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經典文章

金庸武俠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讀法

《川報觀察》客戶端記者 黃裏

“在中國人儒雅的外表下,浪漫主義的俠客精神始終在血液中流淌。”金庸曾經這樣說過。1955年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在《新晚報》發表了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聲名大噪。此後,他陸續創作了《碧血劍》、《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及《笑傲江湖》等作品,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17年間共創作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他把自己的武俠小說名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今年是金庸武俠小說創作60周年。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聯合主辦的“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活動于9月啓動,世界各地華文作家、寫作愛好者摩拳擦掌,投稿比試,一批四川金庸迷也加入其中。贏得大獎的作者,將出席明年在香港舉行的頒獎典禮。

讀:從語文不及格到作家

那年陳茂興10歲,一直多病,語文考試從不及格。當他無意中從父親的書櫃裏看到《倚天屠龍記》封面,他的心“猛地不尋常地跳了一下”,拿起翻了一下,就陷入文字裏去了。

那天中午,教室裏隻有陳茂興一個人埋頭看書。“看什麽呢?這麽認真!”不知什麽時候,教語文的張老師已站在他面前。

“你看得懂麽?”張老師指著書名上的“倚”字問:“這個字念啥?”陳茂興答:“奇。”張老師忍不住哈哈大笑,又指著“屠”字問,陳茂興答:“念屠。我查了字典的。”……張老師的手指又回到“倚”字上,“為什麽不查查這個字?”“我以為這個字簡單。”張老師一邊說“那再查查這個字念什麽”,一邊拿起書就走了。

那個下午,陳茂興一直沒有心思聽課。書被老師收了,書中的故事卻在他心裏“發展”,作文本上,他為金庸續寫的故事足足有3頁。父親發現後,引導陳茂興看了很多好小說,張老師也不斷鼓勵他,時常將他的作文當作範文在班上念……

從此,陳茂興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在部隊是文學創作員,轉業後成了專業作家。

悟:讀金庸須在少年時代?

“人家問我是不是去華山論劍,我說,哪裏有什麽劍,松樹倒不少。”對讀金庸,剛從華山遊玩歸來的成都白領李詠瑾笑言。

李詠瑾第一次捧起金庸小說時,還是個國中女生,“就像初嘗禁果一般的臉熱心跳,三觀被激浪式地顛覆了,大驚原來課堂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活法。”

她一頭栽了進去。“有個周末,書看迷了,吃午飯時,把老媽當成了風陵渡口的老板娘,直叫著要美酒牛肉端上來,吃完了還要趕路300裏,去華山的英雄大會。”李詠瑾笑著說。

在李詠瑾看來,讀金庸的武俠,不能老來讀,老來心境多蕭瑟,做的事情是暖融融地吃飽了去安眠,更別說江湖那些打啊殺啊。青壯年時讀也不大好,那是人一生中認清世界、磨煉性情的時候。經常是向外探求的路走不通,又回過頭來反觀自我,常常是自我迷茫得胸中一口濁氣無處發泄,顧慮太多,不可能如楊過一劍孤傲劈斬人生的勇猛,更不會有韋小寶見山過山、見水繞水的好運氣。因此,讀金庸的武俠,得在少年時代,“放眼天下,仿佛世界在握,喬峰、郭靖、令狐沖都是可以的。雖然,後來大家都成了行商甲、小二乙、民婦丙,那也是後來的事情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