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搜神記 搜神後記

後記·佚文

鉤鵅
【原文】
鉤鵅鳴于譙王無忌子婦屋上。謝允,作符懸其處。

【譯文】
鉤鵒在譙國郡王無忌的兒媳婦的屋頂上鳴叫,謝允就畫了一道符懸掛在鉤鵒鳴叫的地方。

王蒙
【原文】
司徒蔡謨親友王蒙者,單獨,常為蔡公所憐。蒙長才三尺,無骨,登床輒令人抱上。公嘗令日捕魚,獲龜如車輪。公付廚,帳下倒懸龜著屋。蒙其夕才眠已厭。如此累夜。公聞而問蒙:“何故厭?”答雲:“眠輒夢人倒懸已。”公容慮向龜。乃令人視龜所在,果倒懸著屋。公嘆曰:“果如所度。”命下龜于地。于是蒙即得安寢。龜乃去。

【譯文】
司徒蔡謨的親友中有個叫王蒙的人,孤身一人,常常被蔡謨所憐憫。王蒙身高才三尺,沒有長骨頭,上床總要叫人抱上去。蔡謨曾經派人在白天去捕魚,捕得了一隻像車輪一樣大的烏龜。蔡謨把它交給廚房,他帳下的士兵把烏龜倒掛在屋中。王蒙在這天晚上剛睡下就不想再睡了,像這樣連續了好幾個夜晚。蔡謨聽說之後就問王蒙:“為什麽不想睡覺?”王蒙回答說:“一睡下總是夢見我被別人倒掛起來。”蔡謨想到這或許與烏龜有關,就叫人查看烏龜在哪裏,果然看到烏龜被倒掛在屋中。蔡謨感嘆道:“果真像我所猜測的一樣。”叫人放下烏龜到地上,于是王蒙立刻就得以安然入睡了,烏龜也就離開了。

宗淵
【原文】
宗淵字叔林,南陽人。晉太元中,為尋陽太守,有數十頭龜付廚,敕旦且以二頭作臛①,便著潘汁,瓮中養之。其暮夢有十丈夫,並著烏布褲褶,自反縛,向宗淵叩首,若求哀。明旦,廚人宰二龜。其暮復夢八人求哀如初。宗淵方悟,令勿殺。明夜還夢見八人來,跪謝恩。于是驚覺。明朝自入廬山放之,遂不復食龜。

【注解】
①臛(huò):肉羹。

【譯文】
宗淵字型大小叔林,是南洋郡的人。東晉太元年間,宗淵當尋陽郡的太守,他把十隻烏龜交給廚房,交代廚房早上先用兩隻做成肉羹吃,其餘的就用淘米水,放在瓮中喂養。宗淵在這天晚上夢見有十個男子,全都穿著黑布褲子,自己的手反綁著,向宗淵叩頭,像是在哀求。第二天早晨,廚師殺了二隻烏龜,宗淵在這天夜裏又夢見八個人像昨晚一樣地哀求。宗淵這才醒悟,叫廚師不要殺烏龜了。宗淵第二天夜裏還夢見那八個人來,跪著向他謝恩。宗淵于是驚醒,第二天自己把烏龜帶進廬山放了,從此不再吃烏龜。

熊無穴
【原文】
熊無穴,居大樹孔中。東土呼熊為子路。以物擊樹雲:“子路可見。”于是便下。不呼則不動也。

【譯文】
熊沒有洞穴居住,就居住在大樹的樹孔中。東土一帶的人稱呼熊為“子路”。手拿著東西敲擊樹幹說:“子路應該起來了。”于是熊就爬下樹來。不呼叫,熊就不動。

黃赭
【原文】
鄱陽縣民黃赭,入山採荊楊子,遂迷不知道。數日,飢餓,忽見一大龜,赭便咒曰:“汝是靈物,吾迷不知道,今騎汝背,示吾路。”龜即回右轉,赭即從行。去十餘裏,便至溪水,見賈客行船。赭即往乞食,便語船人曰:“我向者于溪邊見一龜,甚大,可共往取之。”言訖,面即生瘡。既往,亦復不見龜。還家數日,病瘡而死。

【譯文】
鄱陽縣有個叫黃赭的縣民,到山裏去摘採荊楊籽,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路。幾天了,飢餓不已,忽然看見一隻大烏龜,黃赭就對它發誓說:“你是神靈的動物,我迷路不知道怎樣回家,現在我騎在你的背上,告訴我回家的路。”那烏龜隨即向右回轉,黃赭就跟著烏龜行走。走了十多裏,就到了溪河,看到有商客坐的船。黃赭隨即上前去討取吃的,就對船上的人說:“我剛才在溪河邊看見一隻烏龜,非常大,我們可以一起去把它捉來。”話剛說完,黃赭臉上立即長出瘡來。前去捉烏龜,也再看不到那烏龜了。黃赭回到家裏幾天,就患瘡病而死亡了。

【評析】
《搜神後記》又名《續搜神記》,是《搜神記》的續書。題為東晉陶潛撰。所記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偽不可待辯。皆陶潛死後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後人增益。
《搜神後記》與《搜神記》的體例大致相似,但內容則多為《搜神記》所未見。該書共十卷。《搜神後記》在魏晉南北朝的志怪群書中是頗具特色的。它內容上略為妖異變怪之談,而多言神仙;藝術上是蕪雜瑣碎的記敘減少,成片的故事增多。
從題材內容上,全書大致有四種類型。
一類是神仙洞窟的故事,如《桃花源》《韶舞》等,主要講了服食導養、修道求仙之事。
一類是山川風物、世態人情的故事,如《貞女峽》和《舒姑泉》就是有關當地風土的民間故事。作者賦予這些山川風物豐富的人情美,所以顯得美麗動人。
一類是人神、人鬼的愛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徐玄方女》等。這類題材寫得絢麗多姿,極富浪漫夢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劇的結尾,使他們成為全書引人註目的篇章。
再一類是不怕鬼的故事,敘事機智詼諧,是《搜神後記》區別于其他志怪小說另一頗具特色的地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