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家長會發言稿

孩子的教育問題交流探討家長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諾貝爾搖籃和這麽多的家長朋友一起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我發言的題目是《牽手》。

牽手,是一個讓人感覺溫暖幸福的動作,所以在婚姻的殿堂前,新人十指相扣,款款走來,從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一牽手,也牽出了一個嶄新的生命,夫妻倆又共同牽起了一份欣慰,當然還有一肩責任,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人才之成,自兒童起”,正因為我們都懂得這些道理,所以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我們這些信心百倍的年輕父母就開始高度關註,四處考察,最後選擇了諾貝爾搖籃。無疑,諾貝爾搖籃是得到了大家認可的最好的學校,否則我們也不會選擇她。于是家長們就把孩子安心地全權交給學校了,但是,這樣的家長還不是一個完全稱職的家長,孩子的教育不能隻依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對于孩子的教育,家長同樣有著重大的責任,而且責無旁貸。

我的孩子現在就讀于諾貝爾搖籃國小,上二年級了。老師們都覺得她在學習上有一些好習慣,所以讓我從親職教育的角度來總結總結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向大家取取經,以期繼續改進。我覺得對于孩子的培養,有三個方面是我們比較註重的:閱讀習慣、快樂學習和親近自然。下面我將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一、天天閱讀,習之為常

閱讀,尤其是經典的閱讀,一直是諾貝爾搖籃的一大特色,閱讀習慣的培養滲透在學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孩子從入幼稚園開始就沐浴著濃濃四溢的書香。特別是現在國小部經常開展的“無聲讀書日”活動,偶爾的一天,不上課,不說話,潛心閱讀,海量閱讀,徜徉于書海,新鮮又充實,教室後面書櫃裏累累可汗牛的名著名篇給孩子們帶來了別樣的快樂。

但孩子剛接觸經典的時候我也有點困惑,這麽晦澀難懂的東西,孩子能理解嗎?孩子對經典的學習能力不可低估,熟讀之後自然會“領悟”,這一點我現在也認同了。上周學校舉辦了詩歌朗頌會,孩子回家後告訴我,在朗頌會上聽到了一首詩,說的是一個丁香樣的姑娘,很美,讓我給她找這首詩,我知道這是戴望舒的《雨巷》,就從網上下載了,她真是愛不釋手,當晚就把這首詩背下來了。正是在經典的熏陶下,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我和先生都愛看書,在這一點上,我們和學校配合很默契。晚上的時間我們通常是全家人一起在書房度過,遠離電視,遠離喧囂,唯有書香。我們也會陪孩子去書市、去圖書館,陪伴她並引導她多看書,看好書。

孩子看書有一個特點,喜歡重復,我想您應該有過體會。一本厚厚的睡前故事書,都講了一年了,還在講第一個故事,因為孩子總是隻讓講第一個故事。我的孩子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習慣,總是反反復復看同一本書,之前我也為這事很煩惱,于是跟班導老師反應了這個問題,但老師看問題不同,老師跟我說:這是個好習慣,而且是個很難得的好習慣,她會從中受益的,您相信我。去年寒假她看了《西遊記》,青少年版的,天天看,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有一天她突然拿著書對我們說:“爸爸媽媽,你們提問吧,隻要是書上有的,隨便你們問什麽我相信我都能答出來”。我們試了試,果然都能答出來,而且是脫口而出,于是我們就往難裏鑽,輪流考她,都沒難住,後來我先生問她:“水濂洞口有一幅對聯,你知道寫的什麽嗎?”“花果山福地,水濂洞洞天。”還是沒有難住她。可見,重復確實是一個好習慣,我們給她買的書,少則看十幾遍,多則看幾十遍,買書的錢幾乎沒有浪費,而且通過重復孩子真的把書讀懂了,讀透了,讀到能背了,讀到化為已有了,這樣的效果是多麽的可遇不可求啊。從此以後,我們家裏就有了一種新遊戲,就孩子看過的書提問,當然孩子也可以就我們看過的書提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