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

大子夜歌
【原文】
絲竹發歌響,假器①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②。

【注解】
①假器:借助于樂器。②聲勢出口心:聲音出口卻表現著歌者的內心。

【譯文】
絲竹之所以能發出美妙的歌響,是借助于樂器才有清妙的聲音。你不明白歌謠的妙處,它的聲音表現著歌者的內心。

【賞析】
《大子夜歌》,是《子夜歌》的一種變調。據說有個叫“子夜”的女子創製了這個聲調。這首詩寫的是歌謠之妙。

子夜四時歌
唐·李白

春歌
【原文】
秦地①羅敷女,採桑綠水邊。素手青條上,紅妝②白日鮮。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③。

【注解】
①秦地:指今陝西關中地區。②紅妝:女子盛裝後非常艷麗。③五馬莫留連:五馬,駕著五匹馬的人,這裏指貴人。意為貴人莫要在此地留連。

【譯文】
秦地有羅敷女,她常在綠水邊採桑。她的纖纖細手在青綠桑條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白嫩,她的盛裝在白天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艷麗。想著家裏的蠶應該餓了,需要這些桑葉,她便思索著要回去了。為羅敷著迷的那些貴人們啊不要在此地留連了。

【賞析】
《子夜四時歌》由《子夜歌》變化而來。這首詩用採桑起興,吟詠的是羅敷女的故事,贊揚她不為富貴所迷惑的貞潔品操。

夏歌
【原文】
鏡湖①三百裏,菡萏②發荷花。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③。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④。

【注解】
①鏡湖:又名鑒湖、賀監湖,在今浙江紹興東南。②菡萏(hàn dàn):荷花。③人看隘若耶:觀看採荷女子的人多得使若耶溪顯得狹窄起來。④歸去越王家:西施被越王選入宮廷,一去不復返。

【譯文】
鏡湖綿延三百裏,荷花在水面上燦爛綻放。五月西施來此地採荷,引得觀看西施等採荷女子的人多了起來,若耶溪好像一下子變得狹窄了。西施採荷不等月亮升起就回去了。她被越王選入宮廷,一去不復返。

【賞析】
這首詩是夏歌,以荷花起興,借西施來感嘆天下人都重視美色。

秋歌
【原文】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①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②情。何日平胡虜,良人③罷遠征。

【注解】
①搗衣:古時縫製衣服的一個過程,由兩人對立,各執一棒,像舂米似的把鋪好的布帛敲平,然後縫製。②玉關:即玉關門,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③良人:指丈夫。

【譯文】
長安城裏今晚月明如晝,正好搗衣,在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這特殊的秋聲不禁勾起了思婦的懷人之情。月朗風清,陣陣秋風不斷,送來砧聲,聲聲都是思婦對玉關征人的懷念。什麽時候才能掃平胡虜,丈夫才得以重返家園呢?

【賞析】
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親人好團聚。前四句寫秋月皎潔,秋晚裏的搗衣聲隨處可聽,秋風陣陣吹不盡,後兩句由思念引出祝福與祈求,表達了希望早日結束戰爭的心聲。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未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

冬歌
【原文】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①。素手②抽針冷,那堪把③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④?

【注解】
①“明朝”兩句:明晨驛使就要出發,必須連夜給親人的棉袍鋪絮。驛使,古時傳遞公文、郵件的人。絮,在衣服裏鋪棉花。②素手:指婦女潔白的手。③把:拿著。④臨洮:郡名,在今甘肅境內。此處泛指邊地。

【譯文】
明天清晨驛使就要出發了,婦人必須連夜製好親人的棉袍,好及時給遠方征戍的丈夫寄去。女子潔白的手抽著縫針,來回密密地縫著,像她這樣纖弱的細手怎能拿得動重重的剪刀呢?天氣漸漸轉涼了,現在邊塞也已經奇寒無比了吧,這棉衣幾天才能寄到臨洮,送到丈夫的身邊呢?

