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經典文章

男孩捐骨髓救母 現代版沉香救母感動中國

男孩捐骨髓救母 現代版"沉香救母"感動中國

半年前,今年32歲的陳紅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兒子的骨髓成了唯一的希望。父母愛子之心深沉無比,陳紅英和丈夫萬千個舍不得,被逼到了痛苦抉擇的邊緣。然而,11歲的兒子沒有一絲猶豫的一句“必須救”,讓夫妻倆在煎熬無比的黑暗中,突然獲得了無限溫暖和安慰。她說,這個時候比任何時候都感到幸福——有一個為了照顧她幾乎放棄工作的丈夫,還有一個隨時隨地“管”著她的兒子。

媽媽病了,他成了家裏第二個“頂梁柱”

陳紅英做完骨髓移植手術才幾個月,為避免感染,在家也戴著口罩。即使遮住了大半張臉,也能看到她眼睛裏透出的溫暖的笑意。

被白血病折磨得九死一生的陳紅英,比任何時候更能體會幸福的意義——丈夫幾乎放棄了為別人做家宴的工作,每天給她燒飯;兒子每天為她端茶倒水,上學前,還會輕輕推開她的房門,看她安穩睡覺才放心離開。

“孩子懂事了。”陳紅英笑著說。正說著話,11歲的大鄒國小學生徐宇航,四處張羅著給大伙搬來塑膠板凳,“你別動了。”他叮囑媽媽。

站在陳紅英身邊,徐宇航的個頭已經明顯超過了她。自從媽媽病了,這個身材壯實的小男孩成了家裏的第二個“頂梁柱”。

“好像他才是大人似的,老是管著我。”一聽這話,徐宇航立即從媽媽懷裏直起身子,正色道:“我那是監督,誰叫你老是不聽話。”

爸爸徐萬書有時不在家,監督媽媽的工作全部由徐宇航承擔。“餐具必須放到微波爐裏消毒,不要隨便吃零食,註意保持衛生……”兒子一條一條記得很清楚,“可是她有時候喜歡吃辣的,我經常攔著她,可說了還不聽,還偷偷吃,我就告訴爸爸,我倆一起批評她。”聽了兒子這話,陳紅英忍不住笑,“好好好,我以後一定註意。”

一提男孩捐髓救母,鄰居就忍不住掉眼淚

陳紅英告訴記者,她對兒子,除了愛還有感激。今年7月,徐宇航捐出骨髓,救了陳紅英的命。

65歲的鄰居張阿俊,從小看著徐宇航長大。“人都是父母養的,救母親,最偉大,”老人擺擺手,聲音發抖,“這個不能提,一說,我眼淚都要掉下來……”

今年6月,陳紅英被查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就是白血病。“我不想活,”陳紅英當時就給自己判了死刑,“因為知道,這是一大筆花銷。”可丈夫不同意,他說就算隻有1%的希望,也要治。

兩人沒有把生病的事告訴兒子,找了個借口去蘇州治病。每天近一萬的花費,讓剛住了幾天院的陳紅英呆不住了。醫生建議,盡快想辦法進行骨髓配型。

陳紅英是被抱養的,與養父母沒有血緣關系,盡管她的親生姐姐得知情況後做了骨髓配型,無奈匹配度過低。她的兒子,成了唯一的希望。

“我也想活,想看著兒子長大,但用他的骨髓,我舍不得。”夫妻倆淚流滿面地找到醫生,卻得知如果從骨髓庫尋找合適骨髓,至少還需要兩個月。徐萬書成了最受煎熬的人,妻子和兒子,無論哪頭承擔痛苦,都讓他心如刀割。在幾夜沒睡後,他做出艱難的決定,讓即將開始暑假的兒子來趟蘇州,當面問問兒子的意見。

在醫院門口見到徐宇航的那一刻,徐萬書說自己“整整哭了半小時”,徐宇航一句話都沒說,坐在一旁陪著父親。最終徐萬書艱難地開了口,“隻有你能救媽媽,你肯不肯。”徐宇航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即點點頭,“必須救!”

