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題目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2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及個案分析

容山中學高三備課組

第一節:審題立意的原則與方法

【考點解說】

新材料作文顧名思義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但又不限製文體,保持了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三自”,這就是稱之為新材料作文的原因。它不同于話題作文的地方是: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話題作文的材料是為了引出“話題”,作文圍繞“話題”範圍展開,材料可用可不用;新材料作文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既是說要從材料中提煉觀點而不是話題,有的學生誤解為話題,如廣一模的材料作文,有學生從材料中引出話題“環境”,文章談環境污染問題,那就是離題作文了。這是一定區厘清楚的。

如下圖所示:

本質:材料作文 —— 講究審題

新材料作文

形式:話題作文 —— 體現開放

材料作文 ———————————————— 話題作文

新材料作文

一.【審題的原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三性”為審題的原則,“四清”為審題的方法。

1.整體性原則:新出來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

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註意:

1.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厘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並不是並列的關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麽,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厘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3.辨清關系: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系。

4.析清含義:有些材料蘊涵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涵的意義或道理,並以此作為立論的根據。

【典型引路】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國聯考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俯沖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麽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麽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烏鴉”,而不是“老鷹”。

面對“烏鴉”的行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兩種不同的評價。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麽”

③一味好高騖遠

④聰明反被聰明誤

烏鴉

①向強者學習,理應得到鼓勵

②“東施效顰”未嘗不可

孩 子 “它也很可愛”

③有一種拼命追求的精神

④模仿是創新的基礎

二.【審題的方法】

一、提煉本質法

這種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質性的問題去立意。這種方法適用于平實的敘述性材料。這類材料沒有明顯的是非曲直,所表達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們提煉出一個帶哲理性的觀點。

例如: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金得主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學校,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出人意料,這位學者說,是在幼稚園。“在幼稚園學到什麽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科學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時,就要抓住學者話的本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無私友愛品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貪的本質。東西要放整齊:嚴格的習慣。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錯必改的品質。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我們看出,老學者在幼稚園學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這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他取得了成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所以這一材料的本質問題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人終生受益。以此為論點,深刻,準確。

二、道理升華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比較含蓄的隱喻型材料,寓言,帶有哲理性的自然現象。1990年聯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國寓言《小姑娘與玫瑰園》,2003年的《智子疑鄰》都屬于這一類型,分析這類材料,就要揭示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然後再將這個道理的適用範圍擴大化。

例如《獵戶》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澤而漁,不焚材而獵。”就這一段話聯系現實寫一篇議論文。

有同學就事論事談打獵,有的同學談要保護小動物,要有惻隱之心;有的同學從效益的角度談方法。這些都不得要領。也有的同學談要保護生態平衡,不能把野生動物滅絕,這似乎都扣題了,但恰恰犯了一個錯誤:就事論事,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沒有在理論的指導下去“俯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

不論是打獵,還是捕魚,這幾種做法有著共同的實質:隻顧眼前利益,不顧將來。這就是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可以這樣立意:凡事要有長遠眼光,要留有餘地。再用它去聯系聯系現實生活,我們會自然的想到一些與此相似的事情,如棄學經商等。

漫畫這種形式也常被採用。如1996年的“截錯了”就是如此,漫畫一般用誇張,幽默,諷刺的手法反映現實,多屬于隱寓型的,所以也應該揭示畫面所蘊涵的那個道理,再放之于現實,加以升華,而不能就畫論畫。

三、同異互求法

這種方法就是把幾個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點提出來,加以概括提煉,作為文章的論點。這種方法首先適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這樣一組作文材料:

第一則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傷病困擾,不輟寫作;第二則材料寫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過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節,罵敵遇害;第三則材料中的陳獨秀是中共創始人,曾犯過嚴重錯誤,晚年賦閒,貧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敵。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保持晚節、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這一共同點就應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另外,這種“互求法”還適用于看似矛盾的多元材料。

例如有這樣兩則作文材料:

(1)志願軍英雄馬玉祥曾經說:“我不是什麽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一個兵,後來轉回地方,我也是一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一個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隻要夠個兵的份量,也就心滿意足了。”

(2)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馬玉祥與拿破崙的話其矛盾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提煉論點時,關鍵在于分析其統一點。所說的統一點,就是指合理點。“要做一個好兵”有沒有合理點?想當元帥是否排斥做一個好兵?“想當元帥”是否有合理的地方?如果前者與後者都合理,那麽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麽?如果這些問題都正確地想通了,那麽提煉出來的觀點就可能符合辯證統一的觀點。

四、自由評論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是非型材料,這類材料作者不擺明自己的觀點,也沒有明確的傾向,需要我們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見。一般說這類作文不求結論的一致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這樣一則材料:

某車間主任的人選在大黃和小黃之間難以確定,新廠長想通過下棋測試性格確定一個人,與大黃下,大黃穩扎穩打,出手老練,三局都握手言和,與小黃下,小黃猛打猛殺,咄咄逼人,既有開局三斧頭又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前兩局直殺得廠長無還手之力,第三局宣稱一定要贏廠長,不料隻下了個平局,小黃不肯罷休,拽住廠長再幹,廠長不幹了,因為他已物色好車間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將褒貶愛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體現出來,這就是材料的是非傾向性,對此不可視而不見。辨明材料中的傾向性,可以判斷自己提煉的觀點是否正確。如以下這則材料: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的斷臂就如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設計能獲得普遍的贊賞。

五、反彈琵琶法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于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麽能不窮呢?”

我們可以把材料中的問題倒過來思考和分析,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魯人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嗎?也可能正因為越國人赤腳、披發,鞋帽才有大市場,從而可以得出魯國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種立意是一種逆向思維,這類辯證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穎,立意深刻,有思辯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球。

以上五種方法,並不能包括審題立意的所有方法,也還都是紙上談兵,要想使之發揮作用,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寫作中去實踐,去摸索,去總結,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準。

第一節:審題立意15練及思路提示

一.審題立意思路與方法訓練(一):

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個多世紀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並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佳句是:“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這句話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說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嗎?當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蔥綠與鵝黃時,你會有一種特別愉快、特別舒暢的感覺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材料中“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一個比喻,富有含義。

“面包”是用來吃的,維持身體的需要。擁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質生活;

“水仙”是用來看的,讓人精神愉悅。擁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為什麽“用一塊而不是兩塊去換”?這說明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

②吃一塊面包,用另一塊去換水仙,這說明人在擁有了一定的物質生活後,還要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生活之後,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堅實的鎖掛在門上,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啪”的一聲鎖開了。鐵棒好奇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的力氣也打不開,你卻輕而易舉就把他弄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鎖、鑰匙、鐵棒都有象征意義。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過程分析】

材料中的“鎖”“鑰匙”“鐵棒”都運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鎖”比喻為問題、矛盾;“鑰匙”和“鐵棒”比喻為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鑰匙——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說明做任何事情必須以了解為基礎,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規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鐵棒——費了那麽大的力氣也打不開——說明做事不講究方法,一味蠻幹。所以,做事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就會事半功倍;一味蠻幹,隻會把事情辦糟。

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

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過程分析】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敢于放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等立意及命題了。

如果從“過者”的角度,得出“幫人要幫到底”的立意,或者從“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聽從勸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適。前者雖然可以說通,但“過者”是次要人物,著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沒有做到“整體把握”;後者從邏輯上講屬“推不出”,是沒有“吃透材料”。

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拳王阿裏33歲那年與挑戰者弗雷澤進行第3次較量。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裏已筋疲力盡,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堅持著,因為他心裏知道,對方肯定和自己一樣,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傈,以為阿裏還存有旺盛的體力,阿裏的教練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念頭,便使眼色暗示阿裏。阿裏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在關鍵時刻,對手認輸了。衛冕成功的阿裏還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並為此抱憾終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抓關鍵字句:根據材料中的“拼命堅持”“精神上壓倒對方”“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更加頑強地堅持著”等詞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堅持就是勝利”,這是最簡單的著想,同時也容易人雲亦雲;“堅持,便要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困難或敵人)”,“振作精神便能頑強堅持”,這兩種立意便有點不簡單了。

從對象分析:

從弗雷澤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當,但一念之間的放棄意味著失敗”。

結合兩個人的角度來立意:“勝利與失敗原來是近鄰,就在于堅持還是放棄”。

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兩個人同時在沙漠裏種胡楊樹。年輕人待樹苗成活以後,每隔三天就要來給它澆水,而老人一等到樹苗成活以後,就來得很少;即使來了,也隻是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一扶,不澆一點水。轉眼幾年過去了,胡楊樹都長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塵暴,第二天風停後,兩人驚訝地發現,年輕人種的胡楊幾乎全被風刮倒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老人種的樹,隻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吹掉了一些樹葉。年輕人很詫異,問起原因,老人道:“你經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如把樹載活以後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麽深的根,這些樹怎能輕易被風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了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輕人“”胡楊樹“等幾個對象。

①從“老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後無礙“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養方面,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長遠的眼光。

②從“年輕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後全被風刮倒“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一味關心愛護有可能會貽誤被關愛者的一生。

③從“胡楊樹如何才能抵擋沙塵暴“這一點上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逆境成才、順境可能會使生命變得脆弱、要夯實基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