【賞析】
這首詩是冬歌,借驛使引發全詩。作者描述婦女在冬夜緊張地裁縫,為戍邊的親人趕製棉衣,忘記了自己的寒冷。

丁都護歌
唐·李白
【原文】
雲陽①上征去,兩岸饒商賈。吳牛②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萬人鑿盤石,無田達江滸③。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注解】
①雲陽:秦以後為曲阿,天寶初改丹陽,屬江南道潤州,是長江下遊商業繁榮區,有運河直達長江。即今江蘇丹陽。②吳牛:指江淮間的水牛。③江滸:江邊。

【譯文】
自雲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雲集。江淮間的水牛喘息休息的時候,纖夫們卻還在賣力幹活。他們賣力地拖船行進,真是十分辛苦。氣候如此炎熱,渴極了也隻能就河取水,可是河水太渾濁了不可以喝啊!但他們還是喝了,這濁如泥漿,半成都是土的水!他們拉纖的時候唱著《都護歌》,其聲凄切哀怨,口唱心悲,淚下如雨。船夫為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難開採盡的石頭運往上遊。可石芒碭是採之不盡、輸之難竭的,纖夫之苦足以感傷千古!

【賞析】
李白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作不如杜甫多,此詩寫纖夫之苦,卻是很突出的篇章。全詩層層深入,處處以形象畫面代替敘寫。篇首“雲陽”二字預作伏筆,結尾以“石芒碭”點明勞役性質,把詩情推向極致,有點睛的奇效。通篇無刻琢痕跡,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寫來自覺“落筆沉痛,含意深遠”,實為“李詩之近杜者”。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①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②,月照花林皆似霰③。空裏流霜④不覺飛,汀⑤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⑥,皎皎空中孤月輪⑦。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⑧,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⑨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⑩,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注解】
①灧灧(yàn yàn):波光閃動的光彩。②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③霰(xiàn):雪珠。④流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這裏比喻月光皎潔,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⑤汀:水中的空地。⑥纖塵:微細的灰塵。⑦月輪:指月亮,因月圓時像車輪,故稱月輪。⑧窮已:窮盡。⑨但見:隻見、僅見。⑩悠悠:渺茫、深遠。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裏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扁舟:孤舟。月徘徊:指月光移動。妝鏡台:梳妝台。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搗衣砧:搗衣石、捶布石。相聞:互通音信。逐月華:跟從月光。文:同“紋”。無限路:言離人相去很遠。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裏,什麽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隻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麽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代無窮無盡,隻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總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麽人,隻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隻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麽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台。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遊很遠但不能遊到您身邊,隻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閒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隻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舊題,相傳為陳後主所創,內容是寫艷情的“宮體”詩。隋及唐初人仿作,逐漸將其改變為寫景詩,但仍為五言短篇,張若虛首次將這一舊題改造成長篇七言歌行,對春江花月夜景作盡情描繪,對自身內在情感與詩的情韻意境作了淋漓酣暢的展示。

陽春歌
唐·李白
【原文】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桑裊風①。披香殿②前花始紅,流芳③發色④綉戶中。綉戶中,相經過。飛燕皇後⑤輕身舞,紫宮夫人⑥絕世歌⑦。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注解】
①裊風:微風,輕風。②披香殿:漢代長安的宮殿名。在未央宮中。③流芳:散發著香氣。④發色:顯露顏色。⑤飛燕皇後:即趙飛燕。趙飛燕本是長安宮中的侍女,後為陽阿公主的舞女。漢成帝見而喜歡,召她入宮,初為婕妤,終為皇後。⑥紫宮夫人:指漢武帝最寵愛的李夫人。⑦絕世歌:指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之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
陽春三月,暖暖的太陽照耀著長安城,碧空下,楊樹的枝條已經抽出嫩芽,在和煦的春風吹拂下,遠看輕煙曼舞。披香殿前的花兒正含苞待放,已經顯露出紅色,在綉房間散發著芬芳。詩人從綉房間經過,不禁聯想到皇後趙飛燕妙曼的身段舞姿,還有紫宮夫人的絕世嗓音。但春日裏皇宮內園中這些美好的景色,都在歷代帝王之家被消磨了,世人無法欣賞,實在可惜。