徐萬書說,事後他將這一幕說給妻子聽時,兩人抱頭痛哭。

男孩捐骨髓救母 現代版"沉香救母"感動中國

以前想吃啥買啥,現在買啥都舍不得

來到病房,隔著玻璃,徐宇航第一次見到病中的母親,瞬間哭得稀裏嘩啦,說不出話。“他以前頑皮,”陳紅英也眼圈發紅,“但從那一刻,好像一下子懂事了。”

父親也察覺出兒子的改變,“以前帶他逛超市,愛吃什麽他就拿什麽,可現在,隻要超過20元,他就不拿了。”徐萬書說著有點心酸。徐宇航倒覺得“沒什麽”,“媽媽治病需要錢嘛。”

陳紅英和丈夫都認為,兒子太小,大概不知道捐獻骨髓到底是什麽意思。可面對記者,這個孩子很直白地表示,他“都知道”。“就是把我身體的一部分,取出來,放到媽媽身體裏。”

徐宇航說,他知道這麽做會疼,因此也怕,但至于為什麽一口答應,他像個小大人似的回答,“她是我媽媽。每個人遇到這個事,都會這麽做。”

徐宇航和媽媽的配對結果是半相合,抱著希望,陳紅英進入了凈化艙,準備“清髓”。受葯物影響,她不停地嘔吐、掉發。唯一的安慰是,兒子每天會通過艙外的電話給她說笑話,逗她開心。

對于徐宇航來說,這段日子也並不輕松。“針頭很粗,比別的針粗很多,很疼。”他皺著眉頭回憶。手術前一周,徐宇航需要先抽取400毫升血。但之後,一天幾次為提高骨髓中造血幹細胞含量而註射的動員針,則讓孩子骨頭酸脹,整夜睡不著。

手術定在7月中旬,一個多小時後,徐宇航被從手術室推出來,一直站在手術室外等待的徐萬書和孩子阿麼,眼淚瞬間掉了下來。徐萬書說,他第一次看到平時活潑愛動的兒子這麽虛弱。

醫生後來告訴夫妻倆,一名10多歲兒童體內的骨髓量在2000毫升左右,而小宇航一次就捐出了1000毫升。

手術結束後,他說最想吃“全家桶”

捐髓手術後第二天,徐宇航又用了兩個半小時抽取外周血,從中提取造血幹細胞。結束後,醫生逗徐宇航,問他要不要吃雞腿,男孩沒有猶豫,“想吃全家桶!”一句話,把周圍一圈大人都逗樂了。此前因為抽骨髓,他已兩天沒有進食。蘇州的醫生護士對小宇航贊賞有加,“勇敢”“不嬌氣”,還有醫生豎著大拇指誇他,“小朋友不簡單,古時候有沉香救母,如今你也做到了。”

暑假結束,今年9月開學,徐宇航按時回到了學校。老師明顯察覺出了他的一些改變。“過去上學放學都是他媽媽接送,現在不論刮風下雨,全是自己騎著腳踏車來,作業也不拖拉了,在班上也不淘氣了……”班導夏長林感受尤其明顯,“這個孩子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後來從孩子家人處得知,捐髓之後,如果長時間坐著,徐宇航會出現腰疼的情況,“但在學校,他沒和老師抱怨過一句。”

陳紅英的手術很成功,如今已回到家休養,在丈夫、兒子的悉心照顧下,一天天恢復精神。“如果不是兒子,我活不下來,也沒有勇氣活下來。”採訪過程中,陳紅英流了好幾次眼淚。“她經常趁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叮囑我,‘對兒子好一些。’”徐萬書談到妻子時說,“她除了無限感激,還有太多內疚,全都放在心裏。”

父母愛子之心深沉無比,雖然陳紅英和丈夫非常舍不得但仍需要孩子痛苦抉擇。兒子對母親的愛讓一個男孩成長成為男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的男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