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寫作

畢業論文寫作建議

第一,選題方面:

選題決定論文的研究價值,選題的新穎性不夠,即表現為缺乏前瞻性的眼光,不能發現和確定本學科和研究方向的具有前瞻性的問題,習慣於從現成的論文文獻中尋找所謂的熱門話題,指望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比較現成的答案和結論,至少有比較充分的文獻資料可供選擇,因此論文選題缺乏新意。另外,有的選題缺乏論文命題的形式,不能從選題本身體會到論文的研究主旨和價值取向。

對策:從有關學者的爭議性觀點中提取選題,進行比較、綜合和超越;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承擔導師課題的子課題的研究;關注國內新聞輿論的熱點話題,從中提升到論文命題;調整選題的研究角度,獨闢蹊徑,對已經熱門的話題做適當的剪裁和調整,如從某個視角研究熱門話題;從政界領導和兩會代表的言論中發現可以成為論文的話題;關注國家立法動向,研究有關行政立法的相關話題等;關注國際學界和已開發國家有關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動向和實踐發展趨勢;應當準確界定選題的研究主旨和價值取向,從選題中表達鮮明的研究內容。

第二,研究方法和路徑方面:

研究方法比較局限在文獻收集、歸納演繹、觀點陳述和素材數據證明的路徑上,有點類似規範研究,但又不夠充分和準確,關於比較方法的運用、實證方法的運用明顯不足,明顯缺乏學術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論訓練。

對策:多閱讀各種類型的學術論文,學習和體會研究方法;選讀有關研究方法論的專著和論文,了解研究方法;參與調查研究,全程掌握有關實證研究的方法,形成相應的經驗;學點邏輯學,掌握和運用形式邏輯的基本形式,如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路徑如實證研究,規範研究,比較研究,實證研究的基本路徑是建立研究假設,設計研究指標,收集數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形成數據結論,檢驗研究假設,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研究假設和實證調研,樣本的規模和代表性是否適當,數據結構關係是否緊密,研究結論是否可以從定量分析中直接得出(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材料佐證);規範研究的基本路徑是提出研究起點,構造基本概念範疇,進行邏輯推演和證明,其中關鍵的是基本概念的準確性和邏輯演繹的嚴密性和合理性;比較研究可以從時間縱向和空間橫向的不同角度進行比較研究,研究路徑是提出比較對象和問題,設定比較標準和比較方法,進行異同比較,形成比較的結論,其中關鍵問題是比較標準是否嚴密和適當,選擇的比較對象在性質、範圍和數量上是否具有可比性,比較的結論是否概括出比較對象的基本特徵。

第三,文獻的收集、閱讀、評析和提煉方面

文獻是論文的基礎,文獻綜述部分反映作者對於本課題相關研究成果的了解程度和評析能力,在此發現的問題是,文獻範圍不夠開闊,權威性的文獻缺乏,文獻資料陳舊,特別是相關數據資料明顯過時(應當使用論文定稿近兩年內的文獻),對與論文觀點和內容有關的政策法律等文獻明顯缺乏了解(如講“政策民主化”不了解《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講“積極就業政策”不清楚《就業促進法》草案等),文獻的閱讀過程缺乏積極思考和辨析,習慣於摘抄現成的觀點和數據,對於文獻的歸納、整理、比較的工作不夠,容易拘泥於文獻的現成觀點和數據,由此可能帶來的結果是,閱讀越多,負擔就越重,獨立和創新的見解就越少。

對策:文獻檢索和收集應當注意權威性、全面性、代表性和新穎性;文獻的來源應當儘可能多樣化和廣泛性,除了期刊網以外,有關公布和披露政策法律動向的官方網站,學者部落格或者個人主頁,國內高校或社科院的專業網站和網頁,地方檔案館,國際網際網路中檢索國外專業學術網站和官方網站;文獻閱讀要有做筆記和札記的習慣,不要直接從文獻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貝和複印;當形成一批文獻閱讀後,應當先做文獻綜述,對文獻的數量、來源、主要類型、已經形成的研究成果和主要代表人物流派、有關爭議的焦點和分歧的背景、文獻的時間分布和研究趨勢、學界公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點範圍等等,進行分析,從中提煉出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地方;文獻閱讀中要保持積極思考,對於其研究方法和路徑、研究論據和論證過程、觀點的形成和推導、觀點的價值取向、文獻的信度和效度(可靠性和有效性)等進行評價和辨析,防止被動接受現成文獻,也防止脫離文獻資料做隨意和大膽的構思,而缺乏足夠的論據證明自己的所謂“創新”。對於文獻的閱讀和整理,最好能夠採取圖表的方式反映結構類型和源流走向的總體面貌,表明對有關本選題的文獻的掌握和駕馭能力水平。