【賞析】
《陽春歌》,樂府《清商曲辭》舊題。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陽春三月景色,字裏行間充滿對春天的喜愛。

採蓮曲
唐·李白
【原文】
若耶溪①傍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岸上誰家遊冶郎②,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③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④空斷腸。

【注解】
①若耶溪:在今天的浙江紹興市南。②遊冶郎:出遊尋樂的青年男子。③紫騮:毛色棗紅的好馬。④踟躕:徘徊。

【譯文】
若耶溪旁採蓮的女子,在荷花間快樂地談著,笑著。陽光照耀下的溪水澄清明亮,把女子美麗的臉龐照在水面上。採蓮女子的衣袖在微風中輕輕飄揚。溪岸上,是誰家出遊尋樂的青年男子呢?他們也出來踏青了,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在垂楊邊笑談。但他們騎著紫騮馬很快又離開了。隻見馬嘶鳴處,落花點點。這讓採蓮的女子看到後非常感傷,徘徊不去,獨自惆悵。

【賞析】
《採蓮曲》,屬樂府《清商曲辭》。興起于梁武帝時,後人多有擬作。這首詩清麗明快,抒發詩人的閒情逸致,帶有民歌色彩。

楊叛兒
唐·李白
【原文】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①。何許最關人②,烏啼白門③柳。烏啼隱④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⑤中沉香⑥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注解】
①新豐酒:新豐,漢代縣名。在今陝西臨潼東北。六朝以來以產美酒而著名。②最關人:最牽動人心的,最讓人動情的。③白門:本是劉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門。因為南朝民間情歌常常提到白門,所以成了男女歡會之地的代稱。④隱:隱沒,這裏指鳥棲息在楊花叢中。⑤博山爐:一種爐蓋作重疊山形的熏爐。⑥沉香:一種名貴的香木,放到水裏就會沉下去,所以稱為沉水香。

【譯文】
你(君)唱著《楊叛兒》的曲調,我(妾)勸著別人喝新豐出產的美酒。哪裏是最讓人牽掛的?是那有烏鳥啼叫的白門柳。烏鳥的啼叫聲湮沒在楊樹的花裏,你喝醉了留宿在我的家裏。博山爐中燃燒著香木製成的燃香,兩道煙氣並作一道直直的煙像要凌駕仙境一般。

【賞析】
“楊叛兒”本是北齊時童謠,後來成為樂府詩題,為樂府西曲歌名。相傳南朝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楊曼隨母入內宮,長大後,為何後所寵愛。當時童謠雲:“楊婆兒,共戲來。”訛傳為“楊伴兒”、“楊叛兒”,並演變而為西曲歌的樂曲之一。李白此詩與《楊叛兒》童謠的本事無關,而與樂府《楊叛兒》關系十分密切。

玉樹後庭花
陳·陳叔寶
【原文】
麗宇芳林對①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②。映戶凝嬌乍④不進,出帷④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⑤流光⑥照後庭。

【注解】
①對:相對,對面。這裏指高閣前有芳林花草。②傾城:使城池傾倒,形容女子貌美。③乍:開始,起初。④帷:帷帳,帷幄。⑤玉樹:玉樹的樹冠挺拔秀麗,莖葉碧綠,頂生白色花朵,十厘清雅別致。⑥流光: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譯文】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但妃子一出閨閣,萬般春日麗景都失去了顏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門戶。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致。

【賞析】
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歌,寫的是嬪妃們嬌嬈媚麗,堪與鮮花比美競妍,其詞哀怨靡麗而悲涼,後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詩的開頭概括了宮中環境,並化用漢朝李延年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句,來映襯美人的美麗。華麗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園,沒人居住的高閣就在這殿宇的對面,在花叢的環繞之中。美人生來就美麗,再經刻意妝點,姿色更加艷麗無比。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寫美人們應召見駕時的情態,儀態萬千,風情萬種。無論是應召時的“乍不進”,還是接駕時的“笑相迎”,都討得後主的無比歡欣。“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詩的結尾處與開頭相呼應,重點描繪了宮中美人的“傾國傾城之貌”,也成了陳後主留戀後宮,貪戀美人的最好註腳。
詩歌在藝術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著意于從側面、動態的角度去描寫,力求舍形而求神,詩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的描寫都極為生動傳神;二是全詩結構緊湊,回環照應,景與人相互映襯,意象美不勝收。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宮體詩的最高水準。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陳後主雖然是一個糟糕的皇帝,但卻是一個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詩人。

