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智囊 第一部 上智

上智·以簡驅繁

【原文】
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①則簡,冰消日皎②。集“通簡”。

【注解】
①通:通達情理。
②皎:白亮。

【譯文】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隻有通達之人,遇事才能化繁為簡;就像太陽一出,自然就能化冰消雪。集此為“通簡”一卷。

宋真宗
【原文】
宋真宗朝,嘗有兵士作過,于法合死,特貸命決脊杖二十改配①。其兵士高聲叫喚乞劍②,不服決杖,從人把捉不得,遂奏取進止③。傳宣雲:“須決杖後別取進止處斬。”尋決訖取旨,真宗雲:“此隻是怕吃杖。既決了,便送配所,莫問。”

【注解】
①配:發配。
②乞劍:要求受劍而死。
③進止:處置意見。

【譯文】
北宋真宗趙恆當朝時,有一個士兵犯了罪過,按法律應當處死。真宗饒他一命,判決打二十脊杖發配遠方。這個士兵高聲叫喚願受劍處死,而不願服處杖刑,執刑的人把握不住如何是好,于是向真宗奏請處理意見。殿上載宣聖旨道:“必須先服杖刑後,再來聽旨是否處斬。”不一會施過杖刑後,執刑者來取聖旨,真宗說:“他隻是害怕挨杖刑;既然已經打過了,就送去發配之地,別的不再問了。”

曹參
【原文】
曹參①被召,將行,屬其後相:“以齊獄市②為寄。”後相曰:“治無大此者乎?”參曰:“獄市所以並容也,今擾之,奸人何所容乎?”參既入相,一遵何約束,唯日夜飲醇酒,無所事事。賓客來者皆欲有言,至,則參輒飲以醇酒;間有言,又飲之,醉而後已,終莫能開說。惠帝怪參不治事,囑其子中大夫窋私以意叩之。窋以休沭歸,諫參。參怒,笞之二百。帝讓③參曰:“與窋何治乎?乃者吾使諫君耳。”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視臣能孰曹參與蕭何?”帝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是也。高帝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④,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君休矣。”
吏廨⑤鄰相國園。群吏日歡呼飲酒,聲達于外。左右幸相國遊園中,聞而治之。參聞,乃布席取酒,亦歡呼相應。左右乃不復言。
〔評〕不是覆短,適以見長。極繪太平之景,陰消近習⑥之讒。

【注解】
①曹參:漢惠帝時為齊相,漢相國蕭何死,參聞之,即備行裝,言“吾且入相”。不久,使者果來召參入都為相。
②獄市:監獄和市井之事。
③讓:責問。
④垂拱:垂衣裳而拱雙手,無所事事的樣子。
⑤吏廨:官吏辦事的地方。
⑥近習:左右親近的人。

【譯文】
漢惠帝時,曹參為齊國丞相,蕭何死後,曹參被召往長安繼蕭何在中央任丞相。臨別的時候,他囑咐繼他任齊相的人說:“要把齊國的刑獄和集市留意好。”繼任的齊相問道:“國家的政治沒有比這些更重要的事情了嗎?”曹參說:“監獄和集市都是安排壞人的場所,你現在如果處理不好二者的平衡關系,把壞人安置到什麽地方去呢?”曹參到中央繼任丞相後,一切遵守蕭何原來的法規辦事,他自己隻是日夜飲酒作樂,沒有出台什麽新舉措,來訪的客人們都想跟他談些事,一到他那裏,就被曹參招待喝酒;其間想談事,又被一個勁兒勸酒,直到被灌醉方才罷休,到底也沒能說成什麽事。漢惠帝劉盈責怪曹參不治理政事,就讓曹參的兒子、中大夫曹窋私下裏把自己的責備之意去問一問曹參。曹窋以休息、沐浴為理由回家,勸諫曹參去治理朝政。曹參聽了大怒,抽了曹窋二百鞭子。漢惠帝責問曹參說:“你為什麽要打曹窋呢?這是朕派他去勸你的。”曹參取下帽子行禮謝罪說:“陛下自己掂量掂量,陛下與高帝相比誰更聖明英武?”惠帝說:“朕怎敢與高帝相比呢?”曹參又說:“陛下看臣的才幹與蕭何相比誰更強?”惠帝說:“你似乎比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所說的很對呀。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全國,法令已經訂得很清楚了,陛下無為而治,臣等謹守職分,遵循著既定的法令不脫離,不也就行了嗎!”惠帝明白了曹參的心意,就對他說:“那你就去休息吧!”
丞相曹參的衙門和相府的後花園相鄰。衙門中的屬吏們成天在衙中歡呼飲酒,喧嘩聲音傳到牆外很遠。曹參的隨從們隨他到後花園遊玩,心裏幸災樂禍,心想曹丞相聽到他們的喧鬧聲,一定會整治他們。誰知曹參聽到隔牆的熱鬧聲後,就命人擺席取酒,也歡呼喧鬧,和衙中屬吏們相呼應,曹參的隨從們這才不再說什麽了。

