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演講稿 主題演講稿

2015最新美德演講稿範文:誠實守信是一種美德

誠實守信是忠誠老實,信守諾言,是為人處事的一種美德。

所謂誠實,就是忠誠老實,不講假話。誠實的人能忠實于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實,同時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光明磊落,言語真切,處事實在。誠實的人反對投機取巧,趨炎附勢,吹拍奉迎,見風使舵,

爭功諉過,弄虛作假,口是心非。

一個忠誠老實的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時時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因此,忠誠老實的人也有可能犯錯誤,但同虛偽的人犯錯誤的性質不同。誠實的人犯錯誤是由于認識能力和認識方法方面問題造成的,而虛偽的人犯錯誤則是由于不誠實,屬于道德品質問題。

所謂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話算數,講信譽,重額度,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

誠實和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說是真正的誠實。“誠實”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誠實側重于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是真實的,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是真實的。守信側重于對自己應承擔,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毫無保留地實踐自己的諾言。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誠實守信的道德修養。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說:“信,誠也”,古代的聖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為證明,證驗之意,“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就是說人說話要算數。“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意思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鍵;孔子也多次講過誠信,如:“信則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論誠信:“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荀子認為“養心莫善于誠”。

墨子也極講誠信:“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準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庄子也極重誠信:“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誠之極至,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這就把誠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韓非子則認為“巧詐不如拙誠。”總之,古代的聖賢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

誠和“信”是不自欺,是內心和外部行為合一的道德修養境界。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原因是內心總會有沖突,他一方面知道要為善去惡,而另一方面他還為情欲所蔽。“欲動情勝”,所以其內心總會有不自願遵行道德的想法,因此,我們要經常進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誠實守信,是真、是善、是美,是真、善、美的統一,隻有不斷地進行自我修養,才能達到這一美好境界。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立足,幹出一番事業,就必須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一個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糊弄國家與社會,騙取榮譽與報酬的人,他們是要遭人唾罵的。誠實守信首先是一種社會公德,是社會對做人的起碼要求。

在中國古代,上至賢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許多誠實守信的故事。如曾子以信教子。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子。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麽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美德演講稿範文節選!

商鞅立木樹信。商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變法家。為了樹立威信,商鞅在變法前下令在秦國都城南門外立一根3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把木頭搬到北門,賞10金。人們不相信,無人搬動木頭。商鞅把賞金長到50金。一男子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他50金。商鞅這一舉動,使人們感到他是個說話算數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獲得了人們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國推廣了。

中國古代也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例證。如烽火戲諸侯。西周建都豐鎬(今長安縣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與諸侯相約,要是戎人來犯就點燃烽火、擊鼓報警,諸侯來救。周幽王的愛妃不愛笑,惟獨看到峰火燃起,諸侯的軍隊慌慌張張從四面趕來時而大笑不止。周幽王為博得褒姒高興,數次無故燃起峰火,諸侯的軍隊多次趕到而不見戎人,認為受了騙。後來戎人真的來了,已無人來救。幽王被殺于驪山之下,為天下人所恥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