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題目材料作文

2007年聯考語文圍題之材料作文

2007年聯考語文圍題之材料作文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兩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在兩個玻璃瓶裏各放進5隻蒼蠅和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亮光的一方,而將開口朝向暗的一方。過了幾個小時之後,科學家發現,5隻蒼蠅全都在玻璃瓶後端找到出路,爬了出來,而那5隻蜜蜂則全部撞死了。

蜜蜂為什麽找不到出口?通過觀察他們發現,一是蜜蜂的經驗認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們每次朝光源飛的時候都是用盡了全部力量;三是它們被撞後還是不接受教訓,爬起來後繼續撞向同一個地方;四是同伴的犧牲並不能喚醒它們,它們在尋找出口時也沒有採用互幫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蒼蠅的做法與之相反。

對這個實驗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說蜜蜂是烈士,而蒼蠅則苟且偷生。有人說蒼蠅非常聰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幹脆把目前社會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蒼蠅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請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這則作文材料是命題者摘自近期報刊上的一個科學實驗報道。雖為實驗報道,卻頗耐人尋味。命題者以此為作文材料,意圖顯豁:一是材料內容切合中學生追新好奇的心理趨向,能一下吸引同學們的眼球,讓你“想說”、“要說”;二是材料的審題難度不大,立意點較多,容易生發各種論點;三是材料的時代氣息較強,一反人們對兩種昆蟲的傳統倫理觀念,契合時代的開放精神。這則實驗報道與對這兩種昆蟲的傳統的道德化倫理化詮釋不同。實驗結果是一向“勤勞勇敢”,人見人愛的蜜蜂“全都撞死”,而向來“滿身齷齪”,人人唾棄的蒼蠅卻成功逃脫。材料既為我們提供了實驗的結果,又為我們分析了蜜蜂失敗的原因,意在讓我們針對“原因”生發議論,而不是針對“結論”糾纏不清。因此,本次作文立意角度寬泛,大致可談一談為達到“成功”或“生存”,要有信念,要運用智慧,要打破傳統思想束縛,要靈活變通,要團結互助,要智勇雙全,要懂得堅持與放棄的辨證關系等。每個點可適當引申,隻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都是可以的。

【精彩範文】

生命的真諦

當我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

——海子《重復》

蜜蜂失敗了,但它的精神卻在我心裏久久地沉淀下來。那份執著追求的勇氣,讓我這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深深感動著。于是,在黑暗中,我開啟一扇門,生命的陽光一道道穿透我的身體,溫柔地潤澤著一顆心,讓它懂得,原來生命的真評便是不斷的追求。

蜜蜂在尋找生命的出口時失敗了,不僅如此,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是我應該看到,那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就像一盞燈發出的微光,雖然不能照徹黑暗,但足以給蜜蜂們以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信念。如果蜜蜂在碰壁之後便不再追尋。那麽它雖然仍將面臨死亡,但再不會有人為它惋惜,為它贊嘆。

每一個追求者都渴望成功,但並非每一個追求者都能成功。如果把成功比作青春的夢想。那麽追求便是青春本身,隻有不斷地追求,青春才會常在,蜜蜂是沒有成功卻不斷追求的人,你會不會是成功了便不再追求的人呢?我想,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吧,別隻看到那麽一點卑微的結果,追求的價值正閃耀著智慧美麗的光澤。我們改變不了生命的長度,可我們能控製它的寬度,因為我們會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覺得無比富足。

抒寫幸福的海子,追尋光明的顧城,還有那康河邊的徐志摩,輕輕地誦著“輕輕地我走了……”他們用生命寫作,追求著希望與夢想,即使走不出生死的漩渦,但畢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影子。精忠報國的岳飛,激昂悲壯的屈原。曲水流觴的嵇康,在他們短暫的人生之路上,血淚澆註成泥土,讓後人踏著它繼續走完追尋的路。

每一個人都好像是一個被咬過的蘋果,有些人缺口很大,並不是因為它沒有成功,而是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芳香。

願每一個人都能活得無願無悔,因為至少他追求過。

最後,以一句話興盡收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成功揭密】

這是為蜜蜂高唱贊歌的文章。盡管材料中已經對蜜蜂型的人做出了一種價值取向上的暗示,但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依然鋌而走險,絕處逢生,將蜜蜂的價值啓發定位于在對成功追求的執著上,其實在材料中的蜜蜂的執著,是一種頑固不化,但是人類生活很復雜,所需要的執著追求,當然也不會如蜜蜂依光而行那麽簡單。所以作者在論說的過程中,始終抓住了人類生活中的執著追求。同時,在具體展開論述的時候。作者選擇的材料,無論是事理的,還是事例的,都顯出作者本身閱讀面的寬廣,這樣,論述得恣意汪洋,遊刃有餘。

