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借鏡行知思想 培養新型教師

陶行知先生關于教師修養的理論,在以貭素教育為主旋律的今天看來,仍如空谷足音,堪稱遠見卓識。教師作為實施貭素教育的關鍵,必須具備以下貭素:

一、具有敬業愛生的師德

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維護人類生存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神聖事業,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道出了無私奉獻是教師的天職。教師以滿腔的熱情投入教育事業,才會樂于施教,精于施教。陶行知說:“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把您和您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裏,這才算盡了教師的天職”,有了這樣一種信念,教師就會樹立起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為國家服務的思想,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去開發學生的潛能,用自己的思想品格去影響學生做人,盡可能發揮特有的示範性,以“堅定的政治、過硬的思想、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格”,精教書、勤育人,無私地敬業奉獻于教育這片廣闊的田園。

面對受教育的個體,教師以愛心去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沒有愛,教育是蒼白無力的,隻有愛才是教育學生最直接的方法和手段。唯有親其師,才能信其言,教師要熱愛學生,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和學生的精神生活協調一致,才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傳人。

二、具有因材施教的才能

由于環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踐以及先天遺傳的因素,每個學生之間具有個別差異,因此,教育必須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根據他們的興趣、特長而予以適宜的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蟲害,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兔于枯萎。陶行知還風趣地指出:“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就會燒死。”因材施教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能觀察到學生最細微的動作,能探知到學生最殷切的需要。隻有這樣,教師才能明了學生的發展狀況及差異,探明學生的內在需要及最近發展區,才能從每個學生不同特點和原有基礎出發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精心指導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最大可能得到發展;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智力、體力、興趣、愛好、特長,因勢利導,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級各類人才。

三、具有躬行實踐的精神

貭素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具有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的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明確了

教師的職責不隻在于拿現成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辦法,傳授給學生,不隻在于讓學生記住現成的結論,要註意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實踐,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同時把握科學知識所蘊含的思想方法及精神實質。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隻有這樣,才能有利于開發不同特點的教育對象的各自內在潛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創造性,形成合理的智慧型結構,進而內化成科學的觀念,健全的人格。

四、具有教學相長的教風

陶行知說,“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願向小孩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科學、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對承擔傳播人類文明使命的教師知識更新的要求越來越強,做教師的不是象以前那樣販賣些知識就可以兜售的,面對見多識廣、求知欲旺盛的學生,一個除了教科書之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教師,是很難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敬的。

另一方面,我們又處在信息時代,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使得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動搖了,學生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可以越來越多獲取教師未予傳授,甚至是未接觸的知識,教師在有些知識方面,往往不是先學于學生,而是同學于學生,乃至于後學于學生。因此,不斷學習,一面教,一面學。一面教學生學,一面向學生學,教學相長,才能不斷補充新知識,拓寬知識面,克服專業知識過窄和老化,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