》《誠信可貴》等作文就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消極現象,培養學生的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康的心理貭素,使作文育人相輔相成,既訓練學生寫出聲情並貌的文章,又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何樂而不為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