閱讀尼採的一首小詩,根據要求作文。

處世之道

——尼採

別爬上山頂去,

也別站在山腳,

打從半高處看,

這世界最美好。

讀完這首詩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尼採的看法?你認為從哪裏看這個世界才最美好?請結合你的人生感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選文體,自擬題目。所寫內容必須在題意範圍之內。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提示]本篇作文屬于材料作文,對付這種作文你首先得讀懂所引詩歌的意思。詩歌這種材料與其他材料比較起來,它留給考生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立意相對寬松一些。從本詩來看,尼採的觀點是站在山腰看這個世界最美好。但他的觀點隻能代表他自己,到底在哪裏看世界最美呢?結合各自的人生經驗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本文給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寫作空間,突出了作文的開放性特點。在這首小詩中,尼採有意將世界劃分成三個高度:山腳、山腰、山頂。對這三個高度的具體含義,詩歌本身並沒有加以解說和限定,這給考生提供了更多切入生活的通道。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賦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義。

【立意展示】

1、贊同站在山頂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學識、事業的高峰,達到一覽眾山小的人生高度。

2、贊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頂有居高臨下、高處不勝寒的弱點,山腳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淺的短處,隻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贊同站在山腳看世界:保持一種謙遜的態度站在山腳下,腳踏實地看世界。

4、分別站在山腳、山腰、山頂看世界:多角度、多層次打量這個世界,橫看成嶺側成峰,善于變換不同的角度,世界便異彩紛呈。

5、虛化或放棄到底在哪裏看世界:站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態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頂峰看到失敗的危機,從痛苦的山腳窺見勝利的曙光。

【誤區指正】

此作文題目雖然給考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維空間,但容易犯的問題是人生站位不對,哪兒都想站,結果哪兒都沒站穩。在寫文章時,貪多求全,最後陷入每個地方都淺嘗輒止的境地。對于本文在立意時,最好選對一個點,然後小切口,深分析。

【精彩範文】

唱響生命

荒原野徑,厲風過處,滿目蒼涼。高處,風景宜人,但不勝寒。

踏著歷史小徑,屈原背負著他的抱負,惦念著他的美人,從容不迫。他站在人煙稀少的高處,平靜如水的心撩動了整片風景。風過衣襟飛揚,孤傲的背影將他遺棄在歷史的巔峰。

他透徹,所有的一切都隻是一段景致,而他隻是站在景致外的景致來欣賞這虛空的塵世,高不再是一段距離,而是一種心境,一種滄桑,一段歷史堆積出來的滿目瘡痍。

踏著久違的蒼涼,心際拂過一層煙雲。如冬日般溫度殷紅的血自傷口處潺潺流出。為了一位才子,竟悲壯如此?殘白的天際快要映出一片黑夜,無奈的長嘆永遠逃離不了那冰冷的封印,惡魔般的幻境窮迫不舍,絕望獨自浮上心頭。在非雲非霧非雨的竹澗閣樓邊,瀟灑桀驁的身影永遠令人迷惑。嵇康,一位優雅的隱士,洞徹世事的才子用靈魂演奏著時代的華章。

那片未經塵世污濁的心境被幽深寂寞的山澗保護著。他的思想,他的覺悟隨著曼妙的琴音在花蕊間縈繞。這高幽空明的山澗竹林是他思想的全部。高,已不隻在官場中,而是心靈思想的高度,隻是無奈的命運將他埋葬在他有高度裏,隻是在山水竹邊,在竹澗焚香的溪邊仍然孤傲著。天依舊殘白,梅依舊高雅,林依舊幽深,隻是缺了他,更添了一分神往,多了一厘清雅,綠竹樓旁,仍可見雪白的花綻放出他殷紅的血。

老子逍遙,隻留《道德經》而駕車隱去,集氣于一生,尤顯突兀。他的淡定,註定他站在思想頂峰,觀望滄桑的塵世,死一般的沉寂封鎖了沉沉殺氣,他淡然的笑容久久響徹,穿越時空。清傲的清蓮居士,幽怨憤懣的子美,飽經滄桑的蘇子,何常不為那高處而心寒,但那不是錯誤,歷史決定了一種高處,于是他們從容不迫。他們背後的蒼涼被一種叫“高潔”的東西封殺。

山仍然挺拔,為了永恆;水依舊奔赴,為了幻滅。山水的對話冰封了寒冬的沉默。有一老者,拋出不絲之竿,以山的管弦問候水的歌喉,獨釣寒江。在這前後,我隱約瞅見殘白的兩個字:高度。

【成功揭密】對高度的理解,作者另闢蹊徑。高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段距離,而是一種心境,一種滄桑。全文先後寫了屈原、嵇康、老聃、呂尚等歷史人物,用他們的選擇,用他們的追求詮釋了什麽叫人生高度。但構思隻處在發散階段,還未能聚合在一個階段——集中一點寫高度,未能真正將四者統一到某個特指的高度上來,這是本文的一大遺憾。積分:19+18+18=55

