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文昌孝經

孝感章第六

【原文】
帝君曰:吾征道果,奉吾二親,升不驕境,天上聚首,室家承順,玉真慶宮,逍遙自在。吾今行化,闡告大眾:不孝之子,百行莫贖;至孝之家,萬劫可消。不孝之子,天地不容,雷霆怒殛①,魔煞禍侵;孝子之門,鬼神護之,福祿畀之。惟孝格天,惟孝配地,惟孝感人,三才化成。惟神敬孝,惟天愛孝,惟地成孝。水難出之,火難出之,刀兵刑戮,疫癘凶災,毒葯毒蟲,冤家謀害,一切厄中,處處祐之。孝之所至,地獄沉苦,重重救拔;元祖宗親,皆得解脫;四生②六道,餓鬼窮魂,皆得超升;父母沉痾,即時痊愈。三十六天③,濟度快樂;七十二地④,靈爽⑤逍遙。是以鬥中,有孝弟王,下有孝子,光曜乾坤,精貫兩儀⑥,氣協四維,和遍九垓⑦,星鬥萬象,莫不成熙⑧。神行河岳,海波不揚;遐荒⑨是奠,遐邇均孚⑩。孝之為道,功德普遍。

【注解】
①殛(jí):誅滅;殺死。
②四生:佛教將世界眾生分為四大類:一、胎生,如人畜;二、卵生,如禽鳥魚鱉;三、濕生,如某些昆蟲;四、化生,無所依托,唯借業力而忽然出現者,如諸天與地獄及劫初眾生。
③三十六天:道家謂神仙所居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羅天,共三十六天。
④七十二地:道教認為,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理,其間多得道之所。
⑤靈爽:指神靈,神明。
⑥兩儀:指天地,謂宇宙本體太極分而為天地,天地則生春夏秋冬四時。
⑦九垓(ɡāi):道教中指九重天,即中央與八極之地。又稱九陔、九閡。
⑧熙:興起;興盛。
⑨遐(xiá)荒:邊遠廣闊的地方。
⑩遐邇(ěr):遠近。孚(fú):信服;為人信服。

【譯文】
帝君說:我征得道果,侍奉我的雙親,升入不驕帝境,家人在天上聚首,妻妾遵奉順從,在玉真慶宮裏,逍遙自在。我今天施行教化,闡述告知大眾:不孝的子女,百種善行都不能救贖他的罪過;達到至孝的人家,萬般劫難都能夠消除。不孝的子女,天地不容,雷霆怒擊,魔鬼惡煞用各種災禍侵襲他;孝子之家,鬼神保護他,福祿賜予他。唯有孝能夠感通天,唯有孝能夠配享地,唯有孝能夠感化人,天地人三才得以化生長成。唯有神敬重孝,唯有天熱愛孝,唯有地成就孝。無論是出現水災,出現火災,刀兵刑戮,疾病瘟疫,毒葯毒蟲,冤家謀害,一切災厄中,處處都能得到神靈的佑護。孝所到之處,沉淪于地獄的苦難,都會得到解救;始祖宗族,都會得到解脫;四生六道中的惡鬼窮魂,都能得到超升;父母的重病,即時痊愈。三十六天中,以濟度為快樂;七十二福地,魂靈逍遙自在。所以在鬥星之中,有孝悌王,在下界有孝子,光耀天地,精氣貫通天地,協調四方,協和九重天之內的萬物,星鬥萬象,無不興盛。神行遍江河山岳,海波不揚;遙遠的地方進獻貢物,遠近的人們都信服可見。孝作為道,其功德廣布,遍及一切。

【原文】
偈曰:跡顯心亦顯,感應①固神妙。若有心不孝,盜名以為孝,假以欺世人,中實難自道。跡或似不孝,身心實盡孝,世人競黜之,心惟天可告。獨此兩等人,感不漏纖毫。天鑒②不可欺,禍福時昭報。