第四,論文的邏輯構架和論證方面

論文的中心任務是論證,因此,清晰的命題概念,邏輯起點,有關論據的引用,論點之間的結構和證明(反駁、證偽)的關係都是十分必要的。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是,使用的概念不夠嚴謹,不同學科的有關術語東拉西扯,缺乏統一的範疇;藉助他人的有關概念構建自己的論文框架和邏輯起點,缺乏必要的介紹和說明;引用有關觀點和資料證明論文的觀點,生搬硬套,顯得牽強附會;在論文的現象、問題、原因和對策之間(這也是論文最為俗套的寫法)前後對應關係不夠完整嚴密,問題缺乏足夠的原因解釋,而對策針對原因的構想的針對性、系統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不夠。

對策:學點邏輯學,掌握形式邏輯方面的概念定義、判斷規則和推理形式;更要學好辯證法,注重辯證邏輯的理解和運用;要確定論文必須使用的基本概念,是否是學界公認的還是借鑑他人有新意但比較“另類”的,還是自己構想的,對於借鑑他人和自己獨撰的“創新概念”一定要界定和說明;對於構造論文的基本概念 (範疇)之間的邏輯關係一定要思考清晰,表述準確,前後照應,防止“頭小帽子大”“頭重腳輕”“首尾不對應”等問題;在因果、相關邏輯關係方面的理解一定要有所區別,表達上有分寸感(凡相關必因果,但因果未必相關);對必要、充分和充要條件的區別也要清楚,不要將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混為一談(如“不進行反腐倡廉,市場經濟將無法順利發展”,但能夠說“只要進行了反腐倡廉,市場經濟必然會順利發展”嗎?)

第五,論文闡述中內容取捨和形成結論方面

碩士論文的篇幅要三四萬字,研究內容不要求過於寬泛,不需要像博士論文,從命題源頭講起,概覽來龍去脈;也不需要洋洋灑灑面面俱到。在此,論文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研究範圍過於寬闊,在資料的介紹和梳理方面著墨甚多,到論文中心內容和最終結論的揭示和證明方面有所忽略,顯得薄弱,給人以“意猶未盡”但又有“強弩之末” 之感;或者是因為論點比較分散,主旨不集中,描述性的內容比較多,但是對於應當從中歸納和推導出來的新論點和結論不夠明晰,也就削弱了論文必須“論說”的特點。甚至有的大段抄錄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是,到一個大的章節或者段落結束的時候,仍然沒有自己的總結和評價,給人以“掠他人之美”的不良印象)。

對策:除了按照本文第三大點“文獻的收集、閱讀、評析和提煉”的有關對策外,在論文的結構中應當在引言部分說明論文的研究目標、主要結構和基本結論,同時,在論文的主體部分按照引言設計的結構完成論述;在每章的開頭部分有必要提出本章研究的主旨,該章結尾部分適當小結;在論文的結尾部分以“結論”形式總結全文。注意文章的主旨和結構層次在總體和部分、前後、因果、材料和觀點等關係方面是否銜接緊密,保持一致。我經常對學生說,論文必須是“一篇”文章,不是一篇文章往往會犯兩種不同的錯誤,一是內容凌亂地看不出研究的主題、角度和結論,僅是文獻的剪輯和編撰,一是在主題和內容方面過於“小氣”,沒有值得研究的多少東西,思考狹隘,視野狹窄,“螺螄殼裡做道場”,即使有結論,結論也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的一點點拼湊和修補。

第六,寫作表達能力方面:

文風不夠統一,主要原因是從不同的文章中直接摘取、拼接,大段吸收(抄襲)他人的成果,但是不經過自己的消化和吸收,結果在全文中就失去了自己的語言風格;論文的基本概念沒有界定,同一概念採取不同的方式表述,顯得十分隨意;相近的概念沒有認真辨析就互相替代使用,如體制、機制;借用他人的有關概念作為自己論文的重要範疇,但是沒有說明原作者使用這些概念的用意,以及自己借鑑這些概念的理由,結果使得一些概念的出現十分唐突和生硬;有的寫作文風過於通俗直白或華麗,缺乏論說文的嚴謹、理性、簡樸的基調;有的文字詳略不當,或拖沓冗長,或嘎然而止。

對策:多閱讀論文和專著,掌握基本概念的界定和闡述的方式;在閱讀他人文章的時候,要形成概括和轉述的能力,以札記形式再現出來,力戒照抄他人的文字;堅持寫作訓練,形成自己的論文表述風格。

至於論文格式,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相比之下,還屬於形式方面的問題,這裡就不強調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