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心理學家曾經請一位著名演員進行實驗。發現單憑眉毛動作,便能演出40種以上的表情。
1.眉目可以傳神
人的視線方向象征心理狀態。首先談談斜視的目光。這是屬于拒絕姿態,還是屬于猜疑、輕蔑對方的一種表現呢?其實,這隻不過是利用視線來表達想將身體也轉過去的一種心理。
如果在席間交談中,你的宴席朋友用這種斜眼之光看你,那就意味著他沒有重視你,或者是想離開你,起碼是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了。
在探討視線方向及其與心理狀態之間的關系時,如果採用數年前美國一度盛行的精神分析理論做一說明,那就更有助于理解。
這種觀點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傳遞行為,且以民眾心理治療法的形態加以套用,就是P、A、C三要素說,即P是指父母對子女的一種心理狀態;A是指基于理性判斷、冷靜思考的成人心理狀態;C是指以純粹自我為中心,一種天真爛漫的兒童心理狀態。
研究資料進一步指出,任何人均同時具備此三種心理,隻不過以時間和場合來決定當時的自我狀態。
根據截至目前為止的研究獲悉,這三種自我狀態,極具象征性地呈現于視線的方向。也就是說,在P最顯著的狀態中,視線向下;在A最顯著的狀態中,視線保持水準;在C最顯著的狀態下,視線向上。反面運用上述理論,則觀察對方的視線方向,便可以判斷該人的自我狀態;基于此一意義,故亦可說視線的方向是極為有效的身體言語。
換句話說,正在說話的對方,以向上的視線註視你,則可認為他(或她)對你抱有一種尊敬的觀念或撒嬌的情緒。對方用往下看的視線註視你,因是處于P狀態,倘若我方反而以撒嬌似的態度與對方接觸,必然可圓滿地解決事情。
根據調查顯示,正常的男人看見女性的裸照時,會出現瞳孔擴大兩倍的結果。
平常,當我們驚恐或極感興趣之時,必然張大兩眼註視,縱然瞳孔開閉屬于自律神經支配下的作用,也照樣發生上述現象。這是下意識的作用,非自我意向所能左右,即或有意掩飾,反而會造成一無隱瞞,將本意完全暴露無遺的結果。
所以,不管別人怎麽偽裝對裸照不感興趣的樣子,其本意究竟如何,隻要觀察其瞳孔變化,便可一目了然。
眨眼的變化也與此頗為相近。如果是曾經接受過自衛訓練的人,則另當別論;大多數的人,必然經常在無意識之中,做出眨眼的動作。在初見面的人跟前,不停地眨眼睛者,即是由于個性怯懦或非常畏懼對方,因此,不敢正眼直視。
另外,即使看來像是一直凝視對方,專心聽話的樣子,如果屬于幾乎不眨眼的情形,則視為“內心思索他事”或“處于安心狀態,根本沒有聽進一句話”之類,大致應該不會出錯。因為那種神情跟睜開眼睛睡覺的狀態沒有兩樣。
在宴會場合,人的眉毛所傳遞的信息也是豐富多彩的。
據說,日本有一群為配角的團體,其中有一名演員,他以剃光眉毛為特征而做出的表情,頗受觀眾歡迎。可見,眉毛對于一個人的表情是何等的重要。因為他那一張沒有眉毛的臉部能給人一種強烈的刺激而使觀眾印象深刻。
關于眉毛所表現的身體言語,基本上有五種形態:第一是表現恐懼、驚嚇的眉毛上聳型;第二是表現憤怒的眉角下拉型;第三是困窘、不愉快時,表現不贊成意思的眉毛並攏型;第四為做出詢問表情的斜彎型;第五則是充滿親切,表示同意時的迅速上下動作型。
將這些形態加以組合,做出變化時,其數量之多令人吃驚。某心理學家曾經請一位著名演員進行實驗,發現單憑眉毛動作,便能演出40種以上的表情。無怪乎相學上稱“看眉毛見人心”,實非無稽之談。
有些人經常把眼鏡略微挪下,透過鏡片看人。這是借移下眼鏡位置的動作,強調視線方向朝下(即前述T·A理論的P狀態)的行為,及表現頗輕蔑對方的一種身體言語。