【注解】
①感應:眾生因禮拜供養祈念觀修等機緣,感通佛菩薩,以神通法力加被,滿足願求,給予利益,稱為感應,也稱為感通。
②天鑒:上天的鑒視。

【譯文】
偈說:行跡顯現,人心也就會顯現,善惡感應也固然神妙。如果心裏不孝,而為了竊取聲名而行孝,這是假借孝之名欺騙世人,中間的道理實在難以說明。有人行為好像是不孝,而身心卻實在是盡孝,世人競相貶低攻擊他,其心思隻能告知上天。唯獨這兩種人,感應不漏一絲一毫。天的鑒察不可欺瞞,禍福報應時常昭顯。

【原文】
真君曰:凜哉!凜哉!今勸世人,遵吾修行。感應之機,速于眾善。背吾所言,天條①不赦,萬劫②受罪。夫人之生,養親有缺,且難為子,何況世人,毀罵父母,腹誹③父母。親且毀罵,毆叔詈伯,弒君凌師,無所不為。子在懷抱,氣不忍吹。及其長也,愛之者真,訓之者嚴。以愛子心,用之撻楚④,撻亦是愛,嗔亦是愛。即有盛怒,子惟柔順。欲再杖時,手不能下。何爾世人,拒親責己,如抗大敵。天怒地變,豈容大逆。子有病厄,親處不安。何于親疾,絕不關心。子有勞苦,親關痛癢。何況我體,犯法極刑。子苟不育⑤,淚不曾幹,冀其重生,傷入七情⑥。何爾世人,父母終天,未及三年,思慕中衰。饗祭失時,親骨不葬,且幹不孝。何爾世人,貧發親冢,賣穴暴露。嗟爾父母,念念及子。何爾世人,凡事用心,獨于父母,有口無心⑦,不肯實為。人之一身,諸般痛楚,何處可受?何爾化外⑧,火焚親屍,全無隱惻,美名火葬,于心最忍。夫人之死,口不能言,肢體難動,心實未死,猶知痛苦。過七七⑨日,心之形死,其形雖死,此心之靈,千年不死。火焚而熾,碎首裂骨,燒筋炙節,立時牽縮,心驚肉跳,若痛苦狀。俄頃之間,化為灰燼。于人且慘,何況我親?抑知冥獄,首重子逆。閻羅本慈,人自罪犯,多致不孝,自罹冥法。人盡能孝,多致善行,地獄自空。一節之孝,冥必登記,在在超生。誦是經者,各宜省悟。苟無父母,烏有此身。報恩靡盡,銜⑩慈莫極。人果孝親。惟以心求。生集百福,死列仙班;萬事如意,子孫榮昌;世系綿延,錫自鬥王。是經在處,可鎮經藏,可概萬行,厭諸魔惡,成大羅仙,長保亨衢,何樂不從?

【注解】
①天條:上天的律令、法規。
②萬劫:佛經謂世界有成、住、壞、空四期,皆稱為劫。萬劫為萬世。
③腹誹:亦作“腹非”。口裏不言,而內心裏反對。專製時代有所謂“腹誹之法”。
④撻(tà)楚:鞭打。楚,落葉灌木,枝幹堅勁,可以做杖。古代多指刑杖,或學校責罰學生的小杖。
⑤不育:夭折。
⑥七情:人的感情。中國倫理史上有儒家與佛教兩種七情說。儒家把喜、怒、哀、懼、愛、惡、欲作為七情(見《禮記·禮運》)。佛教把喜、怒、憂、懼、愛、憎、欲作為七情。
⑦有口無心:指沒經過認真考慮地隨便亂說,或者嘴上愛說而心裏沒什麽。
⑧化外: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地方。《唐律疏議·名例·化外人相犯》:“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⑨七七:人死後每七天祭奠一次,最後一次是第四十九天,叫“七七”。也叫“盡七”、“滿七”、“斷七”。
⑩銜:含在心裏。蔡琰《胡笳十八拍》:“銜悲畜恨兮何時平。”仙班:天上仙人的行列。亨衢(qú):亨,通達,順利。衢,大路,四通八達的道路。比喻官運亨通。