〔評譯〕這不是在掩飾自己的短處,卻是在發揮自己的長處。極力鋪陳太平時期的景象,實際上又有約束近臣玩弄讒言的作用。

趙普 李沆 陸九淵
【原文】
趙韓王普①為相,置二大瓮于坐屏後,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滿即焚之于通衢。
李文靖②曰:“沆居相位,實無補萬分;唯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聊以補國爾。今國家防製,纖悉具備,苟輕徇所陳,一一行之,所傷實多。僉人苟一時之進,豈念民耶?”
陸象山③雲:“往時充員敕局,浮食是慚。唯是四方奏請,廷臣面對,有所建置更革,多下看詳。其或書生貴遊,不諳民事,輕于獻計;一旦施行,片紙之出,兆姓蒙害。每與同官悉意論駁,朝廷清明,嘗得寢罷;編摩之事,稽考之勤,何足當大官之膳?庶幾僅此可以償萬一耳!”
〔評〕羅景綸曰:“古雲:‘利不什,不變法’,此言更革建置之不可輕也。或疑若是則將坐視天下之弊而不之救歟?不知革弊以存法可也,因弊而變法不可也;不守法而弊生,豈法之生弊哉!韓、範之建明于慶歷者④,革弊以存法也。荊公之施行于熙寧者⑤,因弊而變法也,一得一失。概可觀矣。”

【注解】
①趙韓王普:趙普死後追封為真定王,復被追封為韓王,曾三次拜相。
②李文靖:李沆,謚文靖。
③陸象山:陸九淵,字子靜,世稱象山先生。
④韓、範之建明于慶歷者:範仲淹、韓琦在宋仁宗慶歷三年實行的革新,史稱“慶歷新政”。
⑤荊公之施行于熙寧者: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寧二年開始推行新法。

【譯文】
宋朝趙普任宰相時,在座位後面放置了兩個大缸,凡是有人送上建議國家利害的疏奏,大都被扔入缸中,等裝滿缸後就在通道上把文書燒掉。
李文靖說:“我任相國時,對國事實在沒有大的補益,隻在眾人所陳述的利害建議方面,一切都不予採取,這也算是對國家的一點貢獻吧。當今國家的各種製度,已經非常詳盡完備,如果輕率地採納各方的建議,一一推行改革,必定會產生很多傷害。小人一念之間的進言,怎麽會真正關心到老百姓的長遠利益呢?”
陸象山說:“以往朝廷冗員充斥,我也是白支俸祿的官員之一,心中實在是很慚愧。但是遇到有人建議各種改革事項,便都在朝廷上討論,看看有什麽不良影響。書生和貴族這一類人,不熟悉民情,隨便獻策;一旦遵照施行,一紙命令容易,但卻使萬民受害。我每每和同僚盡力議論駁回,好在聖上清明,常常採納我們的意見而將獻議作罷;我們所做的,隻是編輯、考查一類的功夫,如何擔當得起領取大官的俸祿呢?大約隻值得萬分之一罷了。”
〔評譯〕羅景綸說:“古人有言:‘利益不足就不要改變現行的法令。’這說明:改舊革新的事十分重大,絕不可以輕易忽視。有人懷疑,這豈不是坐視天下的弊病而不加拯救嗎?他們這些人不知道既改革弊病且同時儲存舊法是可以的,隻因為弊病而實施變法卻不可行;因為不守法而產生的弊病,難道是法律本身的弊病嗎?韓琦、範仲淹在仁宗慶歷年間的革新變法,就是既革除了弊端而又儲存了法律;王安石在神宗熙寧年間的變法措施,則是因為弊病而改變法律卻導致民怨沸騰。一得一失相比較,就能看得十厘清楚了。”