為了避免他人從“靈魂之窗”的眼中,看透自己內心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掩蓋眼睛,即戴上深色的太陽眼鏡。
所以,喜愛戴太陽眼鏡之人,如果不是討厭被人看出心意,就是一種別有居心的表現。雖說如此,不過因為視力不佳,畏光而必須戴眼鏡或太陽眼鏡者,又另當別論。
總之,在任何場合,註意從他人的眼眉之間了解其心態,對于保證自身處于主動的地位,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勞夫·瓦多·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夠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
隻有註視到對方的眼睛,彼此的溝通才會建立。有些人在與我們談話時會使我們感覺很舒服,有些人卻會令我們不自在,有些人甚至會看起來不值得信任。這主要是與對方註視我們時間的長短有關。當對方與自己的目光接觸時間超過全部談話時間的2/3時,這可能意味著以下兩種情形:第一,對方認為你很吸引人,這情形可能包含了瞳孔的擴張;第二,對方懷有敵意而表示著非語言的挑戰,這種情形瞳孔會收縮。亞傑的報告中指出,若甲喜歡乙時,甲會一直看著乙,這會讓乙意識到甲喜歡他,因此乙也就可能會喜歡甲。換言之,若想與別人建立良好的默契,應有60%到70%的時間註視對方,這會使得對方也開始喜歡你。因此,你就不難想象,緊張、羞怯的人由于目光註視不到1/3的時間,也就不容易被人信任了。在談判時,應避免戴深色眼鏡,以免使對方感覺你在瞪著他。
像大多數身體語言或姿勢一樣,一個人註視對方眼睛的時間長短是隨著文化背景而定的。南歐人常常註視對方因而可能會造成冒犯,日本人在談話時是註視對方頸部,而不是面部。因此在下結論時,千萬要考慮文化因素。
不但註視時間的長短很重要,註視的位置也同樣重要,可能是面部或身體某部位,這對談話的結果是很有影響的。這些訊息被傳送出來,也被對方接收到,同時也會被正確地解釋出來。
談正事的註視。在談生意時,我們假設對方的前額上有塊三角形區域,你若一直註視這塊三角形,就會造成一種嚴肅的氣氛,而令對方感覺你想談正事。若是你的眼光一直在對方眼部以上的話,在這次接觸裏你就能一直保持主動。
社交的註視。當你的眼光降到對方眼部以下時,社交的氣氛就會出現。對註視所做的實驗顯示,在交際應酬時,人也會註視著對方的三角形區域,這時是指兩眼與嘴之間的三角形。
親密的註視。這種註視是指橫過眼睛以及下巴以下的身體部位。在親密的接觸中,三角形區域是指兩眼與胸部之間,若是遠距離則是兩眼與襠部之間。男女之間用這種註意來表示對對方感興趣。
輕輕的一瞥。輕輕的一瞥是用來表示興趣或敵意。它若加上輕輕揚起的眉毛或笑容,就是表示興趣,它常用來表示求愛的訊息。但若是它加上皺眉或壓低的嘴角,就表示著疑慮、敵意或批評的態度。
在人類的歷史上,眼睛一直對人類行為有很大影響。關于眼神,有很多的用法,如“她瞪著他”、“她用眼神告訴他,過來吧”、“他的眼裏露出凶光”、“她有著勾魂的眼睛”,等等。
在《說故事的眼睛》一書中,海斯提到眼睛是人與人溝通中最清楚、最正確的訊號,因為它們是人身上的焦點,而且人的瞳孔是人不能自主控製的。
