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詩經 國風·邶風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台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解
1.新台:春秋時衛宣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臨漳縣黃河故道附近。

2.泚:(cǐ,此)通“玼”。宋趙汝談《翠蛟亭和鞏傈齋韻》:“術假金洞光,景逾瑤台泚。” 這裏用為鮮明的樣子之意。

3.彌:(mí)通“彌”。水滿貌。

4.燕:“安”。《詩•小雅•鹿鳴》:“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詩•小雅•蓼蕭》:“燕笑語兮。”《詩•小雅•六月》:“吉甫燕喜。”這裏用為安逸、安樂之意。

5.婉:《詩•鄭風•出其東門》:“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婦聽而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惡而婉。”《說文》:“婉,順也。”這裏用為和順之意。

6.籧篨(jǔ chú ):亦作“ 籧蒢 ”。有醜疾不能俯身的人。

7.鮮:《詩•鄭風•揚之水》:“終鮮兄弟,維予與女。”《詩•小雅•蓼莪》:“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爾雅•釋詁》:“鮮,寡也。”郭璞註:“謂少。”《禮記•大學》:“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這裏用為很少之意。

8.灑:《詩•唐風•山有樞》:“弗灑弗掃。”《周禮•赤犮氏》:“以灰灑毒之。”《周禮•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國語•晉語》:“父生不得供備灑埽之臣。”這裏用為散落之意。

9.浼:(měi每)《孟子•公孫醜上》:“爾焉能浼我哉?”《淮南子•人間訓》:“所浼者多矣。”《說文》:“浼,污也。從水,免聲。”這裏用為沾污、玷污之意。

10.殄:(tian舔)《書•畢命》:“餘風未殄。”《詩•大雅•緜》:“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詩•大雅•瞻昂》:“邦國殄瘁。”《左傳•宣公二年》:“敗國盡民。”《孟子•盡心下》:“‘肆不殄厥慍,亦不殞厥問。’文王也。”《淮南子•本經》:“丁殄地財。”《說文》:“殄,盡也。”這裏用為斷絕,竭盡之意。

11.戚施:駝背。以蟾蜍四足據地,無頸。不能仰視,故喻。毛 傳:“戚施,不能仰者。” 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故良師不能飾戚施,香澤不能化嫫母也。”

譯文
新築的高台很鮮明,可是河水卻停流。本想有安樂和順的追求,可得到的粗席卻不少。

新築的高台有散落,河水卻被沾污了。本想有安樂和順的追求,可是粗糙的草席卻不斷絕。

魚網布構想捕魚,鴻雁見網紛飛去。本想有安樂和順的追求,可得到的卻是使人憂懼的安置。

賞析
本詩諷刺衛宣以強佔兒媳的醜陋。詩中反復以蝦作比喻,突現其

陋的形象,而且一再與“新台”的鮮明、河水的盛大作對照,

反襯衛宣公的醜態。美麗鮮明的亭台上,踞著一個醜陋的瘌蝦蟆,

擁抱著一個天仙似的女人,漫畫的筆法真是入木三分。

說明
這是一首譏諷衛宣公築台的山歌,從《詩•大雅•靈台》中,我們知道周文王築靈台,從《孟子•梁惠王上》我們亦看到梁惠王築靈池,齊宣王闢園囿築雪宮,可見自殷商以來,所有的統治者都喜歡建築一些豪華的標志性建築以表明自己的政績。因此衛宣公也不例外,想築一座新台來表明自己國力的強盛,並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卻不料這些建築卻是“豆腐渣”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寫新台建成後,本想登台觀水,可是水卻停流了,也就是說水量大為減少了,登上新台後,卻發現許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則是描述新台粉落在河邊,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則是比喻,說明“事與願違”的道理。

自古以來,凡是這些勞民傷財,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從心裏不滿意這樣的炫耀,便敷衍了事。這便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邶地的一種風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對抗來反對統治者,而是採取了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的行為方式。這與《北風》一歌略有相同,《北風》是描述人們逃離,本詩之意,則在于人們的消極。這是對衛宣公的一種幸災樂禍的嘲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