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讀後感 中外名著讀後感

讀《海邊的卡夫卡》有感

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成長小說的最新版本。小說講了一個日本少年的成長經歷,15歲的田村卡夫卡,幼年時被母親拋棄,他決心“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的少年”,懷著憎惡父親的念頭出走,因為他要逃遁父親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

小說通過十五歲的田村卡夫卡和怪人中田兩條線索來展開描寫,如果說少年的故事以現實描繪為主,那麽中田老人這一部分則充滿魔幻色彩,集體失憶,人與貓交談,天降魚雨和螞蝗雨。在小說中田中面對的是外部世界的凶殘和邪惡,而少年田村卡夫卡面對的則是內心的誘惑和罪孽,最終這兩條線索在高松會合了。問題是外部的罪可以用一把鋒利的刀來終結,但內部的罪有那麽容易一筆勾銷嗎?

小說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最終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這一切又是通過類似古希臘悲劇中的“卡桑德拉預言”、“俄狄浦斯情節”,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悖謬和荒誕,日本《源氏物語》中“活靈”的怪異,科幻小說中的“時光隧道”這一切怪誕至極的情節來塑造完成田村卡夫卡這個人物形象。作品中的田村卡夫卡他被沖往世界的盡頭,又以自身的力量返回,返回之際的他已不是他,他已進入了人生的下一階段。

《海邊的卡夫卡》力圖通過事十五歲的少年的眼睛來描繪這樣一個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中他的靈魂仍處于綿軟狀態而未固定于一個方向,在他身上類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那樣的因素尚未牢固確立,在他身體走向成熟的同時,精神仍在荒野中摸索自由,仍在困惑和猶豫。

責任始于夢中。值得註意的是田村卡夫卡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這一切均在似夢非夢中,殺父由田中完成的,但血卻染在遠在高松的田村身上;奸母是在似真似幻的錯覺中(時光倒流,母親錯把他當作是初戀的情人);與姐姐作愛完全是在夢中。

這樣寫法的主要原因,作者也許嘗試從側面說明,在當今社會,人類最應該做的不是忙著拯救他人,而是及時拯救自己。小說這樣寫,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很好的入世寫照。當年,我們每個人懵懂而莽撞地扎入社會,內心也不是經歷過相似的波瀾嗎?田村卡夫卡的經歷不過更加誇張化寫意化而已。

雖然不是人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人,但是隻要人沒有在命運的旋渦裏失去自己本來的面目,仍然堅守自己的位置,一切抗爭就都不是毫無意義,盡管在命運面前,它是徒勞的。

歲月在流逝,或精彩或平庸我們都要活著承受,我們大家都在持續失去種種寶貴的東西,寶貴的機會和可能性,無法挽回的感情,但在我們的腦袋裏,有一個將這些記憶儲存下來的小房間。

小說告訴我們,罪孽的克服也就是罪孽的完成。這一永恆命運悲劇的核心在兩千年後的今天,可以說沒有多大改變,沒有一種拯救是純潔完善的。當年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如此,我國的十年文革也是如此。

《海邊的卡夫卡》是後現代文學潮流之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宿命論的影子,關于原罪,關于男女的感情欲望,性的無法控製,暴力的無意識表現,戰爭的無可奈何。個體的生命是及其脆弱的,正如作品中左伯的青梅竹馬的戀人,由于一個偶然,他被當作另一個人被打死,而且不了了之......我們大多的時候,不過是鍾表的擺,按著規定的軌跡運行,無力左右什麽。

命運就是沙塵暴,你無處逃遁,隻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經不是跨入時的你了。

在小說中,村上以其獨特的邏輯語言,摧毀了夢與真實、現實與超現實、此世與彼世之間難以攀越的高牆,填平了橫亙人世與異界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田村卡夫卡作為未成年人,他的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碰撞,在世界的現實性與虛擬性之間遊移,在波濤洶涌的世界上,有企圖傷害他的力量,也有溫存和美好。好在年輕,他終能經得住折騰,世界對于他來說,還有許多經歷需要他去看,去聽,去感知,去體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