大堤曲
唐·李白
【原文】
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①暖。佳期②人堤下,淚向南雲③滿。春風復無情,吹我夢魂亂。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注解】
①大堤:在襄陽城外,東臨漢江,西至萬山。②佳期:指美好的春日。③南雲:陸機的《思親賦》中有:“指南山以寄款,望歸風而效誠。”後來,“南雲”指思念家鄉或是懷念親人之詞。

【譯文】
漢水臨近襄陽城,襄陽城已經有花盛開,襄陽城外的大堤也變得暖起來了。大堤下美好的春日總讓人看不盡,隻是看到這樣的美景總會讓人想起家鄉,思鄉的淚水彌漫在整個大堤上。總覺春風無情,屢屢吹散我回家的夢。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我的親人了,相隔萬裏,音信難通,想起來怎不讓人傷懷?

【賞析】
《大堤曲》,屬于南朝樂府舊題,屬于《清商曲辭》。這首詩裏詩人觸景傷情,抒發的是作者久別家鄉,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之情。

拔蒲二首

其一
【原文】
青蒲銜紫茸①,長葉復從風。與君同舟去,拔蒲五湖②中。

【注解】
①青蒲銜紫茸:出自謝靈運《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中的詩句“新蒲含紫茸”。②五湖:即太湖。

【譯文】
青青的蒲草開著紫色的細茸花,時而有一陣風吹過,輕輕拂動著蒲草的葉子。我與情人一起乘著小舟,在碧波萬頃的五湖上慢慢飄蕩,拔著蒲草,心情非常愉快。

其二
【原文】
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①。

【注解】
①“與君”兩句:意為女子與情人一起拔蒲,因為感到快樂而拔蒲心不在焉,才會“竟日不成把”。

【譯文】
清早,天才剛剛亮,和情人從桂蘭渚出發,勞作一天後,晚上就歇息在桑榆之下。在湖上,和情人一塊兒拔著蒲草,心裏沉浸在甜蜜之中,可是隻顧與情人說笑,拔了半天,手裏的蒲草還沒有一把呢。

【賞析】
《拔蒲》為《西曲歌》之一。《古今樂錄》曰:“《拔蒲》,倚歌也。”

七日夜女歌

其一
【原文】
三春怨離泣,九秋欣期歌①。駕鸞行日時,月明濟長河②。

【注解】
①三春、九秋:形容時間非常漫長。期:會面之期。②駕鸞:織女駕鸞在天空中飛行。長河:銀河。

【譯文】
牛郎和織女被銀河阻隔,二人分別的時間這麽漫長,織女心中哀怨,禁不住哭泣。每年才能相會一次,兩人見面之後,又是多麽的歡心啊。假如織女能夠駕著鸞車在天空中飛行,每天晚上都能飛過銀河,那該多好啊。

其二
【原文】
長河起秋雲,漢①渚風涼發。含欣出霄路②,可笑向明月。

【注解】
①漢:雲漢,指銀河。②霄路:指雲路。

【譯文】
秋天的季節,夜涼如水。一條銀河橫在天空,團團秋雲讓銀河若隱若現。天上和人間一樣,秋天的銀河也變涼了,時有涼風吹過。織女從雲霧中走出,她心情舒暢,微笑著一直走到明月的方向。

【賞析】
《七日夜女歌》是關于牛郎織女的組詩。漢代古詩《迢迢牽牛星》中就寫過這個故事。晉代以後的文人如謝惠連、顏延之等都寫過這個題材。這組詩出自民間,但很顯然經過文人們的加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