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範文

以“長大”為題的800字命題作文寫作指導及示例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兒時照片,面對照片,你會想起許多往事,可能會有一種忽然長大的感覺,人生充滿了許多這樣的自我發現。你有什麽想告訴大家的嗎?請以“長大”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寫作指導】

這是蘇教版《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寫作訓練”中的文題。審視文題的背景語,本文的寫作必須註意三個關鍵字:一是“往事”,它要求寫出“切身經歷”;二是“感覺”,它要求寫出“感性體驗”;三是“發現”,它要求寫出“理性感悟”。對于剛剛跨入高中門檻的學生,第三個關鍵字絕非易事。作為記敘文中的“理性感悟”,它必須體現這樣三個特質:一是字數要“少”。否則會有文體不清的嫌疑。二是開掘要“深”。要穿透生活的深沉內蘊。三是點化要“妙”。要“合事”,能緣事生理;要“合旨”,能內脈相通;要“合體”,不僅能透“事”及“理”,而且能化“(哲)理”為“(意)象”,化“(說)教”為“(詩)意”。這既需要你的“功力”,更需要你的“靈性”。

長大

朱舒文

時光像是一個個刻在心上的格子,我們一點一點地往前跳,跳過立春,跳過立秋。

這年秋季,梧桐落雨。薄薄的一層葉片下,隱約瞧見幾道紅磚劃下的痕跡。往事突襲,抵御不住,那是年少時的我們啊!

幾個小丫頭,穿著花般招展的裙子,聚在某一個陽光明媚的院落,準備著遊戲。花開得盛極了,大紅大紫。我們手裏攥著一小塊紅磚瓦礫,找到一方潔凈的土地。銀灰色的地面上,隨著一雙手的移動,出現了一道道紅色的印跡。

一個人在畫,其他的人就極認真地看著。如果紅色的格子畫得小了,畫得歪了,立刻就有調皮的孩子尖聲抗議,轉而或者使勁地擦掉,或者就尋到別處再畫,一直到那地上的紅格子房令所有孩子滿意為止。

一顆小石子往前拋,拋一點跳一點。提著蓬蓬的裙子,發辮活潑地搖擺。圍了一圈的女孩們期待地看著玩的人,或是歡呼,或是嘆息。偶爾也會因是否犯規而起爭執,便一個個撅起了嘴,各自背向對方。可一會兒,又會忍不住偷偷往後瞧,發現目光撞著了,紅紅的臉上又會露出燦爛的笑。

紅色的格子刻在地上,一天就會被腳印抹去;紅色的格子刻在心上,一輩子也忘不去。

有一首小詩:“記得那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秋千、格子,到處留下女孩子們無憂的笑容,仿佛這世間盡是美好,等著我們去採擷。

然而,又是什麽時候,我們似乎一夜間長大,將憂傷化為青春的印記。小四有句很著名的話:“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我們依然在笑,在鬧,在課堂裏,在腳踏車上。然而一個人時,筆端又流下莫名而模糊的憂傷。漸漸習慣在題海中尋覓,漸漸習慣在操場邊上的天空裏數過往的白雲,去書店泡三毛的書,同她一起做個流浪者。

蔣婕說:“流光容易把人拋。”這一切的一切,是否象征著我們已長大?

從無憂的稚童到青春的學子,我們得到了什麽?又失去了什麽?

看過一幅畫,畫上是一排幼時的格子。格子的起點,是一個梳著羊角辮的女孩。過了幾格,是一個插著翅膀,穿著紅裙的少女。格子的前方,漸漸隱褪,不見顏色……

那未知處,恰是我們的未來。我願流光停下腳步,我願懷揣我的夢想,再如同小時候,一點一點,慢慢跳過時間的格子,前方有明媚的陽光,指引方向。

[評析]這是一篇唯美而靈動的佳作,恰似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句子——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西天”就是那承載著兒時歡笑的“紅格子房”,輕輕地作別這無憂的“西天”,作者又來到了人生的又一個驛站——憂傷的少年。但作者並沒有去“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在漫看流雲、泛舟書海中輕輕地跳過人生的“格子”,並且在“明媚的陽光”的引領下,繼續劃過人生的“萬重山”。為了保持全文“唯美”的格調,作者並沒有去對人生作理性的思辨,而是將它化作了詩意的畫面,讓讀者在詩雨飄飛中去感受那份青澀,感悟那份淡定。掩卷遐思,你也許會怦然心動: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每天都去蹙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每一段人生的歷練都是對歲月的一種清點。就讓我們“揮一揮衣袖”,作別昨日的憂傷,“撐一支長篙”,迎接明日的陽光。(姜有榮)

長大

田丹

一粒種子發芽了,接著新芽變成嫩枝。嫩枝長成強桿,再接著便有了滿枝的綠葉。後來它便有了抵御風霜的能力。漫步在樹下,我感覺樹是我的另一種存在形式。

撥開泥土,將種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去,再意味深長地蓋上土。我亦是這粒種子,在悉心關懷照料下,某天凌晨來到了這個世界。從那一刻開始,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危險之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危險。我隻能飲用一些“仙露瓊漿”,其餘的東西對我來說太大、太硬,我視之為“野蠻食物”。而且我生活的環境也比較艱苦。每次我餓時,不能立即得到食物,總是要高歌一陣直到筋疲力盡才行。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高難度工作。有時音調不高、響度不大還沒用。

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我也結交了一些朋友。這些朋友本領很大,一個叫貓的可以在漆黑的地方行走自如;另一個身體強壯,遊泳遊得很好,它就是狗。

在某一天,一件可怕的事來臨了。我的朋友們都變小了,而我卻變大了,我進入了新的生活領域。

有一位仙子來到了我身邊,她很美,很溫柔,總是講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我叫她為媽媽。在這位仙子的引導下,我開始明白了這個世界,學會了與大家溝通的語言。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奏鳴樂中,我踏上了讀書學習的征程。

現在我已經進入了第二起跑線。如今我已經有了強壯的枝幹。我拼命地向更深處發展,以便抵擋風雨。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在最先時刻了解到天氣預報的信息,但方向卻在發生著變化:以前是媽媽拿著外套或是雨衣告訴我天氣情況,而現在是我每天趕在她之前告訴她天氣情況。有時會突然下大雨,我會在她淋濕了之後說對不起,而她卻是無所謂地對待我的失誤。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看到了老舍筆下的“貓”,我有種憐愛之情,也有一種隱痛。再見了,我的朋友們!現在我已經習慣了那些野蠻食物,有時還會對媽媽的廚藝贊嘆一番。這大概就是長大吧!

說人生如茶,是品她的味。而我說人生如樹,則是在體驗她的過程,一個長大的過程。

[評析]在一個班的學生都為如何“長大”而“橫眉冷對方格紙”的時候,本文的作者卻另闢蹊徑,“化人為樹,以樹喻人”,別開“長大”的一片洞天,真乃“虧她想得出來”(王蒙語)。細細一想,這也合乎情理,不是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嗎?一棵樹從“新芽——嫩枝——強桿”,而作者從“接受母愛——感受母愛——禮贊母愛”,正是有著如許的相似,才萌發出了“譬喻”的巧妙構思,才演繹出了“長大”的深邃旨趣。本文給我們的啓示是: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吊起人的胃口,就必須少一點“大路菜”,多一點“風味小吃”,用足你的才思、才華、才情,寫出一個具有活脫脫的、個性化的“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