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戰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提要】

這又是一篇大多數中國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在于此文不僅在論辯上是經典,而且其在文學史上也是經典。文章描寫人物非常傳神、性格鮮明,敘述故事對仗工整、辭藻華麗,文採飛揚、正義凜然、氣勢磅礴。真是一篇值得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謂唐且曰:“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且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秦王怫然怒,謂唐且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且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寢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秦王派使者對安陵君說:“我想用方圓五百裏的土地換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換小,這非常好。但是我從先王那裏繼承了這塊土地,願意始終守著它,不敢換掉。”秦王很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拿五百裏的土地換取安陵,安陵君不答應我,這是為什麽?秦國消滅了韓國和魏國,隻有安陵君憑著五十裏的土地生存下來,那是因為我認為他是忠厚長者,所以沒有把他放在心上。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希望同安陵君交換,他卻違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嗎?”唐雎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手裏繼承了封地並保有它,即使一千裏也是不敢換掉的,何況隻是五百裏?”

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可聽說過天子的發怒嗎?”唐雎說:“我沒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伏屍一百萬,流血一千裏!”唐雎說:“大王聽說過平民的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的發怒,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拿腦袋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庸人的發怒,不是士人的發怒。當專諸刺殺王僚時,慧星遮蓋了月亮;聶政刺殺韓傀時,白虹穿過了太陽;要離刺殺慶忌時,蒼鷹在宮殿上撲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滿腔的怒氣還沒有發泄出來,預兆就從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個人了。所以士人要發怒,兩具屍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內鮮血四濺,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這樣了。”說著便拔出劍站了起來。

秦王臉色大變,挺起身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坐下!何至于這樣呢?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可是安陵憑著五十裏土地安然無事,隻是因為有先生在啊。”


【評析】

唐雎的浩然正氣、慷慨陳詞使他流芳百世。他在論辯時的氣勢完全壓倒了驕狂的秦王。他的這種仗義執言,就是借助道義的力量,傳播勇氣與正義,令一切利誘威逼相形見絀,他賦予論辯以正義凜然的人格魅力,把宣傳真理與弘揚正氣融為一體,使人的內在本質精神得到弘揚,使人的個性風採、精神世界得到了展示。這正是論辯決勝的法寶。唐雎不畏強暴、蔑視強權、敢于與專製暴君抗爭的正義之氣,和他“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不屈服精神,使他的人格顯得無比偉大、使他的論辯顯得無比有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