漢光武帝
【原文】
光武誅王郎①,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②者數千章。光武不省③,會諸將燒之,曰:“令反側子④自安!”
〔評〕宋桂陽王休範舉兵潯陽,蕭道成⑤擊斬之。而眾賊不知,尚破台軍⑥而進。宮中傳言休範已在新亭,士庶惶惑,詣壘投名者以千數。及至,乃道成也。道成隨得輒燒之,登城謂曰:“劉休範父子已戮死,屍在南岡下,我是蕭平南⑦,汝等名字,皆已焚燒,勿懼也!”亦是祖光武之智。

【注解】
①王郎:王莽末年義軍首領,自立為帝,後為光武帝劉秀所誅。
②交關謗毀:互相串通,毀謗劉秀的信件。
③不省:不理會。
④反側蕭道成子:指毀謗過劉秀,心懷惶恐的人。
⑤蕭道成:時為劉宋中領軍,後廢帝自立,為齊太祖。
⑥台軍:朝廷軍隊,南朝時稱朝廷為台。
⑦蕭平南:蕭道成曾為平南將軍。

【譯文】
漢光武帝處死王郎之後,收集有關的文書,得到數千份官吏們與王郎交往的信函。光武帝一件也沒有查看,而是把手下諸將集合起來,下令將所有信件當眾燒毀,他說:“讓原來反對過我的人可以安枕無憂!”
〔評譯〕南朝宋時,桂陽王劉休範在潯陽城起兵謀反,被蕭道成擊破殺死。劉休範的兵眾不知道情況,還在向官軍進攻。宮中傳說劉休範叛軍已到達新亭,士大夫和百姓都惶恐不已,到叛軍軍營報名投降的有上千人。等到大軍抵達,眾人才知道是蕭道成。蕭道成接到投降名冊就燒掉了,並登上城對他們說:“劉休範父子已經被殺,屍體在南山下,我是蕭平南,你們中投降的名字都已經燒了,不必害怕。”這大概也是效法光武帝安定人心的智計吧?

龔遂
【原文】
宣帝時,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起,二千石①不能製。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龔遂②可用,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歲,召見,形貌短小,不副所聞,上心輕之,問:“息盜何策?”遂對曰:“海瀕遼遠,不沾聖化,其民困幹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改容曰:“選用賢良,固將安之。”遂曰:“臣聞治亂民如治亂繩,不可急也,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遣乘傳③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腳踏車獨行至府。盜賊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
〔評〕漢製,太守皆專製一郡,生殺在手,而龔遂猶雲“願丞相、御史無拘臣以文法”。況後世十羊九牧,欲冀卓異之政,能乎?
古之良吏,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蘄④于為朝廷安民而已;今則不然,無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為罪,事定反以為功。人心脊脊⑤思亂,誰之過與?

【注解】
①二千石:指郡守。
②龔遂:初為郎中令,宣帝初為渤海太守,有治績,後征為水衡都尉。
③乘傳:驛車。
④蘄:希求。
⑤脊脊:互相踐踏、喧鬧。

【譯文】
西漢宣帝劉詢時,渤海(今河北滄州一帶)及鄰近各郡年成飢荒,盜賊蜂起,郡太守們不能夠製止。宣帝要選拔一個能夠治理的人,丞相和御史都推薦龔遂可以委用,宣帝就任命他為渤海郡太守。當時龔遂已經七十歲了,皇上召見時,見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不像所聽說的有本事的樣子,心裏頗看不起他,便問道:“你能用什麽法子平息盜寇呀?”龔遂回答道:“遼遠海濱之地,沒有沐浴皇上的教化,那裏的百姓處于飢寒交迫之中而官吏們又不關心他們,因而那裏的百姓就像是陛下的一群頑童偷拿陛下的兵器在小水池邊舞槍弄棒一樣打鬥了起來。現在陛下是想讓臣把他們鎮壓下去,還是去安撫他們呢?”宣帝一聽他講這番道理,便神色嚴肅起來,說:“我選用賢良的臣子任太守,自然是想要安撫百姓的。”龔遂說:“臣下聽說,治理作亂的百姓就像整理一團亂繩一樣,不能操之過急了。臣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現有的法令一味束縛我,允許臣到任後諸事均據實際情況由臣靈活處理。”宣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派驛車將龔遂送往渤海郡去。郡中官員聽說新太守要來上任,便派軍隊迎接、護衛。龔遂把他們都打發回去了,並向渤海所屬各縣發布文告:“將郡中追捕盜賊的官吏全部撤免,凡是手中拿的是鋤、鐮等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拿問,手中拿著兵器的才是盜賊”。龔遂單獨乘驛車來到郡府。鬧事的盜賊們知道龔遂的教化訓令後,立即瓦解散伙,丟掉武器,拿起鐮刀、鋤頭種田了。
〔評譯〕漢朝製度,太守獨自掌管一郡政事,擁有生殺之權,而龔遂還說:“希望丞相、御史不要用條文法令來約束微臣。”不像後世民少官多,還希望能有卓越的政績,可以做到嗎?
古代優秀的官員,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隻是為求得朝廷安定百姓而已,不求自己的功績;而現在卻不是這樣,無事弄成有事,小事弄成大事,發生事情不認為有罪,事情平定後反而自認有功。人心思亂而蠢蠢欲動,這究竟是誰的過錯呢?

