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勵志人生 人生感悟

志願者感言

志願者感言(一)

準確地說,我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志願者。因為,一個真正的志願者,應當有自己的組織或者聯盟,是這個組織或聯盟的一員。不過呢,從志願者這個稱呼上來看,也不應當拘泥于是否有證書,有組織或者聯盟了。簡單說,隻要願意或者已經去幫助別人做了一些事兒,盡了自己一點心意和力量,那就是已經進入志願者的行列了。

從今年四月份以來,我算是開始踏上了志願者之路了。4月27日註冊了自己的搜狐通行證,開始在搜狐社區發表自己的第一篇貼子。題目是《幫幫山村患兒韋昌榮》。當時還不知道要怎樣發貼,弄了半天,終于發出去了。後來立即給孩子照了照片,邊同照片一起貼了上去。接下來就是等待了,守在電腦面前不時重新整理頁面,想看看有沒有人進行回復。

不過,當時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後來的事兒,已經在其他貼子裏有過詳細的介紹,這裏不再多說了。到7月3日止,韋昌榮已經在“幫助豚計畫”幫助下,手術成功順利回家,是搜狐社區建起的愛心橋梁讓韋昌榮重獲新生,讓一個貧困的腦癱家庭重拾歡笑。

在這麽些天裏,我有過付出,有過徘徊,有過期待,有過驚喜,流激動的眼淚,有過不舍的牽掛,也收獲了真誠的友情。讓我深深覺得,其實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世界裏,同樣也有真情在,有真愛在,有真正可以信賴的朋友。正是這些網友們隻言片語的鼓勵下,我沒有放棄看似渺茫的希望。不厭其煩的發貼,不厭其煩的回復。我也看到,自己的堅持獲得學校領導堅信和支持,才讓我的募捐活動取得成功,接下來的事才順理成章啊。沒有媒體的報道,民政局的善款不一定得到,那麽,韋昌榮家也可能會因經濟負擔不能解決原因放棄治療,那結果就是另外一種結果了。

現在,韋昌榮待在家裏慢慢休養和訓練,逐步康復,以達到預期的目的。貌似我也可以休息了。可是,正因為這段時間以來,我認識到了許多腦癱患者的家長和親人,看到他們不斷的在網上求助,聽到他們泣血的呼聲,我還能做什麽嗎?我不斷問自己。我空有一顆愛心呀,然而治病不能沒錢的,沒錢的話,孩子康復的希望就成了水月鏡花了。

社區讓我上版主去做做看,我樂意的答應了。起初什麽都不會,隻會加精華。想想真是好笑,很多求助者以為我是醫生,或者是海豚計畫的工作人員,我說,我要真是醫生或者專家就好了。然而我隻是一個老師,一個國小老師,隻是一個像他們一樣什麽都不懂的網友而已。可是,他們總是在問我一些問題,因為我比較有時間嘛,特別是最近學校也放假了,我沒有其他事,天天線上,所以,就能及時與他們聯系呀,回復呀,交流呀。這樣一來,我每天隻要一起床,第一件事就上是網,來到腦癱之家版式面,看看又有什麽新的求助信息沒有,原來的信息裏有沒有新的回復,專家有沒有給他們回信回電,等等。就這樣期待著,就這樣感動著。

有時,我貌似比他們還要著急。當然人家更著急了,隻是沒有時間或者條件上來回復而已。我就算天天守在電腦面前,也不見得對他們有什麽幫助啊,也不外乎是安慰安慰,解釋解釋罷了。有一位是孩子家長,說隻要孩子得救,自己也願意用後半生來做這個事業。另一位是孩子的姐姐,還是在校生,也表達了自己是一個有愛心有理想的人,非常希望自己能幫助更多的人,可是眼前,他們自己就是需要社會的幫助,才可以度過眼前的難關啊!他們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患兒身上,可以說很多家庭已經到了心力交瘁,經濟拮據,叫天不應,求地不靈的地步了。

不管自己能不能做點什麽,也決不會離開這個家,曾經說過,你若不離,我將不棄,自己不會背叛誓言!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志願者感言(二)

昨天,我們才背上行囊、身著統一的“西部計畫”服裝踏上旅程,今天,我們卻即將離開;昨天,“5.12”地震的一幕幕還清晰可見,今天,災後重建工作已如火如荼地開展……一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一年可以發生些什麽?一年可以發生上萬次的餘震,一年可以讓嶄新的村庄和城鎮在廢墟中拔地而起,一年更可以使一個人成長。

