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家長會發言稿

學校家長會上學生發言稿

今天能來這裏和在座的各位家長交流,主要是要完成兒子布置的“作業”。當然,這首先要感謝學校的老師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使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之間可以面對面地交流我們在孩子的學習,教育方面的心得。所以,我在這裏談不上介紹經驗,也沒有經驗,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個難題,就是怎麽樣使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完成國小階段的教育。我為什麽說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個難題呢?這是因為在坐的大部分家長做為教育者的身份來說,是人生的第一次,而這個第一次,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下一代的教育成功與否。因此,我做為一個家長,願意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與大家共同交流,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應試教育”的時代,該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

談到“應試教育”,我相信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有太多的感觸。所謂“應試教育”,就是用學生的分數來評價一切。一個學生,從國小,中學到大學,在所有的學習階段,他要經歷無數次的考試,而每一階段,每一科的考試成績就是他所學到和知識,能力及升學的最終也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教育部門也一樣,學校,乃至一個城市,地區它的教學能力,業績,教育水準都是用學生的分數,升學率來評價的。就拿一個老師來說,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學校對他工作認可的唯一標準。乃至評先進,長工資都是用學生的分數來說話,在這種壓力之下,他也隻能向學生強調分數。據我所知,很多人對“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深感憂慮,包括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都對“應試教育”所產生的弊端深惡痛絕。人的教育是本來最多樣化,人性化,最需要差別的,而“應試教育”模式正好抹殺了教育的這種特徵。所以我聽到過一個教育工作者這樣說:“在中國沒有‘應試教育’與‘貭素教育’之分,隻有“人的教育”和“非人教育”之分”。

面對“應試教育”這個時代,我們在坐的家長也是這種教育的始作俑者啊!我們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不就是管它學校,老師用什麽方法手段,隻要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好,就是好學校,好老師嗎?應當說,“應試教育”的產生是一個社會的教育理念的缺失,教育資源的匱乏,教育製度僵化共同促成的,而且它不會在短時期內有所改變。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孔子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它的大概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現代教育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嗎?我看不如這樣改一下更合乎我們的想法:大學之道,在于找工作,在于升官,在于發財!我們今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于短視,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在以後在人生的竟爭中搶佔一個好位置,我們的目的並不高尚嘛!做為一個家長,我能理解大家對自己的孩子最世俗的期望,但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對。很多家長包括我在內,把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背上父母不曾實現的人生目標。自己至出校門以後就不曾再讀一本書,上班讀報紙,下班看電視,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卻是考上重點中學,考上好大學,念成博士最好。按照我們這種思路,最後達到目標的依然是少數。如果我們的孩子達不到家長所要求的目標,是不是說我們的孩子的人生失敗了?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孩子沒考上重點中學,書白念了;沒考上大學,書白念了。我不認可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狹隘的思想觀念,因為你沒有看到你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中學到的任何知識不能教給他的經驗,你沒有看到他像所有的孩子一樣經歷了從小到大的人生;在他受教育的過程中,許多知識,能力,經驗,心智的成熟是無法用考試來衡量的。談到這裏,我想起了蘭老師在這個班一年級結束時家長會上講的話。她的大意是說,孩子們從剛入學什麽也不懂到現在他們漸漸懂得了很多,知道聽老師講道理,也學會了讀書,寫字;學會了禮貌待人。那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有一種感動,因為她說出了我的感受,也說出了教育最樸素的目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