在光亮的情況裏,瞳孔的放大與收縮表示一個人的態度和心情,由正面的變成負面的,或由負面的變成正面的。若是一個人感到興奮,他的瞳孔會擴張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地,生氣、消極的心情會使瞳孔收縮到很小。在求愛時常常用眼睛,女人用眼部化妝來強調它的效果。若是一位女士愛著一位男士,在他面前她的瞳孔會擴張,而他也能正確地看出來。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浪漫的約會都是在較暗的地方,以使瞳孔擴張。
年輕的愛侶會深深地註視對方的眼睛,同時也不自覺地註視瞳孔的擴張,彼此都會因對方瞳孔擴張而激動。有研究顯示,男人在觀賞男女性交的色情電影時,瞳孔會擴張到平常的三倍大。而女人在同樣情形下會擴張得更大,因此一般認為女人比較不會受到色情影片刺激的說法是值得懷疑的。
嬰兒和小孩的瞳孔比成人來得大,而且在大人面前,他們的瞳孔會擴張,似乎是想受到註意,以獲得更多的關懷。
在西方一些國家對賭撲克牌郎中所做出的試驗顯示,當對手戴深色眼鏡時,郎中就很少贏。例如,在牌局中,對手若是拿到四張A時,擴張的瞳孔就立刻被專家察覺,因此郎中就會有不該下註的感覺。對手戴上深色眼鏡後,由于看不到瞳孔訊號,郎中就比較少贏了。
觀察瞳孔是古代中國珠寶商人常用的方法,他們在與顧客談價錢時,會註意對方瞳孔的擴張。幾個世紀以前,妓女會用一種葯滴在眼裏,以使得自己更具魅力。已故船王歐納西斯以在與人談生意時戴墨鏡而出名,這樣他才不會泄露心中的想法讓對手知道。
我們都知道,在與別人說話時,眼睛要註視著對方的眼睛,當你在與人談話時,練習去註視對方的瞳孔,讓瞳孔告訴你對方真正的感覺。
你所註視對方身體的部位,在任何面對面接觸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假使你是一位正準備要去責罵一位偷懶員工的經理,你會用哪一種註視呢?你若用社交的註視,這位員工就不會太註意你的話,不論你的話是多大聲或多有威脅性,社交的註視會使你的話變得無力,而親密的註視會使這位員工尷尬,談正事的註視才是最適當的,因為這才會影響對方,讓對方知道你是嚴肅的。
有些男士或女士的“來吧!”眼神,是包括輕輕的一瞥和親密的註視。如果某男士或某女士想要表現高不可攀的話,他(她)隻要避免用親密的註視而用社交註視就行了。在求愛時若用談正事的註視,就會被對方認為是冷漠或不友善。你若對異性伴侶用親密的註視,對方一下就明白了。女人在傳送和接收這種眼光方面很在行,很不幸的,男人卻不行。男人在使用親密的註視時通常都很明顯,但卻常常不能註意到對方的親密註視,而對傳送它的女性造成挫折感。
再就是“瞟眼”的用法。人們常說誰瞟了誰一眼。在這裏,“瞟了某人一眼”是描述視線相交的一種臉部表情,不論這一瞟是多麽短促,它已經道出某種意味。拉丁美洲國家有一種稱為“巴西歐”的大會,就是完全採用非言辭來溝通的。每個星期天,未婚的年輕男女,聚集在城中的廣場上,男子由一個方向走來,而女子由另一個方向走來。如果任何一個人被瞄了一眼,而對方也感興趣地回報一眼,則在下一個循回時,他們可能會交談幾句,這麽一來就可能產生一個約會。
這種側面的一瞥,在西班牙和英國,都以“偷看”而著稱,這是偷偷摸摸的人所慣用的伎倆,他想看,卻又不願意被逮到。另一種是從下垂的眼皮下看人,眼皮向下卻沒有閉上眼睛,而將目光集中在一件有趣的東西上:畫家是凝視著正在進行的作品。情侶則表示永恆不朽的愛情。
最令人討厭的情形是對方說話時同時使用閉眼姿勢。這種姿勢會不自覺地出現,是想把對方擋在視線之外的意思,因為他感到厭煩,或對你不感興趣,或是他認為比你優越。在談話時,一般是每分鍾眨眼六到八次,若是每次閉眼持續到一秒種或更長時,這表示他想暫時性地把你掃出視線之外。這姿勢到最後便是閉上眼睛睡覺,在一對一的接觸時很少發生。