回首這一年來,不禁感慨萬千……這是我生命中絕對難忘的,絕對值得回憶的,也絕對精彩而又有意義的時光。在理縣的一年,使我得到很大的學習和個人能力的發揮及鍛煉。現總結如下:

1.堅持理想,奉獻青春

尋找藍天下的那一抹綠地,尋找心靈的那一方凈土—這是之前促使我去西部的動力。“5.12”地震後,我的信念更加堅定。我想,等待我的即使不是那一抹綠地,而是一片廢墟,那我也更加需要去。終于,理想變成了現實,但現實和理想還是有差距的。無論什麽事情在付諸行動之前總是有所憧憬的,哪怕想到會有困難,但也不及現實的一擊那麽刻骨銘心。如蒸籠一般的帳篷、臭氣熏天的木板洗手間、難以下咽的伙食、棘手的工作任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以前難以想象的。記得剛去不久我還一個人躲在洗手間裏哭著想家人,嘴裏還念著“要是給我一間磚房住就好了”,但不知從何時起,一切就好像變得自然了。困難像是一個個掛在射擊板上的氣球,被狙擊手個個擊破。奉獻青春,同時也是在挑戰自我。堅持理想,實現理想,這樣的青春始終是無悔的。

2.努力工作,實現價值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志願者的宗旨。被分在理縣夾壁鄉人民政府後,因為鄉政府辦公人員緊缺,鄉上安排我分管計畫生育。這樣的工作對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對計畫生育專業知識知之甚少,讓我無從下手。幸好縣計生辦的領導和鄉上的同事對我進行了業務培訓,才使我慢慢步入正軌。但對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不了解和業務上的不熟悉,我做起這項工作來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後來,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又被安排到了黨政辦公室,主要負責辦公室的檔案處理、接待等日常工作。越是比較雜的事情做起來越需要仔細負責的工作態度。剛開始辦公室的電話響了我都不敢接,因為怕聽不懂對方講的四川話,沒辦法將內容準確傳達到領導那裏。而且經常打電話到各個村的村長書記那時,他們也聽不大懂我說的國語。整個夾壁鄉全是藏族,他們平時說話都是用的藏語,這對于我來說無疑是一門外語了。雖然和我們說話是說四川話,但起初我還是似懂非懂。于是我就經常向周圍的朋友學習四川話,偶爾還來一兩句藏語,溝通起來總算困難不大了。鄉政府工作的基層性與復雜性讓我從中學到不少東西,這對我以後的工作是受益匪淺的。

3.感想

在這一年的時間裏,我一直在觀察、學習與思考。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態,觀察地震給災區人民思想上帶來的變化。在到理縣之前,我都不知道原來四川原來也有藏族,更沒想到自己會被分在一個全是藏民的鄉。在很多人的心裏,總覺得藏族是比較原始,而且有點野蠻的民族。剛開始我也有這種無知的觀念,甚至還不敢和當地的村民打交道。有一次和一個志願者朋友去爬山,路上遇到一些身著藏族服裝的村民,我和那個朋友心裏還怯怯的,正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就看見她們親切地跟我們打招呼,問我們“哪裏去?”那種感覺就好象是我們已認識很久一樣。慢慢的,我對藏族不再陌生,還和他們變成了朋友。和藏族朋友相處越久,我就越發現這個民族的優點,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他們在客人去時總是拿出家裏最好的東西來招待;在大災大難,他們更是不等不靠、堅強自立;他們對黨、對人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房子進行重建時,他們總會在房子上插上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除了觀察,我也一直在學習。首先,是工作業務上的學習。在硬體方面,學習如何進行公文、簡報等的寫作;在軟體方面,學習怎樣和村民交流,如何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于是,在工作方面我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其次,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大學期間修的是英語專業,雖然畢業後從事的是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我也不想把大學所學的專業丟掉。在鄉上的空閒時間裏,我就把從家裏帶過去的書拿出來翻閱,早上就找個清靜的地方朗讀英語文章,並準備著今年三月份的英語專業八級考試。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通過了這次的專八考試。最後,就是學習為人處事。我想這是一項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學習,尤其是對于我們這種剛剛走出象牙塔、涉世未深的畢業生來說。為人處事是一門學問,現在的我和一年前比起來已成熟不少,但需要改進的的地方仍然很多。