【譯文】
真君說:畏懼啊!畏懼啊!現在我勸化世人,遵照我所說的去修行。天人感應的征兆,快于孝之外的各種善行。違背我的教導,上天的法則也不會赦免他,就會萬劫不復,永遠受到罪罰。人生在世,不能圓滿地奉養雙親,尚且難以成為合格的子女,更何況現今之人,詆毀咒罵父母,嘴裏雖不說,而在心裏非議父母。雙親都敢詆毀咒罵,更不用說毆打咒罵叔伯,弒害君主,凌辱老師,以至于無所不為。子女在父母懷抱中時,父母都不忍心氣息吹到他們。等到子女長大,對他們愛得真切,教訓得也很嚴厲。從愛護子女的心出發,鞭撻教訓子女,這樣的鞭撻是對子女的愛,嗔怒也是對子女的愛。父母就是對子女勃然大怒,子女也隻有婉柔順從。父母再想痛打時,也下不了手。為什麽現今之人,拒絕雙親責備自己,與父母抗衡,如面臨大敵一樣。此時,天地也會動怒,豈能容忍這樣大逆不道的人。子女有了病痛災難,父母坐立不安。奈何對于父母的疾苦,子女卻完全不放在心上。子女有了勞苦,都事關父母的痛癢,何況我犯了王法,身體受了極刑。子女如果夭折,父母眼淚就未曾幹過,希望他能夠獲得重生,傷心痛徹心扉。為什麽現今之人,在父母亡故後,還不到三年,對父母的思念敬慕就已經中斷了,供奉祭祀不及時,父母的骨骸久停不葬,並且幹不孝的事情。為什麽現今之人,貧窮後就發掘雙親的墳墓,出賣墓穴,使父母的屍骨暴露。可嘆你們的父母,念念都想到你們。為什麽現今之人,對事關自己的一切事情都非常用心地去做,唯獨對事關父母的事情,有口無心,不肯實在用力去做。人的一身,對于各種痛苦,哪一處能夠承受?為什麽沒受教化的化外之人,用火焚燒父母的屍體,一點都沒有惻隱之心,並且還冠以火葬的美名,這樣的心腸是最狠毒的。人死之後,口不能說話,肢體不能活動,但人的心卻實在還沒有死,仍然能夠感知痛苦。過了七七之後,心的肉體死去。雖然心的肉體已經死去,但心的靈魂,千年不死。用火焚燒地非常熾烈,頭顱碎裂,骨骼破裂,燃燒筋脈,炙焚關節,屍體立刻就收縮,心驚肉跳,就好比是痛苦的形況。轉瞬之間,化成灰燼。這對于人來說都是凄慘的,更何況是我的父母?可知道,地獄首先重責忤逆之罪。閻羅王本來是慈悲的,隻是人自己主動犯罪,從而導致不孝,觸犯冥界律法。如果人都能夠盡孝,多做各種善行,地獄自然就空了。每一件孝的行為,冥神必會登記,從而處處超生。誦讀此經的人,各自都應當反省覺悟。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身,報答父母的恩情沒有盡頭,感激父母的慈愛沒有終極。人們果真孝敬父母,隻有用心去求取。活著就會百福聚集,死後就能位列仙班;萬事如意,子孫尊榮昌盛,祖宗的血脈綿延永存,這都是得自北鬥星君的恩賜。有這部經所在的地方,可以鎮守佛藏道經,可以概括各種行為,鎮壓一切魔鬼惡神,成為大羅神仙,長久保持通達順利,為什麽不樂于聽從呢?