若是某人覺得比你優越,這種閉眼姿勢會加上斜仰著頭看著你,這種姿勢常被稱做“看著自己的鼻子”。在談話中若發現了閉眼姿勢,表示目前對方有負面的態度。若你想做有效的溝通的話,最好改變一下戰術。
最重要的是要能控製住對方的眼神。如果你能讓對方的眼神始終跟著你轉,那你就已經征服他(她)了。
控製眼神的辦法很多。若是你是用書、圖表等來做說明的話,這時控製對方的眼神就是很值得談的主題了。研究顯示,傳送到大腦的資料中,有87%是經由眼睛,9%經由耳朵,4%經由其他器官,例如,如果某人正看你的輔助圖片,而你也一邊講說,你說的內容若不是直接與圖片有關的話,他隻能吸收9%。若是內容與圖片有關,他看著圖片也僅能吸收25%到30%。若是想要盡量控製他的眼神,你利用筆或教鞭之類的東西指著圖片,同時念出所指的部分。其次,把筆移到你的眼睛與他的眼睛的直線上。這能有效地使他抬起頭來,而且是看著你,現在他不但會看也會聽你說了。這樣你的訊息就會被他最大程度地吸收。但要記得說話時不拿筆的那隻手的手掌要讓對方看得到。
眼睛固然非常重要,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獨立地看,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在由眼神去判斷對方心態時,最好看看他(她)的其他面部表情。比方說眉毛和下巴,也都是能傳神的。幫《訓練和發展雜志》寫了一連串有關“非言辭溝通”的文章的喬治·彼特表示,不愉快或迷惑可以借助皺眉來表達;嫉妒或不信任時會將眉毛上揚;而敵對的態度是以綳緊下顎的肌肉和斜眼瞪視表示之。此外,一個常見的姿勢是下巴向外突出,就像一個生氣的小男孩反抗父母時所做的表情。同時當一個人採取敵對的態度而綳緊下顎肌肉時,註意看他的嘴唇,一定也是緊綳著的,這表示他已擺出一種防衛姿態,而且盡量不再說話或做出任何反應,這可能就是“嘴緊”這個名詞的由來。
以上,我們較系統全面地向你介紹了有關眼睛的身體語言,的確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至于在生活中怎麽去運用,這就要看你自己的把握了。我們在這裏隻向你強調一點,如果你有意要了解女性的眼神,有一個原則是不變的,那就是,“視線註視的次數愈多,表示愈有好感”。除此之外也有許多特殊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容易造成會錯意的情形。
有時目光對準某人,並不代表對對方具有好感,而隻是性格使然。性格外向、親和需求強烈、支配欲望強烈、他人主義性格者,都極易與他人目光交接。所謂親和力是指可隨和與人相處,支配力則為喜歡支配他人之傾向,他人主義者容易註意他人行動,以便適應其性格。女性最常見的為親和力高、他人主義型,也有部分女性隻因“有人陪就會開心”或者“為了附和對方,仔細地聽其言談”等理由,而與對方視線重合,不得不特別註意。
2.如何識人用人
識人要有識,就是指識人用人時要有膽有識。一般來說,用人隻用內行人管內行人,這樣對做好管理工作才有把握。但有膽有識的人,敢于打破常規,用外行人管內行人。即最初看來是外行,但有發展前途,會由外行變內行。松下幸之助就是這樣善用外行管內行的人。
二次世界大戰後,松下接受委托,承擔重建勝利者公司的任務,那時,需要決定誰來擔任經理,松下在很多人中,選擇了原海軍上將野村吉三郎。
野村對于做買賣一竅不通,對于唱片音樂也完全不懂。很多人都搖頭:為什麽委任這樣的人做經理?而松下卻認為野村豁達大度,人格高尚,認為他可以成為再建日本勝利者公司的精神支柱,請他就任經理,一定能搞得很好。
野村也認為自己對業務完全不懂,但是隻要給他優秀人才,就可以接任經理這個工作。