服務期即將結束,我開始思考這一年來災區的意義與以後的人生方向。一滴水匯成不了大海,一顆星燦爛不了整個夜空,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當千千萬萬顆心連結在一起時,沒有什麽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人活著就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所以我一點也不後悔當初放棄家裏的一份工作來到理縣,哪怕服務期滿後面對的是艱難的再就業。我的人生我做主,不管是荊棘小路還是康庄大道,一旦選擇,絕不怨天尤人。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希望找一份和專業對口的工作,繼續我的人生歷程。

很感謝理縣團委和夾壁鄉領導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對我的關心與照顧,也很高興認識在理縣遇見的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朋友。在這裏,我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才能,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二00八年夏天到二00九年夏天將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懷戀的,在以後的時間裏,我會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進行到底,讓我們一起把志願者精神的火種更廣闊的傳遞開來,更蓬勃的燃燒起來。

志願者感言(三)

或許是由于曾經擔任過基層團委書記的原因吧,我對青年人的一些公益活動特別關註,曾經多次與所在單位團員青年一起捐款捐物,共同向貧困弱勢群體“獻愛心,送溫暖”,通過參與公益活動,自覺增強愛心意識。

近年來,我逐漸走出本單位的小圈子,與社會上的一些志願者組織建立了較為密切的聯系。我發現,雖然目前大多數志願者公益組織中多是青年人,但是社會上樂于公益事業,積極奉獻愛心的人士中也有許多像我這樣的“老青年”。我覺得,志願者不應該有年齡界限,甚至還可以考慮志願者活動應該從以青年人為主體逐步轉向以中老年人為主體,特別是應該以退休後的老同志為骨幹更加切合社會實際。因為青年人事業上處于奠基階段,他們普遍缺乏經濟積累,有的尚未建立穩固的婚姻家庭,社會應該考慮給他們擁有更多的“個人空間”。而中老年人相對優越一些,特別是我們的各級“關工委”組織就是最富有愛心的組織,他們中的許多老同志思想覺悟高,政策水準和專業技能都很突出,而且普遍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相對于青年人而言,他們更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公益活動,也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我經常參與一些志願者組織的公益活動。我曾經為青年志願者撰寫詩朗誦作品,創作適合青年人激情演播的“廣播故事”,幫助青年志願者朋友修改文章稿件,向志願者組織和個人贈送自己出版的個人詩文集,為志願者朋友開展活動提出建議構想,對取得成就業績的志願者朋友借助網路向其發去熱情洋溢的書面贊揚信函,給予他們鼓舞和鞭策,激發出他們更大的熱情。我也多次參與青年志願者組織的捐款捐物活動,參與到他們發起的前往社會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和孤殘兒童活動。

漸漸地,我發現我們這個不算很大的小城市中擁有那麽多熱心奉獻的年輕人,他們思想活躍,上進心很強,樂善好施,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意識。這是我們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成效的標志。志願者的熱情和奉獻,他們對社會的愛,對弱勢群體的關註,都體現出當代青年特有的高尚情懷。雖然我已經不再擔任團幹部工作了,但是從青年人那裏熏染而來的那種激情至今未泯,仍在激勵著自己經常參與到各類志願者組織的公益活動中。現在,我是紅城志願者聯盟策劃部的一名“部員”,我經常和部裏的朋友借助網路探討志願者活動的開展,並和更多的志願者朋友討論參與志願者公益活動的意義。那種“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志願服務精神讓我倍受鼓舞,也令我深感自豪。每當報紙、電視和廣播中出現了由志願者朋友用自己的努力勾勒出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亮麗風景的時候,我都非常激動,因為這其中經常有我的直接參與或者間接幫助。身為“奔五”的人,我的社會閱歷算是比較豐富了,我有許多社會交往群體,但是唯獨在參與志願者公益活動期間最為輕松愉快。因為志願者們講究的是力所能及的奉獻,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索取。在這裏,沒有名利的追逐,也沒有得失的惶恐,更不會有狹隘的雜念與私心的萌發。對比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病弱同胞,我們所想的就是“自己比他們幸運”,所做的就是“快點幫幫他們”。

每當自己順利參與了一次志願者公益活動後,我的感受就是隨心、舒暢,就有一種在奉獻中得到慰藉的感覺。我想,自己的行為隻是眾多志願者奉獻中的一個點,也許並不特別,但是足以激勵自己今後繼續走好志願者之路的決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