【原文】
孝感神應咒:禔啝①禔啝,人子心曲,仰事俯育②,一家氣和。飛鸞廣度,樂愷先歌,如意寶光,普照長怤③。禔唎禔啝,盡孝靡他,解盡親厄,消盡親過,罪滅福生。孝思不磨,超脫九幽④,永離網羅。欲報親慈,惟心常慕。禔唎禔啝,至孝誠孚,親生福祿壽增多,歸去逍遙升天都,孝思不磨,樂永,佗娑唵娑訶。但願人子心,常如在母腹,一呼一吸中,吮血茹膏液;一血一脈間,俱屬在父怙⑤。情雖性發,依為命府,陰陽日月從此龢⑥,乾坤翕闢從此龢,五聲六律五行龢,五倫妙道從此穌。太虛⑦有盡處,孝願無嗟磨。佗娑佗娑娑佗娑佗唵唎娑啝。

【注解】
①禔啝(zhī hé):禔,安定,福祚。啝,順。此處“提啝”為咒語,不作詞義解。
②仰事俯育:即仰事俯畜。意為對上能奉養父母,對下能撫育妻小。
③怤(fū):喜悅;快樂。
④九幽:道家所稱九地之下、九方幽暗之處,是為人死後鬼魂所居之地。共南為幽陰、西為幽夜、北為幽酆、東北幽都、東南幽冶、西南幽關、西北幽府、中為幽獄。
⑤怙(hù):依靠;依仗。
⑥龢(hé):“和”的異體,調和的意思。
⑦太虛:指無垠的宇宙。

【譯文】
孝感神應咒:禔啝禔啝,人子的心事是,對上能奉養父母,對下能撫育妻小,一家人和氣。神人駕著鸞鳥普度眾生,歡快的樂曲到處飄蕩,如意的祥光,普照永遠喜樂之人。禔啝禔啝,盡孝不是為了別的,而是要解除雙親的所有的災厄,消除雙親所有的過錯,從而罪過滅盡,福氣多生。孝的心念不滅,就能超脫鬼域,永離災難的羅網。想要報答雙親的慈恩,隻有心裏常常慕戀孝道。禔啝禔啝,盡孝誠信,可以使父母的福祿滋生,壽命成長,死後能夠逍遙升至天府,孝親之思不滅,福樂永遠,佗娑唵娑訶。但願子女的心,常常像在母親腹中一樣,一呼一吸,吸食母親的脂膏和血液;一血一脈,都倚仗父親的扶持。情雖然是發自心性,是命的依靠,陰陽日月都是從這裏得到協調,天地的運行是從這裏得到調和,五聲六律五行和諧,五倫妙道也是從這裏得到協調。宇宙有盡頭,孝的心願不磨滅。佗娑佗娑娑佗娑佗唵唎娑啝。

【原文】
孝子文印偈曰:至文本無文,韞之孝道中,發現自成章,司之豈容泄。天聾與地啞,非聾亦非啞,特將天地秘,不使人盡解。朱衣①與魁光,變幻文人心。遇彼不孝子,塞其聰明路;遇彼純孝子,開其智慧途。凡才作仙品,仙品作凡才。文雖有高下,黜陟豈人操。或因前生報,或因今生報,今生或後報,必當為孝顯。文章作證明,闡揚在大道。

【注解】
①朱衣:官員。有“朱衣點頭”的典故,指穿著朱衣的神人點頭;借指科舉考試得中。也指試卷被考官看中。

【譯文】
孝子文印偈說:非常好的文章本自無文,蘊藏在孝道中,發現它的道理就能自然成章,實行起來是不能有一點泄露。天聾和地啞,並不是真的聾,也不是真的啞,是特別為了使天地的秘密,不盡被人所解知。朱衣神和魁星,變幻文人心智。遇到不孝的子女,就會阻塞其聰明的道路;遇到純潔的孝順子女,就會開闢其智慧的道路。平凡才智的人可以列入仙品,具有仙品的人也會成為凡才。文章的好壞雖有高下之分,貶斥和提升都不是人所能操控的。或者是因為前生今報,或者因為今生今報,今生報或後世報,都必定是通過孝而得到顯揚。用文章作證明,說明和宣揚在于大道。

