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戰國策

五國約以伐齊

【提要】

威逼和利誘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製服他人、達到目的的手段。威逼是由于恐懼之心人皆有之,利誘是因為人人都貪圖利益。利與害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利有大小之分,害有遠近之別。誘之以利,讓對方惑小利、忘遠害而為我所驅;脅之以害,使之避危亡之近禍而就我之圖謀。威逼和利誘,就是戰國策士們在悟透人性的基礎上,利用人性中趨利避害的弱點施展的最基本手段。

【原文】

五國約以伐齊。昭陽謂楚王曰:“五國以破齊,秦必南圖。”楚王曰:“然則奈何?”對曰:“韓氏輔國也,好利而惡難,好利,可營也;惡難,可懼也。我厚賂之以利,其心必營。我悉兵以臨之,其心必懼我。彼懼我兵而營我利,五國之事必可敗也。約絕之後,雖勿與地,可。”
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韓見公仲,曰:“夫牛闌之事,馬陵之難,親王之所見也。王苟無以五國用兵,請效列城五,請悉楚國之眾也,以圖于齊。”
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

【譯文】

趙、魏、韓、燕、楚五國聯盟進攻齊國。楚相昭陽對楚王說:“五國如果打敗了齊國,秦國一定會乘機向南進攻楚國。”楚王說:“這可怎麽辦呢?”昭陽回答說:“韓國韓珉在韓國獨斷專行,貪圖私利,害怕危難。貪圖私利,可以對他施以利誘;害怕危難,可以對他進行威脅,我用重利去拉攏他,他內心一定會被利所誘;我發動大軍去威脅他,他一定會感到害怕,他害怕我們的大軍,又貪圖我們的重利,這樣五國聯盟攻齊的事,一定會失敗。他們的盟約被撕毀以後,即使不給韓國割地,也是可以的。”楚王說:“好”。
于是他派大公事去韓國,會見韓相國公仲,說:“當初牛闌之役,馬陵之役,都是您親自見到的,大王如果不與五國聯合攻齊,我們願意獻出5個城邑,不然,我們就出動全軍來和齊國共同對敵。”
韓國與趙、魏解約以後,楚國果然沒有割地給韓國,而五國聯盟攻齊之事就落空了。  
 
【評析】

六國合縱最後以失敗告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國都心懷鬼胎、各有利益、不能同心合力。五國合縱攻擊齊國,楚相昭陽卻從中搞鬼,所以合縱一下就解體了。韓相國公仲輕易改變了行動,可見利益的誘惑、武力的威懾對人的行為影響多麽巨大,所以要抵住他人對你的算計,就一定要作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