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讀後感 讀後感怎麽寫

為什麽要寫讀後感

當我們在布置學生寫讀後感時,我們是否想過,學生為什麽要寫讀後感?是為了完成必交作業?還是因讀後真的感觸頗多,不吐不快?或者是為了學習寫作?

我喜歡《阿勒泰的角落》,不是因為在這本書的腰封上,包括王安憶、陳村、李敬澤、劉亮程等在內的二十多位文壇大腕的鼎力推薦和盛贊;我喜歡它的作者李娟,不是因為鳳凰衛視的梁文道在《開卷八分鍾》裏介紹此書後的一句話:“李娟,是我今年最大的發現”。我是跟著中央電視台的《讀書》節目,知道了《阿勒泰的角落》和李娟,看到了李娟筆下那些讓人動心動情的文字。那些文字因真實而感人,因自然而清新,因樸素而幹凈,就像她所處的阿勒泰廣袤的天空和草原。沒有裝腔作勢,沒有八股範兒,也沒有玩世不恭的調侃。就那麽自然而然流淌出來,又總在關鍵處蹦躂出一些凝練睿智的詞句。

我相信陳村所說,“這樣的文字是教不出來的”。李娟從未受過任何專業文學訓練,她是在新疆阿勒泰哈薩克遊牧地區遷徙輾轉中成長的女子,她所在阿勒泰是無比偏僻的邊疆,估計那裏的老師們也不知道什麽特別的寫作套路。

李娟的媽媽曾經做過收廢紙的工作,于是,李娟得以看了許多書——舊書。媽媽和老師都沒有逼她寫過讀後感,然而她自己卻寫過許多文字。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是因為心靈的觸動,她欲罷不能,不得不寫。

記得曾今有過一個拒絕讀書的小姑娘對我說,隻要讀了書,老師就要我們寫讀後感,我不想讀書。

我想,我們能不能讓學生為讀書而讀書,而不是為寫讀後感而讀書;讓學生因渴望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熱愛的書而寫讀後感,而不是為完成必交作業而寫讀後感;讓學生因心弦被書撥動而寫出感想感悟,而不是讀了老師規定而自己不喜歡的書硬擠出的應付文字。教育的核心是喚醒,而不是使人僵化的機械化、程式化教學,教師要做的更多是喚醒學生的學習渴求,是點燃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

我們如何才能讓學生為了分享,為了抒發,為了思考,為了自己想寫讀後感而寫呢?

讓他們讀自己喜歡的書。老師可以推薦,但不必強求學生讀。如果老師的推薦足以直抵心靈,學生不僅不會反感,還會同樣喜歡。

倡導寫讀後感,而不必強求。為讀後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讀書會、班級部落格、牆報、校報等,不僅能互相學習,還能激勵更多的學生寫,同時也允許不寫。教育是相信的事業,我們相信學生,學生就會朝著我們相信的方向成長起來。所以,在我們做出決定前,一定要先啓動好意。

作為作業布置的讀後感,一學期有一兩次就行。明確告訴學生,作為作業的讀後感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怎麽寫。不必讀了每本書都寫,平時讀後想寫就寫。

對讀後感的要求要放寬,長短不限,哪怕就一句話,隻要表達的是真情實感和自己獨到見解的,都要予以肯定。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在現實中又總是去幹涉學生的興趣——讀什麽書,怎麽讀,讀前讀後要做些什麽,一一布置好了,可學生卻興趣索然了,因為這是“被”的。在寫讀後感的問題上,教師的寬容和信任,一定會收獲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就像李娟給了中國文壇一個驚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