【原文】
孝子桂苑天香心印偈曰:我有蟾宮①桂,仙品真足貴。稟蘊鬥星靈,包含月華精。元和鍾②妙蕊,枝根挺天衢③。蒼龍④覆七曲,光輝連玉宇⑤。栽得大靈根,吐茲百寶芬。一萼自天逗,大地萬花稠。流化在人間,所到無不周。紛紛世上胄,植香豈不茂。易茂亦易落,暫而不能久。無如天上桂,一萼盛千藪。愈散覺愈遠,愈久覺愈悠。香隨九天翔,浩蕩風清飆⑥。馨懷萬會秋,真妙永無量。名之為金粟,載之在奎鬥。珍貯慶宮中,高佔璧樓頭。不是擎元叟,莫得主其有。若非植善手,莫得攀茲秀。勿與輕薄子,必以孝為首。莫下害良筆,莫使褻字手。孝子之所為,我當齎賜厚。千祥凝聚處,早把天香授。果是誠孝子,不求而自授。不孝不弟人,求攀終莫有。變孝妄行逆,有必奪其有。悔逆猛從孝,無仍賜其有。聖人孝天地,大位⑦帝眷佑。須知世所貴,必從天上酬。祈遊桂苑⑧者,宜認此來由。中間莫錯路,自有非常遘。億色花香裏,重重寶光覆。洞明萬戶玲,天天疊文秀。凝成篆籀⑨章,結合五霞構。秘策列繽紛,仙韻不停流。悉在光中過,遍照大神洲。盤旋觀不盡,群仙晤且逅。花隨步履揚,馥自冠裳透。略嗅雲霄桂,洗盡塵俗垢。千孔與百竅,感香俱靈牖。心腑也充滿,福緣無不偶。入圃獨推元,垂芳能不朽。寶哉勿輕錫,慎重待孝友。

【注解】
①蟾宮:月宮。
②元和:金漿玉醴。鍾:積聚。
③天衢:天街。形容天地廣闊。
④蒼龍:四象之一,東方七宿的合稱,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⑤玉宇:傳說中神仙的住所。
⑥飆(biāo):暴風、疾風。
⑦大位:顯貴的官位。
⑧桂苑:古代文人以“桂苑”借喻科舉考場,能遨遊桂苑,也即能通過科舉取得功名,享有清譽。
⑨籀(zhòu):籀文,古代一種字型,即大篆。

【譯文】
孝子桂苑天香心印偈說:我有蟾宮的桂枝,仙品是非常珍貴的。稟藏著鬥星的靈氣,包含月亮的精華。元和之氣聚集在奇妙的花蕊,枝根挺向廣闊天空。蒼龍覆含著東方七宿,光輝連著宇宙。栽培大靈根,吐出百寶的芬芳。一個花萼就能看到天的盡頭,大地萬花稠密。流化于人間,所到之處無不周全。塵世上眾多的後代,種植後怎能不繁茂。容易繁茂,也容易衰落,隻能暫時而不能長久。不如天上的桂枝,一萼就勝過塵世的成千上萬個。越發散就越覺得遠,時間越長,就越覺得悠香。香氣在九天飛翔,隨著清風飈風浩浩蕩蕩。馨香包藏萬秋,真實奇妙永遠不可限量。以金粟為名,裝載在奎鬥。珍藏在玉真慶宮中,高高地佔據璧樓頂。不是持受善的長者,是不能主宰它的。如果不是行善人的手,是不能攀摘這樣的美麗花朵的。不能給予輕薄的人,必定給以行孝為首的人。不要下筆損害忠良,不要使用褻瀆文字的手。對于孝子的所作所為,我必定對其厚加獎賞。在千祥凝聚的地方,早點把芳香的桂花授給他。如果真是至誠的孝子,不用祈求我自然就會授給他。不孝不悌的人,就是攀求也不會得到。改變孝行,倒行逆施,即使有了也必定會被剝奪。悔改違逆而大力行孝,即使原本沒有這福分,上天也會賜予。聖人孝敬天地,文昌帝君就會眷顧保佑他得到顯貴的官位。必須知道塵世所貴重的東西,必定來自上天的酬報。祈望遨遊桂苑的人,應當認清楚這個緣由。在裏面不要認錯道路,自然會有非常的遭遇。裹身在億種花香裏,覆蓋在重重寶光中。照亮千家萬戶,每天都增加文才。凝結成各種文章,結成五彩雲霞。奧妙文書繽紛排列,神仙的聲韻不停地飄流。全都在光明中流過,遍照神州大地。徘徊停留而看不完,群仙不期而遇。花朵隨著腳步紛揚,芳香從衣帽中透散出來。略微聞過天上的桂香,就能洗盡塵俗的污垢,千孔百竅,感受到香味都獲得靈氣。心肝髒腑也充滿靈氣,福分沒有不成雙成對而至的。入圃被推為魁首,流芳萬世而不朽。寶貴的東西啊,不輕易賜予,慎重地等待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人。

