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愛——教學中的催化劑

愛——教學中的催化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由衷的熱情,是一種自我犧牲的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最基礎的美德。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他們。"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父母對子女的愛,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愛,沒有這種愛做基礎,就發現不了學生中真、善、美的東西。

"愛"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說是事關教育成敗的心理基礎。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著意知覺對方,有意或無意地寄以期望,對方就會產生相應的反應。教師對學生表示好感,學生就會在學業、品德、習慣方面表現進步。教師如果對學生表示厭惡或失望,學生心理就產生負效應,表現為退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某些教師盡管很負責、很辛苦、很周到,卻得不到學生的歡迎,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麽這些教師會"事倍功半"呢?原來一個不愛他的學生的教師,很難獲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難成為一個好教師。因為愛是教學中的催化劑。反思這十多年的教育、教學時實踐,我也曾嘗過"愛"的甜頭。章某,男,13歲,國小六年級學生,大大的眼睛,紅樸樸的臉蛋,長得十分機靈。但由于好動,經常惹是生非,常令家長、教師頭痛不已。主要表現在:上課時註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紀律,晃椅子、玩東西,講空話……但老師批評或暗示後有一定效果,但持續時間不長。課間精力特別充沛,好搞“惡作劇”,愛捉弄別人,今天打破了黑板,明天敲碎了玻璃。平時個性倔犟、脾氣暴躁。對人不和悅,人際關系極差,喜歡爭強好勝,常因小事與人爭執,時常與同學打架,欺侮弱小,每星期都有打人的記錄。家裏表現:任性、沖動,遇到想辦的事情,父母不能滿足時,便火氣沖天,大喊大叫,家長無能為力。據家長和老師觀察,章某腦子不笨,學習認真起來比一般同學接受還快。但因為好動分心,在班裏成績排在倒數第一,經常出現不及格現象。 對次我作了專門的調查分析,原來造成章某有四個原因①、家庭因素:他出生在一個大家庭,幾代隻有一根獨苗,與父母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全家人對他百般寵愛,事事由著他。造成他以自我為中心,是非不明,強詞奪理的畸形心理。 而一旦發生“重大事件”章某的父親親職教育方法則比較粗暴、簡單,隻會臭罵毒打,根本不能解決問題。②、自身因素:因性格暴躁,情緒不穩定,缺乏自控能力,上課不專註,故學習效果較差,人際關系孤立。③、社會因素: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追求“英雄”本色。有過強支配人的欲望,憑借身強力壯,以勢壓人,加上經常大打出手。④、學校因素:由于他的沖動好鬥,調皮搗蛋,成績落後,受到同學的厭惡,老師的指責,又使他喪失信心,對老師和同學產生了強烈的敵對情緒。 準對以上情況我部署了相應的輔導措施1、 家校相互配合:建議家長改變對孩子教養管教方式,建議其家人教育孩子要求一致。做到愛孩子與嚴要求相結合,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糾正父親急躁、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師和家長經常溝通,互換信息,關心、體諒章某,不能因其好動而感到厭倦、心煩,也不能因其多動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壓力,多給以引導、鼓勵。使其樹立信心。 2、啓發自我教育:章某的最大問題是攻擊性行為,當這些問題發生後,不公開處罰,通過耐心啓發和誘導,以說理方式讓他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良的,不僅對自己沒有好處,且可能傷害很多人及對自己的不良後果。3、改變環境:調整座位,讓其和一個性情溫柔、成績優秀的女生同座,時常進行友情提醒,督促、幫助 。4、組織活動:讓章某在班內擔任一定的職務,,自覺約束其行為,克服易沖動的缺點,引導他主動與人交朋友,樹立他在班集體中的形象,對他的點滴進步表揚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