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經典文章

知乎的兩個州:學技能的好去處,聽段子的新天堂

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蔡位焜看知乎的原因很明確:“因為很短,很省時間,腦洞很大。”

因為在微博看到“一篇知乎的機智回答”,知乎開始成為他捷運的娛樂,不僅可以看到他喜歡的柯基和哈士奇,還有一句話神吐槽。

他身邊同學也在看。幾年前在人們印象裏,這是一個人人在聊科技、商業和網際網路的地方,知乎在創立近兩年時間裏都是一個需要邀請碼才能進入的社區。彼時在其它社區的流行語是頂樓主、馬克、我就冒個泡、一樓給度娘以及“是中國人的就轉走”,知乎流行的是“謝邀”,知乎的早期員工在知乎發布了不少能勾起人們求知欲和嚴肅思考的問題,比如創始人之一張亮的提問“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是怎樣的?”點開之後會看到長長的分析答案。

後來 2012 年下半年開放註冊,它容納的內容越來越多,包括“不那麽知乎”的內容。

跟蔡位焜一樣,工作兩年的資料庫支持工程師曹思遠也是個“知乎神吐槽”的愛好者,知乎日報裏“如何正確地吐槽”欄目是他的必讀項,知乎上最大比例的使用者就是他這樣畢業一兩年的從業人員,他們對各領域知識有好奇心,開始有可以分享的經驗,對段子式答案也尤其感興趣。這個社區似乎漸漸成為了“一招必殺”段子手的天堂。

不過這不是知乎擔心的東西。今年三月知乎創始人周源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說:”如果所有人都喜歡短答案,社區再鼓勵長答案也是沒有用的。“並且,”知乎在內容的推送上並沒有特別的趨向。”

知乎神吐槽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必讀項

一個可以成為流行語的短回答耗費的精力也許跟長回答相當。研究認知心理學的採銅就談到這樣的作答是對龐雜信息的提煉。他在知乎推出的“鹽”系列電子書《開放的智力》中描述過自己的作答經歷。

採銅面對的是一道他稱之為“宏大”的問題:“好人是如何變成壞人的?”最開始他認為這是一個涉及了心理學、社會學和犯罪學等等一本書都寫不完的學術課題。但是――

“我發現了一個很小的點,一閃閃地亮,我盯住了它,然後發現周邊的信息似乎都可以被它吸收進去,以至于形成一個漩渦。啊哈,就是它了!我找到了這個答案,隻有短短的一句話:“他覺得不公平的時候。”他的回答隻有九個字。

曹思遠在意的不是答案的長或短,而是深入淺出,對一個陌生領域的生動普及,“有一次晚上睡覺前看一看,看到凌晨兩三點。”

馬珺就是這樣的普及者。他是知乎使用者 MJ 勺子,物流話題最佳回答者。他在天涯物流板塊當過幾年版主,後來發現了知乎。同樣經歷了看到熬夜的過程,他開始回答一些物流問題,後來,還在知乎推出了自選集《不止于物流》。

知乎定期推出的“鹽”系列自選集是對陌生領域進行普及的頗為有效的方式。不單是泛泛的音樂文學電影之類,還細化到物流、保險、發票、智力、漢字設計以及拖延症。

把這些內容變成可以供人讀到長期熬夜的文字,就需要講“知乎的方言”了。

MJ 勺子在回答“食品生鮮會是電商的下一個爆發點嗎?”的時候分了四點,首先講了一個故事,那是 2005 年他自己在一家零售企業供職的經歷,其次再分四點來講“我們看生鮮電商”,在“還有什麽值得講的”裏分了六點從不同方面看生鮮電商,最後引出“何時成熟,不敢預測,大勢卻是很明顯了!”再以“可以期待什麽”結尾。

這種寫法為一份刊物撰稿時通常會用到,但在知乎顯得尤為集中,並且在幾乎任何門類(包括開頭提到的那個感情問題)都會奏效,這就形成了知乎的地域特征。

隻不過,說這同一種語言的人,因為各自需求的不同,在知乎開始面對不太同類的世界。所以如果知乎是一個國家,那麽它的兩個州尤其突出,一個是分享知識技能型,一個會講講生活段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