【原文】
吾奉九天元皇帝君律令,乃說贊曰:純孝本性生,無不備于人。體之皆具足,踐履無難循。以此瞻依志,無忝①鞠育心。在地自為紀,在天即為經。生民安飲食,君子表言行,父母天親②樂,無奇本率真。人人若共遵,家國賀太平。放之充海字,廣之塞乾坤,孝行滿天下,塵寰即玉京③。

【注解】
①忝(tiǎn):辱;辱沒。引申為愧;慚愧。
②天親: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
③玉京:指白玉京。

【譯文】
我奉九天元皇帝的律令,就此說贊:純粹的孝來自人的本性,人人無不具備。用心體究,人人具備,實踐起來也不難遵循。從這裏看其心志,無愧于父母養育的用心。在地就成為法度法則,在天就成為綱紀準則。人民安然飲食,君子彰顯言行,父母天倫之樂,這些都平淡無奇,而是本自率真的心性。如果人人都遵守,家國共賀太平。放之則可以充塞宇內,廣布則可以塞滿天地。孝行布滿天下,塵世即是仙境。

【原文】
說贊未畢,聲周三界①。惠日藹風,一時擁護。爾時,有朱衣真君,恭敬稽首②,深會妙旨,演為慈孝鈞天③大羅妙樂,以廣聖化。爰命金童玉女④,著五色霞衣,按歌起舞,奏曰:教孝有傳經,奏愷成聲。母慈昱昱⑤,父愛甄甄⑥,子色循循。妻婉婉,夫誾誾⑦;兄秩秩⑧,弟恂恂⑨,姑仁媳敬承。父攜子,祖攜孫,恩勤⑩。室藹藹,家溱溱,俱是父母一般心。樂衎衎,何地不生。至性中篤,實天情。歡騰普天下億兆馨蒸,氣洽門屏,俱如家人父母一般心。有身有親,始信有君有臣有民。師弟良朋,成歸于貞,邦家總孝成。願人生過去父母,旱升紫庭;現在父母,祺祿享遐齡。化遍乾坤,中和瑞凝,九光雯,百和音。漠漠天鈞,瀜瀜六字,聽雝鳴,並坐長春,並坐鸞笙,直上瑤京,達帝聞。爾時,樂舞三尋,天龍鳳族,聲和翔集,眾籟騰空,香花圍繞。真君喜悅,手舉如意,更示大眾:我方演教,宣揚妙道。慈孝感洽,化應曛征。遂如是觀。眾等寶之,傳寫廣勸。勸一人孝,準五百功。勸十人孝,準五千功。自身克孝,當準萬功。事後母孝,準萬萬功。親亡事祖,如孝父母,準萬萬功。善哉善哉!諦聽吾言。于是朱衣魁星,天聾地啞,及諸仙眾,歡喜踴躍,命諸掌籍,載之玉冊,信受奉行。

【注解】
①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合稱。
②稽首:古人最恭敬的一種禮節。行禮時,跪直,雙手合抱至胸前,頭低到手上,後雙手掌朝上放在膝前地上,頭也至地。
③鈞天:天的中央。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
④金童玉女:道教把供仙人役使的童男童女稱為“金童玉女”。
⑤昱昱:明亮。
⑥甄甄:小鳥飛的樣子。
⑦誾(yín)誾:謙和恭敬的樣子。
⑧秩秩:肅敬的樣子。
⑨恂恂:恭順的樣子。
⑩恩勤:指父母撫育子女的慈愛與辛勞。
衎(kàn)衎:和樂的樣子。中篤:即深中篤行。謂內心廉正,行為淳厚。
天情:人自然具有的情感。猶是天理,天意。
紫庭:神仙所住宮闕。
路逢老人九光:五光十色,形容光芒色彩絢爛。
瀜(rónɡ)瀜:和暢的樣子。
雝(yōnɡ):同“雍”,和諧。曛(xūn):昏黑。
天聾地啞:道教民俗神梓潼帝君的陪侍神童。據稱,天聾名叫玄童子,地啞名叫地母。掌籍:掌經籍、教學、筆紙、幾案等事。

