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家長會發言稿

學生家長會發言稿

時常看到這樣一幕:一位甚至是兩位老人端著碗,滿世界追著給孫子喂飯。這種馬拉松式的進食遊戲往往長達一兩個小時。

“這樣喂孩子吃力不吃力?”如果你這樣發問。

回答是:“有什麽辦法,小祖宗不肯吃飯啊!”

真的沒有辦法麽?

讓我們進入另一個家庭。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小凳子上,桌前一小碗一調匙。孩子曉得,在他把飯吃完之前,是不可以站立起來的,更別說玩耍或遊戲。而且必須把碗裏的食物吃幹凈,否則就吃不到別的任何食品。

當然這樣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孩子會以各種方式來抵御抗拒。這時候關鍵在于大人能不能“忍心”堅持不妥協不讓步。心腸硬一硬,才是真正的愛。

我們說過的後一個孩子長大以後,他吃過的飯碗裏決不會殘留一粒飯粒。並非他刻意所為,而是養成了一種心理定勢,在行為的自動反應。

所謂習慣成自然,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為一種半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好習慣終身受用,習慣對于人生、事業、生活起著經常性永久性的作用。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養成一種好的習慣。

比如孩子的家庭作業,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介入,孩子的依賴成了習慣,每天都得家長陪著督著,結果是家長也跟著從國小到中學受一遍“再教育”。如果家長從不介入,孩子知道做作業是他自己的分內事,就像爸爸媽媽上班工作一樣,應該獨立完成。能養成這種習慣的孩子不但考試不在話下,而且這種獨立的能夠自控的行為習慣能幫助他節約智慧型,成為他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可是教育學家說,三歲已經遲了三年。習慣的形成是從零歲開始的。為什麽有的嬰兒愛哭鬧,因為他一哭你就去抱他。如果他哭得再凶你也能忍心堅持,他曉得哭是無效的,就不哭了。這樣的孩子很安靜,于他健康有利,大人亦不至于疲于奔命。

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小孩,大人不應允他的要求就賴地,甚至滿地打滾。這類孩子長大成人後,往往性情乖戾,以自我為中心,不曉得妥協和謙讓,“情商”低下,難有融洽的人際關系。

不準口出污言穢語,見人必須稱呼。“請”、“謝謝”、“對不起”、“你好”、“再見”,是孩子該掌握的第一批辭彙。不是鸚鵡學舌,也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好習慣的培養過程,也是情操品位冶煉的過程。習慣a+習慣b+習慣c=個性,好個性是眾多好習慣相加的和數。

當然,孩子好習慣的形成,最關鍵的還是父母老師自身的樣板,如果孩子身邊的認三句話便有一句不堪入耳,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也難,言傳不如身教,為了讓孩子養成種種終身受用的好習慣,做家長的必須從自身做起,從為人父母那一天做起。

一、 班級一日常規的養成教育

1、學生晚上應該八點半睡覺,早晨五點半迅速起床,洗漱之後吃飯,如果不到上學時間,一定要讀語文課文和英語課文,包括復習和預習。班級中有很多學生課前能把語文和英語課文讀得很熟練,早晨能熟練地帶領學生晨讀。英語成績進步較大的是宋清震和宮寶林,但是還得下功夫。還有幾個人英語讀背不熟練,有的會讀不會認。早晨離家要走時,要帶名簽、紅領巾,抹布。每天打掃衛生的時候總有四五個人沒有帶抹布。所以他桌椅下面的衛生總得別人收拾。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