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題目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及個案分析

容山中學高三備課組

第一節:審題立意的原則與方法

【考點解說】

新材料作文顧名思義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但又不限製文體,保持了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三自”,這就是稱之為新材料作文的原因。它不同于話題作文的地方是: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話題作文的材料是為了引出“話題”,作文圍繞“話題”範圍展開,材料可用可不用;新材料作文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既是說要從材料中提煉觀點而不是話題,有的學生誤解為話題,如廣一模的材料作文,有學生從材料中引出話題“環境”,文章談環境污染問題,那就是離題作文了。這是一定區厘清楚的。

如下圖所示:

本質:材料作文 —— 講究審題

新材料作文

形式:話題作文 —— 體現開放

材料作文 ———————————————— 話題作文

新材料作文

一.【審題的原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三性”為審題的原則,“四清”為審題的方法。

1.整體性原則:新出來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

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註意:

1.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厘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並不是並列的關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麽,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厘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3.辨清關系: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系。

4.析清含義:有些材料蘊涵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涵的意義或道理,並以此作為立論的根據。

【典型引路】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國聯考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俯沖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麽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麽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烏鴉”,而不是“老鷹”。

面對“烏鴉”的行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兩種不同的評價。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麽”

③一味好高騖遠

④聰明反被聰明誤

烏鴉

①向強者學習,理應得到鼓勵

②“東施效顰”未嘗不可

孩 子 “它也很可愛”

③有一種拼命追求的精神

④模仿是創新的基礎

二.【審題的方法】

一、提煉本質法

這種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質性的問題去立意。這種方法適用于平實的敘述性材料。這類材料沒有明顯的是非曲直,所表達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們提煉出一個帶哲理性的觀點。

例如: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金得主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學校,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出人意料,這位學者說,是在幼稚園。“在幼稚園學到什麽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科學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時,就要抓住學者話的本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無私友愛品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貪的本質。東西要放整齊:嚴格的習慣。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錯必改的品質。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我們看出,老學者在幼稚園學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這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他取得了成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所以這一材料的本質問題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人終生受益。以此為論點,深刻,準確。

二、道理升華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比較含蓄的隱喻型材料,寓言,帶有哲理性的自然現象。1990年聯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國寓言《小姑娘與玫瑰園》,2003年的《智子疑鄰》都屬于這一類型,分析這類材料,就要揭示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然後再將這個道理的適用範圍擴大化。

例如《獵戶》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澤而漁,不焚材而獵。”就這一段話聯系現實寫一篇議論文。

有同學就事論事談打獵,有的同學談要保護小動物,要有惻隱之心;有的同學從效益的角度談方法。這些都不得要領。也有的同學談要保護生態平衡,不能把野生動物滅絕,這似乎都扣題了,但恰恰犯了一個錯誤:就事論事,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沒有在理論的指導下去“俯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

不論是打獵,還是捕魚,這幾種做法有著共同的實質:隻顧眼前利益,不顧將來。這就是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可以這樣立意:凡事要有長遠眼光,要留有餘地。再用它去聯系聯系現實生活,我們會自然的想到一些與此相似的事情,如棄學經商等。

漫畫這種形式也常被採用。如1996年的“截錯了”就是如此,漫畫一般用誇張,幽默,諷刺的手法反映現實,多屬于隱寓型的,所以也應該揭示畫面所蘊涵的那個道理,再放之于現實,加以升華,而不能就畫論畫。

三、同異互求法

這種方法就是把幾個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點提出來,加以概括提煉,作為文章的論點。這種方法首先適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這樣一組作文材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