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蹤及其記錄的景點

徐霞客的朋友文震孟曾稱徐霞客為“地行仙人”,囑咐他將遊記“匯成《記述》,以導後遊,以傳千秋”(《寄徐霞客書》)。楊名時《序一》說:“深山大澤,流峙終古,皆天地法象示人之至教,本人生所應窮歷;特以手足之力有限,百年之期若瞬,勢弗能親至而目見。得斯書也,苟力所可至,境所適逢,固可展卷披對,按所已經者以為程;而所未能至者,亦可以心知其概,如涉其境焉”;《序二》又說:“夫造物之奇闥,恆有待而發,亦有待而傳。有是境而人不知,則此境為虛也矣。遊是境而默不言,則此遊為虛矣。霞客之前,境自在天下也,而無人乎知之,無人乎言之;即知而言之,亦舉什一于千百而已。設霞客于身到目歷之處,惟自知之而自樂之,不以記于書而傳于世,人又烏知奇有與無耶?”這些都強調了《徐霞客遊記》的導遊作用。事實上,在明清時期,《徐霞客遊記》主要是作為具有導遊意義的著作為世人所重,不過多是置于案頭,朝夕“臥遊”,正如徐霞客族孫徐鎮說:“名人巨公,莫不樂購其遺編,當臥遊勝具。”
徐霞客旅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不記程,亦不記年”(陳函輝《徐霞客墓志銘》),隻要聽說哪裏風景獨特,就是再偏僻再危險也要想盡辦法前去遊歷。對漏遊的地方,會設法補遊;對匆匆走過的地方,會設法重遊。有時對同一景點,選擇不同的季節反復去遊;有時走錯了路,幾次往返,又累又餓,也不後悔不氣餒,反而為意外發現美景而慶幸。這樣,徐霞客不僅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還遊歷了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奇溝幽壑。
我國古代的遊記,有的隻是輯錄圖經志籍上的資料,與事實有出入;有的隻是選取部分景物,借景抒情;有的是事過境遷之後的追憶,記其大略。徐霞客所記,一則為親身所歷、親眼所見,為當下記錄,三則力求具體詳盡。除了風景名勝之外,還提供了相關的歷史背景、文物古跡、傳說故事、民俗風情等;因此,既真實可靠又引人入勝,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旅遊指南。
天台山、雁蕩山、白岳山、武夷山、廬山、嵩山、恆山等名山大川,雖然為世人所熟知,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仍提供了許多重要內容。如:對于黃山天都峰和蓮花峰的高低舊時向無定論,一般書上多說天都高于蓮花,徐霞客第二次遊黃山時,與僧人凌虛一起登上蓮花峰頂,發現天都峰俯首屈居;世傳雁蕩山有劍泉,寺僧告訴他:“在龍湫上,人力鮮達”,霞客先後實地尋訪三次而未得,因此得出結論:“淪沒已久”;關于廬山主峰向無定論,明代揚州人桑喬常在《廬山記事》中甚至提出“山無主峰”的觀點。徐霞客不僅明確提出“漢陽為廬山最高頂”,而且攀援茅草荊棘登上了漢陽峰頂,親身體會了“諸山歷歷,無不俯首失恃“的情景。現代測繪成果表明,漢陽峰海拔1473.8米,確為廬山最高峰。而徐霞客是古代第一個明確提出漢陽峰是廬山主峰的人。更重要的是,徐霞客的精彩描繪使江山勝景如在目前,如他對雁蕩山靈岩寺的描繪:“靈岩寺四周絕壁合圍,摩天劈地,從曲折的小道進去,似乎到了另外一個廣闊的世界。靈岩寺居中南向,後面是屏霞嶂。屏霞蟑頂部平整而色紫,高數百丈,寬亦與高相等。屏霞嶂最南,左邊是展旗峰,右邊是天柱峰。在屏霞嶂右側與天柱峰之間,有龍鼻水。其出水洞穴從岩石縫隙一直向上。洞穴內岩石都呈黃紫色,惟獨縫隙口有石紋一縷是青紅色且潤澤光滑,很像魚鱗龍爪的樣子。從洞頂向洞底,像鼻子一樣垂下一端,鼻端孔僅可容指,水從裏面滴下來註入石盆中。這是屏霞嶂右側第一奇景。屏霞嶂西南面石獨秀峰,小于天柱峰而高銳不相上下。獨秀峰之下是卓筆峰,高度有獨秀峰一半,而尖銳則與獨秀、天柱一樣、南面山坳有小龍湫轟然下瀉,隔著小龍湫與獨秀峰相對的是獨女峰。峰頂春花盛開,好像玉女頭上插著發簪。從這裏經過雙鸞峰,即可到天柱峰頂。雙鸞峰為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很像身穿袈裟、俯首彎腰的僧人。在屏霞嶂左側與展旗峰之間,最前面是安禪谷,它就是屏霞嶂的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態像屏霞嶂,高度和寬度都為屏霞嶂的一半,正好插在屏霞嶂的盡頭處。石屏風頂上有‘蟾蜍石’,與屏霞嶂側面的‘玉龜’相對。從石屏風往南,在展旗峰側面的皺褶中,有小徑直通峰頂,石磴盡處,有石門坎阻隔著。從石門坎往外看,下不見地,上嵌崆峒。外面有兩個圓孔,側面有一個長孔,光從這些孔穴中射進來,別是一種境界,這就是天聰洞,它是屏霞嶂左側第一奇景。尖銳的山峰重重疊疊,左右回環相望,奇巧之景層出不窮,真是天下奇觀。而小龍湫的水往下流經天柱峰和展旗峰,有橋橫跨溪流之上,正與靈岩寺的山門相對。石橋外面,可以看見含珠岩在天柱峰山麓,而頂珠峰在展旗峰之上。這又是靈岩寺的外景了。”這一段文字,將“天下奇觀”靈岩寺的遠近風景錯落有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既可供心儀者“臥遊”,又可作親臨其境者的“導遊”。類似這樣的描寫在《徐霞客遊記》中可說是俯拾皆是。