【譯文】
說贊尚未完畢,聲音已傳遍三界。和煦的陽光與輕風,立即圍上擁護。這時,有個朱衣真君,恭敬地跪拜作禮,深深地領會了其中的精深旨意,演繹為慈孝鈞天大羅妙樂,以廣泛傳播聖人的教化。于是命令金童玉女穿上五色霞衣,聞歌起舞,演奏唱道:教化孝道有相傳的經典,奏出動聽的樂曲。母親的慈愛放出光明,父親慈愛飛揚涌動,子女循規蹈矩。妻子委婉和順,丈夫謙和恭敬;兄長肅敬,弟弟恭順;婆婆仁愛,媳婦恭順。父親提攜子女,祖父提攜孫子,恩愛勤勞。家庭和睦繁盛,都與父母一樣的心。和和樂樂,無處不在。內心廉正,行為淳厚的品性,是與生俱來的。歡騰遍及天下億兆人民,家家和氣融洽,都如家人父子一般心。有己身有雙親,才開始相信有君主、臣子、人民。老師、弟子和好友,同歸于正直,家國總是由孝而成就的。希望人們去世的父母,早日升到天庭;現時的父母,福祿雙全,享有長壽。教化遍及天地,中和祥瑞之氣凝聚,有五光十色的雲彩,和諧的樂音。雲蒸霞蔚的天空,和暢的天地四方,聽和諧音樂和鳴聲。同坐長春宮,聽笙的樂聲,直升到玉京仙境,知曉帝君的說法。當時,音樂歌舞演了三遍,天龍鳳鳥,聲音和在一起,飛集在一處。各種聲響升空,香花圍繞。文昌帝君歡心喜悅,手舉如意,再次開示大眾:我正致力于弘揚教義,宣揚高妙的道法,慈孝互相感通融洽,隨順化除昏暗。就作如此看法。大家珍愛這部經書,廣泛地傳寫勸化。勸一人行孝,準有五百功德。勸十人行孝,準有五千功德。自己能夠恪守孝道,應該準有萬個功德。孝敬後母,準有萬萬個功德。雙親亡故後事道見病臥奉祖先,如同孝敬父母一樣,準有萬萬個功德。好啊!好啊!註意聽我說的話。于是朱衣魁星,天聾地啞,及眾多神仙,歡喜雀躍,命令各位掌籍,記載在玉冊之上,相信接受,並且遵照實行。

【原文】
又贊:元皇孝道,萬古心傳,通天徹地妙行圓,仙佛亦同然。化度①無邊,中和②位育全。南鬥文昌元皇大道真君。

【注解】
①化度:指感化眾生,使之過渡到佛道樂土。
②中和:儒家倫理思想。指不偏不倚的諧調適度。用來形容具體事物諧和的性質或狀態。

【譯文】
又贊源自元皇的孝道,萬古以來心心相傳,通天徹地妙行圓滿,仙佛也都是與此相同。感化救度眾生法力無邊,中正平和,萬物都能夠各得其所而生長發育。南鬥文昌元皇大道真君。

【評析】
孝感,言人盡孝所產生的種種神奇感應。孝道為天地鬼神所敬重,並以此為根據,降授福祿災禍。“盡孝”可以使自己超度成仙,免于沉淪苦海;宗親父母亦可獲得解脫。本章借文昌帝君之口,對世人悚以地獄,誘以天堂;勸導世人盡孝行善,以期家國安寧,天地和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