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經典文章

勵志教育:規矩·習慣·品格

勵志教育:規矩·習慣·品格

如果說教育是為了培養和塑造人的品格,那麽把品格培養成為一種習慣,當是教育追求的終極目標,而規矩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必要工具。也許有人認為,教育特別是現階段國民貭素亟待提高的情況下,應當把知識的普及和知識水準的提升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來抓,那些所謂的品格教育、品格養成可以先放一放,至少不應該是當前教育的直接表現和直接動因。但在筆者看來,知識和知識水準的提升知識教育的表象上的東西,不能作為教育的目的和目標。緣于此,筆者將就規矩在教育中的保障作用,習慣養成在教育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品格培養在教育中的終極性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其尋找出教育的真實含義。

1、讓規矩伴隨教育的全過程

規矩,矯正方形、圓形的兩種工具,多用于比喻標準和法度。

俗語講,“不予規矩,不成方圓”。正道出了規矩,即標準和法度在教育當中的重要作用。為此,我們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有一個標準和法度,及我們做事情要有一個標準和法度,不做無標準、無法度的為所欲為的事情。

我們所說的標準及時對教育的對象——學生而言,也是對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而言。比如說,我們要上一節課。這一節課的目的是有的,是要學生學到某些東西,掌握某些東西,可以運用學到的這些東西去解決某些問題。我們在上這節課時,就要讓學生明白,達到一個什麽樣的標準,學生就算學會了這些東西;達到一個什麽樣的標準,學生就算掌握了這些東西;達到一個什麽樣的標準,學生就算能夠運用學到的東西解決問題了。而作為教師也得明白,我們的課上到什麽程度,達到什麽樣的一個標準,就能算作是讓學生學會、掌握和運營我們所教的東西。從更細致的角度來看,學生學習過程中,比如說做某一道練習,做到一個什麽程度,做成什麽樣子,就算達到解決了這一題目的標準,這些都必須要給學生一個標準,給教師一個標準。

如此就要求我們在學校的管理中,對學生的行為、教師的行為都要有一個標準。教師做事,要有做事的標準,學生做事,也要有做事的標準。比如說,教師的備課要備到什麽程度,知識上要怎樣處理,處理到什麽程度,方法上要怎樣處理,處理到什麽程度,作業要怎樣進行,要進行到什麽程度,都需要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打掃衛生、整理內務、上課的狀態、作業的狀態,都需要有一個標準。隻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知道,事情要怎樣去做,做成什麽樣就算完成了任務。

再說法度。筆者以為,學校的法度,在與執行規章製度是的尺度,在于執行規章製度時的公平公正。一個學校隻有做到執行規章製度是的公平和公正,執行人不徇私舞弊,才能使規章製度起到恰當的效用,才能調動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同樣的問題,出在不同的人身上,應當也必須得到相同的處理,而不能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這樣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全過程用一以貫之的標準和法度來維系,不可半途改弦更張、不可半途而廢,更不可因人而廢。用製度進行管理,用製度來約束和塑造教師和學生,應當也必須成為教育的一種習慣。

2、把規矩轉變成一種習慣

習慣,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

以上所說的規矩約束也許會在時間久了以後,形成惰性,出現形同虛設的有法不依的狀況。這是正常的,也是一定會出現的,但絕不能認為這是正確的。那麽怎樣才能讓規矩長久地支配教師和學生,支配我們實行的教育?筆者以為,把規矩轉變成一種習慣之後,既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當我們用較短的時間,花很大的力氣去落實這些規矩的時候,在教師和學生當中就會由原先的被迫狀態轉變出一種自覺狀態,從而將一開始的按規矩來做的事情,轉變成為一種按習慣來做的事情。比如學生學習中,一開始或許因為教師的督促,為了通過教師的檢查而強迫自己按照某準標準程度完成學習任務,久而久之,在教師的逼迫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完成學習任務必須要達到某種標準尺度的習慣,不達到這個標準尺度,學生自己都會覺得不舒服。(勵志  www.lz13.cn)這樣學生的學習就從原來的照規矩來做,轉變到了照習慣來做的境界。再比如說,教師的教學,一開始也許會有人因為這樣那樣繁雜的標準尺度出現抵觸情緒,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繁雜處理問題的磨練之後,教師就會形成一種細致入微地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的習慣,你你就是再叫他粗枝大葉,他也不會去做了。這樣教學就走上了一條良性迴圈的軌道。

這樣就要求管理者在適當的時候對以往的規矩和尺度做一個回顧和盤點,把那些不切實際的標準和尺度剔除,把那些切實際的標準和尺度強化,不要讓太尖刻的標準和尺度成為束縛教師提高和學生發展的羈絆。目的是為教師的提高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為學校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

3、從品格培養的高度關註學生和教師

品格,品性、品質、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品質決定成敗。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這個人的性格品質決定的,同樣,一個學校的成功與否也是有組成這個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性格品質決定的。從長遠計,作為一個管理者要站在品格培養的高度關註學生和教師,時刻謹記,學校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的天地,學生和教師的品格決定著學校的前途命運。

首先,要註意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這就要求管理者把教師和學生當做一個整體,不可因為其中某一個體的問題,將整體的協作拋之腦後。對于團隊的培養要以追求團隊協作為目標,以保持團隊整體創造力為目標,讓團隊當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都能盡其用、盡其才。這樣管理這就必須通過日常的觀察、研究。準確把握每一個個體的特征,找出他的閃光點,並有意識、有計畫、有目的地幫助他放大這些閃光點。比如,某一位教師也許在處理知識上有所欠缺,但他能準確、深入淺出地表達別人的處理方式,那麽我們就要充分放大著未來使得這一優點,讓他成為站在人前的“宣講者”。比如,某一位學生獨立思考某些問題時也許處于劣勢,但他在與同學合作時,能夠起到穿針引線,總結整理同學思考成果的作用,那麽作為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多給他活動的機會,調動他的積極性,將它與同學的交往功能發揮到極致。

其次,要註意整體評價的分寸。

實際操作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難免要進行一些評價。在評價重要註意指出問題,更要註意發現值得肯定的東西,特別是對個體的要註意著重指出問題,對整體要註意著重肯定。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團隊有一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狀態,讓個體要有一對自己的正確的基本認識,激發他改正和加強的信心。當然,指出問題的同時必須要同時提出幫助其改進的可行性建議,這樣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有發現問題的慧眼,又要有解決問題的準備。所以管理著自己首先要具備一個對各種問題的處理的基本能力,否則就會異化為瞎指揮,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以上是筆者對教育管理的一些初淺認識,旨在營造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教育主、客體團隊,為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特別是為學生的發展探尋一條有效的途徑。以規矩為依托,以習慣養成為途徑,以品格培養為目的,這樣一條教育途徑,必將為教育的繼續、持續發展開啟一條光明之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