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戰國策

應侯失韓之汝南

【提要】

君臣之間不乏有趣的故事,我們看看範睢是如何“編故事”而秦昭王又是如何投石問路的。

【原文】

應侯失韓之汝南,秦昭王謂應侯曰:“君亡國,其憂乎?”應侯曰:“臣不憂。”王曰:“何也?”曰:“梁人有東門吳者,其子死而不憂,其相室曰:‘公之愛子也,天下無有,今子死不憂,何也?’東門吳曰:‘吾嘗無子,無子之時不憂;今子死,乃即與無子時同也。臣奚憂焉?’臣亦嘗為子,為子時不憂;今亡汝南,乃與向為梁餘子同也。臣何為憂?”
秦以為不然,以告蒙傲曰:“今也,寡人一城圍,食不甘味,臥不便席,今應侯亡地而言不憂,此其情也?”蒙傲曰:“臣請得其情。”
蒙傲乃往見應侯,曰:“傲欲死。”應侯曰:“何謂也?”曰:“秦王師君,天下莫不聞,而況于秦國乎!今傲勢得秦為王將,將兵,臣以韓之細也,顯逆誅,奪君地,傲尚奚生?不若死。”應侯拜蒙傲曰:“願委之卿。”蒙傲以報于昭王。
自是之後,應候每言韓事者,秦王弗聽也,以其為汝南慮也。
 
【譯文】

應侯範睢失去了封邑原韓地的汝南。秦昭王對應侯說:“賢卿喪失自己的封地汝南以後,是不是很難過呢?”範睢回答說:“臣並不難過。”昭王說:“為什麽不難過?”範睢說:“梁國有一個叫東門吳的人,他的兒子雖然死了,可是他並不感到憂愁,因此他的管家就問他:‘主人你疼愛兒子,可以說是天下少見,現在不幸兒子死了,為什麽不難過呢?’東門吳回答說:‘我當初本來沒兒子,沒兒子時並不難過;現在兒子死了等于恢復沒兒子時的原狀,我為什麽難過呢?’臣當初隻不過是一個小民,當平民的時候並不憂愁,如今失去封地汝南,就等于恢復原來平民身份,我又有什麽好難過的呢?”
秦昭王不信,于是就對將軍蒙傲說:“如果有一個城池被敵人圍困,寡人就會愁得寢食不安,可是範睢丟了自己的封土,反而說自己毫不難過,寡人認為他這話不合情理。”蒙傲說:“讓我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麽回事!”
蒙傲就去拜會範睢說:“我想要自殺!”範睢很驚訝:“將軍你怎麽能說這種話呢?”蒙傲回答說:“君王拜閣下為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件事。現在我蒙傲僥幸成為秦國將軍,眼看弱小的韓國竟敢違逆秦國奪走閣下的封土,我蒙傲還有什麽臉活著?還不如早點死了好!”範睢趕緊向蒙傲答拜說:“我願意把奪回汝南之事托付您!”于是蒙傲就把範睢的話回奏昭王。
從此每當範睢談論到韓國,秦昭王就不想再聽,認為範睢是在為奪回汝南而謀劃。
 
【評析】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範睢想要表現一下自己的高風亮節,卻反而被秦王套出了真實的想法。範睢以一個故事形象直觀地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表現了自己隻在乎國家不在乎個人富貴的節操。這種說話方式值得我們運用。秦昭王以蒙傲為探子,終于知道範睢還是很在乎那塊地,秦昭王的手段在我們要想了解他人內心時不妨一試。
秦昭王既對範睢的“虛偽”沒有深究,畢竟這是人之常情,又對範睢奪回失地的謀劃置之不理,這也顯示了秦昭王處理問題時很能把握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