松下電器公司派遣了有能力的人才,野村對于這些專業人才可以說隻是督促他們幹活而已。野村對于唱片是完全不懂的。一天,董事開會,把《雲雀》作為話題。于是野村經理就問:“《雲雀》是誰的作品呀?”作為唱片公司的經理不知道《雲雀》是誰的作品未免有些可笑。
這話傳到社會上,人們議論紛紛。但是,松下說,這沒有關系,野村作為經理有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的本領,現在用人用得好,即使不知道《雲雀》,對于承擔經理的職責有什麽妨礙呢?事實上,日本勝利者公司在此後的經營上迅速好轉,經營效益提高,充分證明松下選人沒有選錯。擔任不同的職務需要不同的才能,管理者就是要善于根據職務特點安置人員,這才是最重要的。
張浚是南宋著名的抗金統帥之一。他有知人之稱,但當他以貌取人,即從相貌和言語賞識秦檜,犯了用這千古罪人的錯誤。
據《續資治通鑒》記載:張浚與宋高宗談馬時,張浚說:“物具形色,猶或易辨,惟知人為難。”高宗說:“人才難知。”張浚說:“人才雖難知,但議論剛正,面目嚴冷,則其必不肯為非;阿諛便佞,固寵患失,則其人必不可用。”
張浚把辨別賢佞看得太簡單了。奸佞的人善于矯飾,他表面上可以“議論剛正”,以掩其所要幹的罪惡勾當;而其阿諛表現的方式巧妙,使人陷入其圈套而不知他是阿諛而認為他忠直。“議論剛正,面目嚴冷”,也是屬于人的外表範圍,據此而認為“其必不肯為非”,是以貌看人,以言判人,張浚正是從此出發,選定秦檜,說秦檜是“不畏死,可共天下事”的“人才”。
據《宋史·秦檜傳》記載:張浚與趙鼎共論人才,張浚極口稱贊秦檜,張鼎不同意說:“此人得志,吾人無所措足矣!”張浚不以為然,仍薦秦檜。張浚、趙鼎、秦檜三人參政,張浚與秦檜共事,才知其人奸佞。高宗要秦檜為相,征求張浚意見,張浚不同意,秦檜因此恨張浚,秦檜為挑撥趙鼎、張浚不和,便對趙鼎說:“不欲有公,而張相遲留。”以此激怒趙鼎,使趙鼎排擠張浚。秦檜假意投靠趙鼎,對趙鼎唯命是從,趙鼎本來憎惡秦檜,自此反深信之。及秦檜得志,先後將張浚、趙鼎二人擠掉,獨掌朝政大權,終于促使宋高宗屈膝與金和議。
張浚在宋徽宗時中進士。建炎三年(1129年)主管樞密院,力主抗金。他與趙鼎執政時,選拔人才皆一時之望,于諸將中重用岳飛、韓世忠;所薦舉虞允文、汪應辰、王十明、劉珙等都成為名臣;提拔吳玢、吳磷于行伍,一見劉鑄而重用之,他們後來也成名將。故時人稱張浚知人。可是,秦檜善于掩飾他的“阿諛便佞”的真面目,卻以“議論剛正,面目嚴冷”的臉孔出現,張浚竟為所惑而極力推薦,致使秦檜得以行奸計,張浚也被秦檜排除在外達二十年之久。張浚與趙鼎晚年相遇于閩(福建)時,曾談及秦檜事,才知都為秦檜所出賣。
再看一個現代的例子。1977年1月8日,星期六,松下電器工業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召見了當時在26位董事中年資倒數第二的山下年彥,單刀直入地對他說:“董事長高橋荒太郎要辭職了,我女婿正春將接替他的職務。我要你當總經理。”
事前對此完全沒有預料的山下年彥愣住了,他甚至懷疑松下先生是不是有些老糊塗了,要知道在他前面還有那麽多資歷深的人。于是他回答道:“我敬謝不敏。我擔當不了這個職務。”
對這個回答,松下沒有惱怒。他說:“我知道,這決定太突然,可能使你吃驚,我也不要求你馬上答復我。”
第二天,山下年彥再次來到松下辦公室,下定決心要拒絕接受這個職務。“你考慮過了嗎?”“是的,先生,我不能接受這個職務。”“好吧,我不勉強你,不過,我要你知道,我是百分之百認真的。把這個職務給你,不是我輕易決定的。這,請你不要忘記。”
離開了松下的辦公室,山下年彥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了。