文彥博
【原文】
文潞公①知成都,嘗于大雪會客,夜久不罷。從卒有誶語②,共拆井亭燒以御寒。軍校白之,座客股傈。公徐曰:“天實寒,可拆與之。”神色自若,飲宴如故。卒氣詛,無以為變。明日乃究問先拆者,杖而遣之。
〔評〕氣猶火也,挑之則發,去其薪則自熄,可以弭亂,可以息爭。
蘇軾通判密郡③,有盜發而未獲。安撫使遣三班使臣領悍卒數十人入境捕之,卒凶暴恣行,以禁物誣民,強入其家爭鬥。蘇軾至殺人,畏罪驚散。民訴于軾,軾投其書不視,曰:“必不至此。”悍卒聞之,頗用自安。軾徐使人招出戮之。遇事須有此鎮定力量,然識不到,則力不足。

【注解】
①文潞公:即文彥博,封潞國公。
②誶語:牢騷話。
③密郡:即密州,今山東諸城。

【譯文】
北宋仁宗時,潞國公文彥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曾經在一個大雪天中宴請賓客,夜深了還沒有散席。隨從的士兵有人大發牢騷,並且把井亭拆掉燒了避寒。一個軍校把這些向文彥博報告了,席上的賓客聽後都嚇得直打戰。文彥博鎮定地說:“天氣也確實冷,就讓他們把井亭拆了去烤火吧。”說畢神色自若地繼續照舊飲酒。隨從的士兵們泄了氣,再也沒有找借口鬧事。第二天,文彥博查問清是誰先動手拆井亭,把此人杖責一頓押送走了。
〔評譯〕怒氣就像是火,越去挑撥它就越燒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會自然熄滅。處置適當可以消弭禍亂,可以平息戰爭。
蘇軾任密州通判時,有盜竊發生卻沒有捕獲盜賊。安撫使派三班使臣率領強悍士卒數十人,入境來捉捕盜賊。那些士卒凶暴放肆,用禁製的物品來誣陷一個百姓,強行進入他家爭鬥,最後殺了人,犯事後畏罪逃逸。老百姓向蘇軾控訴,蘇軾丟下訴狀不去看它,說:“事情不可能到這種地步。”那些殺人的士卒聽到這話,便放下心來。之後,蘇軾才慢慢派人把他們捉來處死。遇事就需要這種鎮定的力量,然而如果見識不夠,力量也就不足。

張遼
【原文】
張遼張遼受曹公命屯長社①。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火起,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曰:“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有頃,即得首謀者,殺之。
〔評〕周亞夫將兵討七國,軍中嘗夜驚②。亞夫堅臥不起,頃之自定。吳漢為大司馬,嘗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臥不動,軍中聞漢不動,皆還按部,漢乃選精兵夜擊,大破之。此皆以靜製動之術。然非紀律素嚴,雖欲不動,不可得也。

