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演講稿怎麽寫

演講稿寫作不可忽視的要素

演講稿是一種套用文體,它與其他文體的不同之處,在于演講稿雖然是用書面文字撰寫的,但是作為在特定的時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它所傳導的思想感情,聽眾主要是通過對演講者有聲語言的傾聽來理解和感受的。實踐證明,以下三個影響演講稿寫作質量和表達效果的要素:

一、現場感

演講是演講者和聽眾在特定的時境中彼此發生關系而構成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必然會具有鮮明而強烈的現場感。這種現場感主要是通過演講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營造的環境氣氛體現出來的。因此,我們撰寫演講稿,就不能不對演講現場進行預設性假想,也就是說,撰稿人必須把構成演講現場的種種因素全部納入自己的整體構思之中,並通過獨特的語言設計和表達,把這些現場信息釋放和傳達出來,以強化聽眾的現場體驗和感應,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演講的社會功能和現實效應。例如,餘秋雨在岳麓書院發表的題為《走向21世紀的中國文人》的主題演講,有這樣一段結束語:

如果再過很多年,譬如我構想——現在朱熹先生去世8XX年了——如果在朱熹先生去世9XX年的時候,又有很多人在這裏聚會,集體朝拜前輩大師,突然發現,中華文化的世界地位已經很高很高了。如果我們覺得整個民族的貭素由于我們文化地位的提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化地位的提高會使本身的貭素發生變化,因為我們這種自重的感覺就是與這個文化地位本身的提高有關——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我相信,即使我們到時肯定一定不在了,我們在座的大多數已經不在了,也會感到非常高興。他們可能不會記得在1999年的7月11號的下午,在一個細雨朦朧的日子,我們有過這樣一個聚會。因為這樣的聚會會不斷地有,全部這樣的聚會其實都是一種期盼,都是一種期待,都是一種對未來的向往,在紀念過程當中的向往。他們可能不記得我們有過這樣的聚會了,這都不要緊,我們把我們的願望留給這個庭院。我們相信,這個庭院既然有過千年的魅力,那麽不管再過多少年,她一定會給我們今天的期望有一個滿意的答復。

餘先生緊扣演講現場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展開聯想,表達情意。他首先通過構想,表現1XX年之後,“很多人在這裏聚會”的情景和感覺,接著通過想象,回顧今天的“這樣一個聚會”,並說“這樣的聚會”是一種“期盼”、“期待”和“向往”,最後把願望留給“這個庭院”,並相信“它一定會給我們今天的期望有一個滿意的答復”。這一段話,是在岳麓書院的特定現場情境中有感而發的,無論是時空的對應和轉換,還是人事的交代和描述,都具有鮮明而強烈的現場感。正是這種獨特的現場感,使演講者的情理表達更加具有親和力和感悟力。

二、交流性

演講是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演講者和聽眾之間不是單向的信息傳輸,而是雙向的信息交流。正如著名文藝理論家孫紹振教授所說:“演講與作文的不同,歸根到底在于作文則是單方面的輸出信息,演講是在現場與聽眾雙向交流信息。除此之外,聽眾與聽眾也在雙向交流情緒。嚴格地說,演講是三角信息的相互交流。”然而,在演講稿寫作過程中,我們註重的往往隻是演講者自身思想感情的表達和傾訴,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與聽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無疑會在客觀上削弱演講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撰稿時就應當有意識地把演講者的信息傳導和聽眾的信息反饋對應和聯系起來,運用設問、呼告、變稱和換位等修辭方式與表述技巧,增強語言表達的交流性。隻有這樣,才能在登台演講的時候,有效地刺激聽眾的心理反應,從而產生種種能夠被演講者體察和感應的信息反饋,以真正形成和實現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最佳化交流。例如,畢淑敏在大連大學發表題為《與青年學生談生與死》的演講,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