但事實上並沒有,松下又派他的女婿正春勸山下年彥接受這個職位。
誠懇的勸說打動了山下年彥的心,他終于走馬上任了。這次松下公司的人事變動被當時日本的許多報紙稱為是繼1964年在東京奧運會中跳高運動員山下贏得金牌的那聞名遐邇的一跳之後的另一次“山下的跳躍”。
“山下的跳躍”的結局是怎樣的呢?事實證明,松下的選擇沒有錯,他充分認識到了山下年彥的才能,知道他適于總經理一職。
當山下年彥上任時,松下公司正陷于困境。問題不僅僅在于電器銷售不暢,更加嚴重的是,公司已經變得呆滯、運轉不靈、缺乏遠見。尤其糟的是,它自我感覺良好,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問題的嚴重性。但事實上,那時在松下的48個生產部門中,隻有生產熨鬥和電池的兩個部門還保持高額利潤,其他所有部門的利潤都在下降。
面對此情此景,山下年彥首先使全體職工都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他借用溫斯頓·邱吉爾的一句話說:“我不是為了眼看松下公司逐漸垮台而來當它的總經理的。”就任的第一年,他就作出了有關盒帶式錄像機的重要決策。
當時,市場有松下的VHS和新力的BETAMAX兩種體系,哪一種將主宰美國市場呢?這是個關系到10億美元銷售額的大問題。
在美國銷售的錄像機,必須能記錄長時間的比賽節目。新力錄像機的錄像時間是兩個小時。山下年彥咬緊牙關告訴美國的RCA公司,“松下可以向你們提供連續記錄4小時的錄像機。”
就此,松下和RCA簽訂了契約。
這是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因為松下當時甚至連可以記錄兩小時的錄像機都沒有。
契約到手了,山下年彥帶領生產部門、研究實驗部門和子公司協同作戰,終于奇跡般地在限期內履行了交貨契約。
而通過這件事,松下公司逐漸恢復了精悍、靈敏的風格。
接著,山下年彥又推行了各部門人事的調動和調換,讓職工巡回調動,目的是使職工得以施展他們沒有顯露出來的才華,更好地為公司服務。
1984年,隨著公司情況的好轉,山下年彥發起了“86行動”,即更新經營機構,加大公司的能量,擴大海外業務。這些目標要在1984年至1986年三年內完成。
3年過去了,“86行動”達到了預定目標,而它最大的成就還不僅于此,這一行動讓松下的職工們認識到公司必須變革的道理,年輕一代進入了領導層。
建立了功業的山下年彥並沒有貪戀高位,他認為就像在接力賽中,賽跑運動員要在全速前進中交接棍棒一樣,他也應該退休了,以便使後來人從他工作前進的慣力中受益。
觀察人是為了用人,以旁觀者身份對一個人進行客觀公正觀察時,其耳朵不會被堵塞,眼睛不會被蒙蔽,就會得到有關這個人的真實情況。
日本名古屋商工會議所急需一名管理分部的主任。于是,名鐵百貨公司社長長尾芳朗將自己的一位很有才的朋友推薦給該所的主席土川元夫。
經過面談後,土川立即告訴長尾說,你介紹來的這位朋友不是人才,難以留住。
長尾很吃驚,有點兒生氣地說,你僅僅和他談了20分鍾的話,怎麽就知道他不能被留任呢?這種判斷太草率了,也太武斷了。
于是土川開始解釋:你的這位朋友剛和我一見面,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根本不讓我插嘴。我說話的時候,他似聽非聽滿不在乎,這是他的第一個缺點。其次,他非常樂意宣傳他的人事背景,說某某達官貴人是他要好的朋友,某一位名人是他的酒友,並向我沾沾自喜地炫耀,故意讓我知道他也不是一般的人。第三,我想知道的話他又說不出來。這種人怎麽能共事呢?