【注解】
①長社:今河南長葛,張遼屯兵長社是為防備荊州的劉表。
②夜驚:一種群體夢遊,常發生在緊張的軍營中。

【譯文】
大將張遼受曹操之命駐扎長社縣(治所在今河南長葛縣東北),臨出發時,張遼的部隊中有人謀反,夜裏營中驚亂不止,著起大火,全軍都騷動不安。張遼對身邊的將領說:“不要亂動!這不是全營的人都反了,而必定是叛變的人想以此來惑亂人心而已!”他向軍營中下達號令:“凡沒有參加叛亂者要安穩坐好不要亂動!”張遼率領幾十名警衛士兵,站在軍營中央巍然屹立。不一會兒工夫,就把帶頭謀反的人捉住,立即殺掉了。
〔評譯〕漢朝周亞夫率兵討伐七國之亂,一日夜間軍營中發生夜驚。周亞夫安穩地躺在床上不起身,不久驚擾就自然平定了。吳漢擔任大司馬時,曾經有賊寇半夜攻擊他的軍營,軍中受到驚擾。吳漢堅持臥床不起,軍中士卒聽說大司馬連床都沒起,便都回到自己的崗位。等軍中安定下來,吳漢才起床挑選精兵,半夜出擊,大破賊寇。這些都是以靜製動的策略。然而,如果不是軍紀一向嚴明,即使想讓士兵不亂動,也做不到。

韓愈
【原文】
韓愈①為吏部侍郎。有令史②權勢最重,舊常關鎖,選人③不能見。愈縱之,聽其出入,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見也;如可見,則人不畏之矣!”
〔評〕主人明,不必關鎖;主人暗,關鎖何益?

【注解】
①韓愈:唐代思想家,文學家,通六經百家之學,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令史: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級事務員。
③選人:候補任用的官員。

【譯文】
唐代韓愈曾任吏部侍郎。吏部的吏員中令史的權勢最重,因為是吏部過去常關鎖著,等待選補任命的官員不能到吏部來見面。韓愈上任後,將關鎖放開,任憑候選官員出入,他說:“人們之所以怕鬼,是因為見不到鬼;如果能夠看得見,那麽人們就不會怕鬼了。”
〔評譯〕主人光明正大,就不必關門;主人陰暗不軌,關門又有什麽用呢?

裴度
【原文】
公①在中書,左右忽白以失印,公怡然,戒勿言。方張宴舉樂,人不曉其故。夜半宴酣,左右復白印存,公亦不答,極歡而罷。人問其故,公曰:“胥吏輩盜印書券,緩之則復還故處,急之則投水火,不可復得矣。”
〔評〕不是矯情鎮物,真是透頂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注解】
①公:裴度,封晉國公。

【譯文】
唐朝人裴度擔任中書省長官之時,有一天,身邊的人忽然告訴他符印失竊了,裴公仍舊怡然自得,警告他們不要聲張。當時正在宴客,左右不知何故。半夜酒飲得暢快時,身邊的人又告訴他符印找到了,裴公也不回答,宴會盡歡而散。有人問他為什麽不許尋找,裴公說:“手下的小官盜符印去書寫契券,寫完就會放回原處。逼急了他們反而會惱羞成怒毀掉符印,那樣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評譯〕這並非故作安閒,以示鎮靜,實在是聰明絕頂。所以有“智量”之說,智慧不足,度量就不會大。

郭子儀
【原文】
汾陽王①宅在親仁裏,大啓其第,任人出入不問。麾下將吏出鎮來辭,王夫人及愛女方臨妝,令帨汲水,役之不異僕隸。他日子弟列諫,不聽,繼之以泣,曰:“大人功業隆赫,而不自崇重,貴賤皆遊臥內,某等以為雖伊、霍②不當如此。”公笑謂曰:“爾曹固非所料。且吾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餼者一千人,進無所往,退無所據。向使崇垣扃戶③,不通內外,一怨將起,構以不臣,其有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則九族齏粉,噬臍莫追。今蕩蕩無間,四門洞開,雖讒毀欲興,無所加也!”諸子拜服。
魚朝恩④陰使人發郭氏墓,盜未得。子儀自涇陽來朝,帝唁之,即號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殘人之墓。人今亦發先臣墓,此天譴,非人患也!”朝恩又嘗修具邀公,或言將不利公,其下願裹甲以從。子儀不許,但以家僮數人往。朝恩曰:“何車騎之寡?”子儀告以所聞。朝恩惶恐曰:“非公長者,得無致疑。”
〔評〕德宗以山陵近禁屠宰。郭子儀之隸人犯禁,金吾將軍⑤裴諝奏之。或謂曰:“君獨不為郭公地乎?”諝曰:“此乃所以為之地也。郭公望重,上新即位,必謂黨附者眾,故我發其小過,以明郭公之不足畏,不亦可乎?”若諝者,可謂郭公之益友矣。看郭汾陽,覺王翦、蕭何家數便小。
精于黃老之術,雖朝恩亦不得不為盛德所化矣。君子不幸而遇小人,切不可與一般見識。

