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公眾演講

八一建軍節演講稿:和平是對軍人的最高獎賞

對軍人來說,沒有和平時期,隻有準備打仗時期和贏得戰爭時期。

一位從戎40多年的將軍,在退休時不無遺憾地說:“當了一輩子兵,立了不少功,可惜沒能佩上一枚戰功章。”這當然不是他作戰不勇敢,而是他在和平年代度過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就像運動員的舞台在賽場,軍人的舞台在戰場,未能登上舞台一展身手,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連“一時”的機會都沒有趕上的軍人,他的理想,他的價值,體現在哪裏呢?

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是憲法賦予我軍的神聖使命,也是軍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這種價值既突出體現在一旦戰爭爆發能夠經得起血與火的考驗,最終贏得戰爭上,又更多地表現在和平時期嚴陣以待,提高戰備水準,增強威懾力量,最終遏製戰爭上。

對軍人來說,沒有和平時期,隻有準備打仗時期和贏得戰爭時期。打仗的目的不在于戰,而在于勝;勝利的實現不在于人們的良好願望,而在于強大的實力。和平既是戰爭階段激烈廝殺的結束,又是新一輪實力角逐的開始。

軍隊在戰爭與和平的天平上,一直是至關重要的砝碼。軍人們之所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進行艱苦的、枯燥的甚至是殘酷的訓練,之所以馬不停蹄、毫不懈怠地追趕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潮流,因為他們深知,隻有這樣,才能使居心叵測的敵對勢力不敢輕舉妄動,才能戰勝一切來犯之敵,才能有效地維護祖國的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才能為人民爭取到和平安寧的生活。

必須看到,戰爭可能千日不打,但戰備不可一日不做。“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我們既要看到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又要清醒地看到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事實上,這個世界並不太平,且不說從二戰結束至今發生了200餘次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爭奪未來戰場主動權的軍備競賽已從大氣層向外層空間發展,就說台灣xx當局一意孤行推進xx分裂,甚至揚言要對大陸“先機反製”,可見戰爭的陰影離我們並不遙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不可高枕無憂,以為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是對和平年代軍人價值認識的一個誤區。歷史和現實都證明,養兵千日,用兵千日。這裏不妨舉一個外國的事例。風景秀麗的瑞士面積不到4.2萬平方公裏,人口才700多萬,與德國、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接壤,兩次世界大戰卻都幸免于戰禍,保持了中立。緣于何故?

一位瑞士外交家說得好,瑞士公民邁出右腳時是一名百姓,邁出左腳時就是一個戰士。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麽沒有打仗,那是因為我們隨時都在準備打仗。

據說,希特勒曾三次打算入侵瑞士,但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面對高度戒備、全民皆兵的瑞士,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今天,一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當代中國軍人深知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決心為此貢獻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還是這位退休將軍,他又非常欣慰地說:“我雖然未能佩上一枚戰功章,然而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軍人每時每刻都在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戰爭才得以遏製,和平才得以維持。和平,是對軍人的最高獎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