長尾聽完土川的話後,不禁頻頻點頭,深為土川的分析所折服。土川沒有顧及老朋友的情面,拒絕了他介紹的人,終于找到了一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黑龍江省最大的私人企業——哈爾濱昌寧給水設備廠自1985年建廠以來,廠長石山磷先後開除了違犯廠規的弟弟和辦錯事還耍賴的大舅哥。後來,索性向自己所有的親屬統統下了“逐客令”,對此,有人不解。他說:“即使他們很稱職,也會由于他們佔去了有限的位置而影響全廠工人的進取心,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
採用類似用人策略的還有一些中外合資企業,例如與日本太陽管接頭株式會社合資的撫順櫻管件有限公司。日方總經理在企業招聘職工時便提出“近親回避”的意見,即中方投資單位領導幹部的子女和親屬、合資企業已有人員的子女及親屬均不得參加招聘。
有一名領導幹部的孩子瞞著父親參加考試合格後,被錄取了,但很快就被發現,于是被辭退了。在嚴格的規定面前,令人矚目的招聘圓滿成功,不但沒有出現“走後門”,而且企業內部沒有任何裙帶關系,為日後的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如何預見英才
識人要有預見,這不僅是識人的基本規律的客觀要求,而且也是用人的基本規律的客觀需要。我們的前輩已在這方面為我們總結出了不少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僅就我國古代來講,《管子》一書中就講得極為明顯。此書中指出:“考慮到一年後的事,隻要種下谷物就好;考慮到十年後的事,就該種樹;要是考慮到長遠的終身問題,就得好好培育人才。”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要有預見,識人也同樣需要預見,特別是對年輕人,即使目前還沒成熟也不要緊,隻要註意關心培養,說不定日後就會發揮出驚人的潛力。年輕人隻要勤勉不懈,人人有可能成為獨霸一方的大人物。
遠謀,即戰略眼光,是古今名將所具有的非常人所能及的一種貭素。其意有三:一是超前謀,二是大處謀,三是謀之深。超前謀,就是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自古以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沒有超前的謀劃,就不會有高人一籌的用兵良策,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法國軍事學院學習的戴高樂上尉就預見“下一次戰爭將是坦克戰”。他于1934年出版的《職業軍隊》和《未來的陸軍》兩本書中,又明確地提出精良的裝甲部隊將是未來戰場上決定勝負的主要突擊力量。當時法國統帥部對此不予理睬,而德國將軍們卻很重視。裝甲兵總監,兼任陸軍參謀長的古德裏安等根據《職業軍隊》提出的見解,建立了三個師的坦克部隊。接著在二次大戰開始不久的1940年5月,他們便運用集群坦克閃擊法國。法國隻支持一個半月就俯首結城下之盟。為此,法國人痛心地說,“德國人贏得勝利,隻花了15個法郎(指戴高樂那本書的售價)”。作戰如博弈,棋藝高深,看的路數遠,才能保持主動,步步皆活;反之,棋藝低劣,思路不廣,隻顧吃子不去謀勢,則步步被動,致使滿盤皆輸。在戰爭的博弈中,古今名將正如高明棋手,不但要知其已然,而且要知其將然。他們的思維不斷地向前開拓,他們的眼睛時刻盯著新的戰場。
大處謀,就是著眼全局,善于從巨觀上謀劃。“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領兵馭將,要作出大的戰略決策,就必須在把握全局中運籌局部,從而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話劇來。自古善謀全局者,大多是“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向劉備提出西佔荊益兩州,東聯孫權,北抗曹操,南和諸夷的建議,就是從巨觀上謀劃而作出的正確戰略決策,從而使走投無路的劉備重整旗鼓,“鼎足三分”,被後人傳為美談。今天,作為一名高級指揮員更要善于從大處謀劃,處處著眼全局,才能統略全局,正確決策,駕馭整個戰爭的變化發展。如果遊離于全局之外而謀局部之事,難免要碰釘子的。