有學者統計,徐霞客共考察記錄地貌類型61種,水體類型24種,動植物170多種,名山和有名山峰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個;在他所記載的景點中,有50多處現在是縣級以上的風景名勝地,有50多處設有旅遊和文物管理機構;在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他到過的有25個,其中,恆山、五台山、華山、洛陽龍門、嵩山、武當山、黃山、廬山、杭州西湖、富春江、雁蕩山、武夷山、衡山、桂林漓江、黃果樹瀑布、大理等26處有考察記錄,北京、泰山、普陀山、太湖、蘇州園林、九華山、羅浮山、峨眉山、三峽等9處未留下遊記(傅宗科、郭金風:《開展徐霞客遊蹤旅遊初探》,收入《千古奇人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與名山大川相比,更多的是人跡罕至、名不見經傳的景觀。這些地方“遠既莫聞,近復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間,雲影苔痕,自成歲月”。有不少連地方志都未提及,是徐霞客第一次將其公諸于世,並品評鑒賞,為後世旅遊者提供了珍貴的參考,對現代的旅遊開發業仍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明清時期,人們對徐霞客大多隻能仰慕,面對案頭《徐霞客遊記》“臥遊”。20世紀20年代我國近代地質學開創者丁文江先生曾在滇東、滇北考察200多日,隨身攜帶《徐霞客遊記》,證之以所見所聞,“驚嘆先生精力之富,觀察之精,記載之詳且實”(《重印徐霞客遊記及新著年譜序》),此後不斷有學者以《徐霞客遊記》為指南,沿著徐霞客的遊蹤進行旅遊和科學考察。傅宗科、郭金風先生曾追隨徐霞客的遊蹤旅行考察4年,並專門撰文討論“開展徐霞客遊蹤旅遊”的問題,對《徐霞客遊記》中的路線略作整理,設計了16條可供參考的旅遊路線,分別為:浙東景區;浙中景區;五台山、恆山相連的名山區;嵩山、華山、武當山的山岳景區;黃山、齊雲山、廬山名山景區;江西、閩北不同類型的丹霞地貌區;湖南二山三市相連屬的景區;桂林、陽朔、靈渠山水溶洞景區;柳州、融水石灰岩溶洞景區;南寧、左江、上林三裏的峽谷風光和岩溶區;桂平、玉林、北流、容縣相連屬的景區;宜山、河池、南丹城鎮景觀變化型景區;貴陽至關嶺的溶洞、瀑布為主要內容的風景區;昆明、曲靖風景區;大理、麗江、雞足山山水名勝和民族風情風景區;保山、騰沖以高山峽谷、火山遺址、溫泉群落為主要內容的風景區等等,這些風景路線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景觀風貌。此外,也有學者專門研究某一地區的隨蹤旅遊,如:楊載田認為,徐霞客當年旅行考察過的“衡陽(衡山)—永州—九嶷山—郴州—衡陽”這條環閉式路線是現代旅遊業的最佳路線,它將衡陽、祁陽、永州、道州、郴州、耒陽等古城,衡山、陽明山、九嶷山、蘇仙嶺等名山,瀟水上遊的雙牌水庫、歐陽海灌區、耒水上遊的東江水電站等大型水體,浯溪碑林、“道江林”一帶的岩溶山水、南嶺山區的瑤寨風情等連成一線,盡收湘南自然、人文風光之精華。而且地處“大桂林”、“大廣州”、“大武漢”(長江三峽)等旅遊熱區熱線的輻射交叉地帶,又有京廣、湘桂等鐵路,“107”、“332”國道以及衡陽的民航班機,“湘、瀟”水上航運線等共同組成的綜合運輸網,把環閉線上各景區、景點,以及廣州、桂林、長沙、武漢等經濟中心連成一體,具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和客源市場的優勢。
事實上,徐霞客筆下的景物,有的因年代久遠,滄桑變遷,已經湮廢;有的因交通不便,至今仍人跡罕至;有的雖近在城郊,亦有待開發。但是,也有一些已經得到了較好的開發利用,如:徐霞客曾在嵩山十裏懸溜的山谷,已建成了登山的青石板路;徐霞客曾考察過的廬山石門澗,修建了以“霞客路”為名的山石級道;在荒山森森虎狼出沒的廣西勾漏洞,也已經建成三洞連通的著名風景旅遊區。
總之,《徐霞客遊記》對眾多景點的記載,不僅具有導遊的意義,而且對現代旅遊開發業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