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格式

探查基于金融危機下的農地流轉契機及其策略

1.1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結構的顛覆

源于我國長期奉行的高積累低收入政策導致內部結構失衡,消費疲軟,從而不得不依賴投資和出口。特別是在加入wto 以後,我國對外貿易強勁成長,外貿依存度急劇攀升,1980年隻有12.5%,XX 年達到65.51%,遠高于貿易大國外貿依存度的平均值17%。與此同時,近10 年來,固定資產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最主要力量,而我國最終消費率平均為58.5%,遠低于世界平均值76%[1]。美國金融危機給中國出口帶來的沉重打擊就此成為了中國經濟衰退的導火索。要盡快使中國經濟走出衰退的困境,並長久避免外部經濟的劇烈影響,就必須將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以內需為主,然而,由于消費率長期偏低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諸多消極後果,導致經濟結構失調,一時難以形成圍繞消費需求發展經濟的良性成長格局。需要意識到的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大動蕩和實體經濟受到巨大沖擊的國際情勢下,中國應對危機需要促使經濟發展模式完成從出口拉動型向內需驅動型轉變,改變經濟對外依賴性過高的局面,重振市場消費信心,擴大內需,改變過度依賴外需的發展模式,尚需時日。

1.2 金融危機給農村社會帶來的影響

在金融風暴來襲的大環境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產業工人紛紛下崗,大量的農民工面臨失業和戶籍的尷尬,朝不保夕,陸續返鄉抑或遊離于城市的邊緣。在農村社會保障覆蓋率低的現狀中,返鄉的農民工毫無收入,為了維持生計,又有農業補貼的激勵,多數要求重新獲得原有的那份分給自己的農地。荒廢的土地重新拾起相對容易,但對于那些在先前外出打工時將土地轉包出去,目前尚未到期或是已布滿作物的農地,要求在此時收回難免有些困難,人地矛盾就此升級,糾紛激增。那些年輕的農民打工一族,他們缺少務農的經驗,看盡了都市的繁華,體驗了都市人的便利生活和多彩的娛樂項目,他們在失業返鄉後面對大片的黃土地所表現出的意興索然,暗自傷神和向往著城市生活的心情,促使他們又一次地懷著一線的希望在城市裏尋找可能的工作機會,但多數仍是在溫飽的邊緣掙扎,成為遊離于城市邊緣的極不穩定因素。就此一來,不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社會矛盾深化,以往隱匿其中的問題也在此時逐漸浮出水面,社會安定面臨嚴峻挑戰。

在《財經》跨六省市調研的一份失業報告中揭示了經濟成長驟然失速下農民工生存圖景:

農民工失業嚴重打擊農民收入成長,XX 年以來超過6%的收入增勢逆轉;新生代失業農民工徘徊在城鄉邊緣,給城鄉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農民工返鄉增加農村土地糾紛和沖突,加劇農村固有人地矛盾;各級政府在對農民工就業培訓、權益維護、創業扶持等方面尚未做好準備;農民工失業和返鄉凸顯城市化進程滯後,對中國經濟成長轉型構成障礙。

我們知道,中國農民的收入不外乎三部分:一是工資性收入,以打工為主;二是農業家庭經營收入;三是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分別指農民獲得各種政府補貼和土地流轉收益、房租、利息等。20 多年來,中國農民收入之所以能逐年成長,主要靠農民外出務工收入。

XX 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4700 元,其中近40%為工資性收入,主要來自外出務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