謀之深,就是見微知著,迅速作出反應和對策。月昏而風,礎潤而雨。戰爭與其他事物相較,具有較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實性。但它的發生也總是有征候可循,有端倪可察的。高級指揮員是戰場上的運籌者,隻有具備超常的洞察力,見微知著,迅速作出正確的反應,才能攻必取,戰必勝。齊魯長勺之戰,曹劌從齊軍旗靡轍亂,看到軍心渙散,軍旅不整而潰逃,敦促庄公作出追擊的決策,以至大獲全勝。謀之深,亦即看得清,從現象把握本質,不為種種假象所迷惑。俗話說:“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領兵打仗,無明察秋毫之見,待情跡昭著才下決心,必定是較少作為,難上“名將譜”之列的。
修築兗州景靈宮時,王旦作朝修使,內臣周懷政與他一起前往。凡有人趁他空閒時請求謁見,王旦必然要等到隨從都到齊了,才穿戴整齊,出來在公堂上接見,事情一說完,就馬上退堂。後來周懷政因犯過失而遭處罰,才知道王旦的深謀遠慮。
唐代李佑,官做到右龍武統軍,許多公卿都想要他的女兒做兒媳,都被李佑一一拒絕了。一天,李佑將所有幕僚都召集聚會,聲稱他將在宴會上選女婿。眾人議論紛紛,猜測他必然是選一個名門貴戚的子弟。等到入宴卻不見動靜。酒喝到一半,李佑拉著最末尾座位上一個軍官,對他說:我知道你還沒有結婚,請允許我將小女的終身托付與你。並即席舉行了婚禮。
後來,有人詢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李佑說:“我每每看見那些縉紳之家,總是與名門望族結婚姻,其實他們的子弟長期沉溺于奢侈淫糜,大多沒有善終。我憑借自己的軍事謀略得到爵位,自己的女兒,何必非要去攀附高門而博取虛假的名望呢?”聽的人都認為這是真知灼見。
司馬光說:“媳婦一定要那些家境不如我的,女兒一定要嫁給家境勝過我的。媳婦的家境不如我家,就知道勤儉樸素;把女兒嫁到勝過我的人家,就知道畏懼嚴謹。”這些話可謂名言佳句。然而看看李佑如何選擇女婿,司馬溫公的話就隻能是意猶未盡了。
歷史是不能割斷的,觀察一個人,不隻要看他現在的所作所為,也要聯系他的過去的歷史,才能對其人有比較全面的、深刻的認識。
人們的所作所為,決定于其思想、品格及其所追求的目的,這也就決定了他的發展方向。至于他發展的方向是吉是凶,主要決定于他自己本身和客觀的存在。明智的人對其所料之人,能聯系其人的過去、現在以及客觀存在的事、物,將三者結合進行分析,以預他的將來。
《漢書·馮唐傳》記載:馮唐,祖父是趙人,父親時遷代國。漢興,又遷安陵,有一天,漢文帝劉恆駕臨郎署,與郎署長馮唐問話,知道他的祖父先後住過趙、代兩國,便說:“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祛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于巨鹿下。意未嘗不在巨鹿也。父老(對老人的尊稱)知之乎?”馮唐答道:“齊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劉恆問:“何已?”馮唐說:“臣大父(即祖父)在趙時,為官帥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李齊,知其為人也。”劉恆知道廉頗、李牧比李齊更強,很高興,拍著胯骨嘆息說:“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為將,豈憂匈奴哉!”馮唐說:“陛下雖有廉頗、李牧,不能用也。”劉恆被馮唐頂撞,勃然大怒,轉身拂袖而去。
劉恆回到宮中。過了一會兒,氣還沒有消,便召來馮唐,責備何以當眾羞辱他。馮唐答道:“鄙人不知忌諱。”這時,匈奴常入侵、騷擾邊境,劉恆深以為慮,又問馮唐:“公何以言吾不能用頗、牧也?”馮唐答道:“臣聞上古王者遣將也,跪而推轂(車輪),曰:‘閫(城門)以內寡人製之,閫以外將軍製之;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空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為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知能,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匹,被甲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劉恆接受其批評,及時改正錯誤。當然,也因劉恆這人能為國為民,能聞過則改,故能成為“文景之治”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