【注解】
①汾陽王:郭子儀,封汾陽郡王。
②伊、霍:伊尹,商湯之臣;霍光,受漢武帝顧命輔佐昭帝。皆是歷史上的名相。
③崇垣扃戶:圍牆高立,門戶緊閉。
④魚朝恩:宦官,恃寵驕橫,後為唐代宗下令縊殺。
⑤金吾將軍:掌京都警戒之官。

【譯文】
唐代汾陽郡王郭子儀的住宅建在京都親仁裏,他的府門經常大開,任憑人們出入並不查問。他屬下的將官們出外任藩鎮之職來府中辭行,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若正在梳妝,就讓這些將官們拿手巾、打洗臉水,像對僕人一樣役使他們。後來有一天,家中子弟們都來勸諫郭子儀不要這樣做,他不聽。子弟們繼續勸說,說著說著竟然哭了起來,他們說:“大人功勛顯赫可是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論貴賤人等都能隨便出入臥室之中。我們覺得即使是歷史上有名的伊尹、霍光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也不會這樣做。”郭子儀笑著對他們說:“我這樣做是你們所考慮不到的。而且我們家由公家供給五百匹馬的糧草,一千人的伙食費用,位至極品,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隱以避妒忌也不可能。假如我們家築起高牆、關緊門戶,內外密不相通,一旦有人結怨報復,就會編造我們種種越出臣子本分的罪狀,如果有貪功害賢之人從中陷害成功,我們家將九族人都化為齏粉,後悔莫及。現在家中坦坦蕩蕩毫無遮攔,四門大開隨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借口來!”這番話說得子弟們一個個拜服不已。
唐代宗時,宦官魚朝恩暗地派人盜挖郭子儀家族的墓地,未能偷到什麽東西。郭子儀從駐地涇陽回京朝拜皇上,皇上就盜墓之事向郭子儀表示慰問,郭子儀當即哭著說:“微臣長期領兵在外,未能禁止士兵掘毀別人的墳墓,現在有人盜發微臣祖上的墳墓,這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不能怪別人啊!”
魚朝恩又曾經備下酒宴請郭子儀,有人說這是魚朝恩想害郭子儀,部下們聞說願意穿著鎧甲隨從而往。郭子儀不同意,隻帶著幾個家童前往赴宴。魚朝恩問道:“為什麽隨從的車馬這樣少呀?”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給他,魚朝恩惶恐害怕地說:“如果不是像您這樣賢明的人,能不產生疑慮嗎!”
〔評譯〕唐德宗下令禁止在帝王陵墓的附近進行屠宰。郭子儀的一個僕隸犯了禁令,金吾衛將軍裴諝把此事奏報給了皇帝。有人說:“你難道不能給郭公留點面子嗎?”裴諝說:“我如此做正是為郭公著想啊!郭公德高望重,而皇上即位不久,一定會認為他黨羽龐大,所以我才檢舉他的小過失,以表明郭公是無所畏懼的,不是很好嗎?”裴諝此人,真可說是郭公的益友。比起郭子儀來,蕭何、王翦的避禍方式就顯得器量太小了。
為人最好能懂得黃老之術,這樣即使遇到了像魚朝恩這樣的陰險小人,畢竟還是被郭子儀的盛德所感化。如果君子不幸遇到小人,切不可跟他一般見識。

牛弘
【原文】
奇章公牛弘①有弟弼,好酒而酗。嘗醉,射殺弘駕車牛。弘還宅,妻迎謂曰:“叔射殺牛。”弘直答曰:“可作脯②。”
〔評〕冷然一語,掃卻婦人將來多少唇舌!睦倫者當以為法。

【注解】
①牛弘:隋初為秘書監,後拜吏部尚書,封奇章郡公,史稱“大雅君子”。
②脯:肉幹。

【譯文】
隋朝奇章郡公牛弘有個弟弟叫牛弼,愛喝酒而且常常酒後鬧事。有一次他喝醉後,將牛弘駕車的牛射死了。牛弘回到家,他老婆迎上去告訴他:“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直截答道:“那就做成牛肉幹吧!”
〔評譯〕冷靜的一句話,便消除了婦人將來多少閒言碎語,希望家庭和睦的人都能以此為榜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