曲徑通幽

倦然,攜一獨枝入山,清晨的空氣清新吸人,一縷陽光慵懶地撒下來。每一處都氤氳著自然的氣息,無限熨帖,又無限愜意。

人生就是一杯味道濃烈的白蘭地,熱情醇厚給你支撐的力量。山,望之彌高,總會在不經意的轉角給你驚喜,無異于“落崖驚風,朝暾夕日”,寧願守著一過寂寞,也不要世襲隆重的庸俗,情緒是很微妙的東西,指引著你開啓自己內心的潛力。

沿山拾階,道路兩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繽紛,以為誤闖了桃花源,乃驚于此山的別有洞天。原來山腳也有一派生機和魅力,無限生命的躍動,那陽光無阻隔無間隙地傾灑熱情,實際上,山腳的世界同樣洋溢著自由和奔放。

越往上走越青年了吧!偶爾,幾聲鳥鳴也會驚嚇到整座山的靜謐,陽光溫柔地從樹葉縫裏瀉下,撫摸著已經熟透的春光,石階的縫隙間充滿了細細柔柔的嫩草,柔弱的它們仿佛會因承愛不了過多的熱情而死去,但它們卻如此堅定執著地生長著,在幽深的林間獨自開放、獨立調謝,我踏上那石階,就仿佛踏上了一種微漠的薄薄凄涼。

人生,開放在一處無人欣賞的柔和角度,點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內容,透過它們,仿佛一片廣闊的意境在蔓延。

終于可以看到那樹林深處的禪寺,那清泉在側,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寺,山頂上仍是一片寂靜,無人語,恐驚了天上人,陽光依然柔和,清流依然充滿哲理。

敲開古寺的大門,老者正在參禪,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無非過一堆道再經一座橋,轉頭,另一世界卻無岸無渡非山非水。成人,無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然已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禪悟,原來世界便在這裏,我問老者“參禪何如”,他告之我該山頂嘯歌。清脆,濃重並且真摯。

原來,心境統一,站在哪裏看世界都一樣,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我大約能夠明白老者為什麽執拗、孤身一人守著這古寺。無需竹弦洞簫,山中鳥鳴盈耳。無需掛畫,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抬頭是一片天,低頭卻是另一個世界。

【成功揭密】本文語言優美,立意新穎。一般的同學立意要麽在山腰,要麽在山頂上下功夫,而作者聰明的地方剛好是跳出命題者設定的範圍,在立意上高人一籌,採取俯視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站在哪裏看世界並不重要,關鍵在于心境統一,自然能于成功的頂峰看到失敗的危機,從痛苦的山腳窺見勝利的曙光。本文也有缺憾:“曲幽”二字在文中未充分展示出來,個別句子晦澀。積分:18+17+17=52

人生四步曲

幼年

小時候,我發現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腳底,我望不見山後平原的廣闊,森林的蓊鬱。我特別想翻過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頂,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夠欣賞到所有的風光。

青年

漸漸地,隨著年齡的長大,我洞曉了“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的含義,我渴望到達頂峰,一飽眼福。再後來我又了解了李煜“無言上西樓”的寂寞悲傷,我質疑了:山頂難道不如想象的那樣美好嗎?

中年

人一到中年,總會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計數的成就。而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點是山底,終點是雲層上面的巔峰。中午的時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著,我見到了數不盡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給予它們過多的關註。也很少駐足聽聽山上的鳥叫,賞玩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裏面蘊含的語言。我的眼睛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朦朧的山巔,滿腦子裏都期盼著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

終于到達山巔了,我獨自一個人站在濃霧中,海拔高得連青松也不願與我作伴,雪蓮的形跡也藏匿于漫天的霧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雖然山底上還有人衷心的羨慕我,山腰上還有人不斷地重復著我的腳印,但我卻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體如霧般消散時,彩虹也不願現身彌補一下我今生的遺憾。

在我生命從開始到結束這短暫的一生中,我的精神升華隻為世人顯現了匆匆忙忙的攀登過程,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

站在山腳卻隻能濾過雲霧看見山巔的人,遺憾伴隨左右。人生中倘若隻留下了對勝利那一天的希望與等待,這樣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終將以凄涼的末音收場,曲中老年人的哀怨與悔恨之聲將會響徹雲霄。

站在哪裏看世界?在山底,隻有山的巍峨;在山頂,隻能看到雲海;而在山間你我卻能看見整個世界。對于人生,我寧願隻爬到半高處。

【成功揭密】本文將山喻為人生的四步曲,爬山亦如爬人生,這種構思正是作者的高妙之處。對扣題的處理很恰當,前面的幼年、青年、中年都是鋪墊,在老年這個階段作者宕開一筆緊扣話題,表明自己的觀點:在山底,隻有山的巍峨;在山頂,隻能看到雲海;而在山間你我卻能看見整個世界。本文縱向遞進不夠深入,題目雖很形象,但作文未構建表意的“象”。積分:18+18+17=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