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讀後感 讀後感範文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讀後感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馬爾克斯自認為藝術成就超過其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的作品。它的情節相對于後者更為簡單、易懂,語言可以說是披沙揀金後剩下的精華,具有含蓄、幹凈、克製的風格。就我個人看來,確實非常精確。

作品寫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盼望養老金而不得的復雜心情及因此而生的窘迫生活。這位上校年輕時(19歲)即參加“保衛共和國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新政府許諾要給他們養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嚴重的哮喘病,兒子也在一次鬥雞中死去,老倆口孤苦伶仃,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諾,寄來養老金。但是,上校的這種等待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成了絕望的等待。

上校的悲劇命運令人難以忘記,這悲劇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追究下去還要包括到主人公生活的那一片特殊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征。

雖然馬爾克斯被稱為文壇上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師,但他本人卻一直不屑于這種說法,他強調拉丁美洲的神奇。他聲稱“現實是最偉大的作家,我們的任務,也許可以說是如何努力以謙卑的態度和盡可能完美的方法去貼近現實。”

小說忠實地再現了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和社會生活,這塊土地因古老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和哥倫布發現這塊新大陸而導致印歐兩種文化的並存與混合,在這方土地上,現代和遠古,科學和迷信,電子和神話,摩天大樓和史前狀態交織在一起。這是個神奇的、瘋狂的、不可思議的世界。在這樣的世介面前,一切虛誇和矯情的辭藻堆砌都顯得那麽蒼白,作家隻需用語言最本質的核心部分去表現就可以收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在小說中,拉丁美洲那漫長的雨季是令人厭惡的,他和上校的痛苦感受以及鄰人的出殯聯系在一起,這一雨季的描寫小說開頭就有,它似乎是上校悲劇命運的一個預言。上校曾去找過律師,申訴自己的不公遭遇。然而律師這樣向上校解釋:“人類的忘恩負義是無止境的。”在上校所處的那樣一個專製製度肆虐的非理性時代,不僅統治階級背信棄義,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窮極無聊。老百姓們每年在一月二十日進行鬥雞、下賭註,追求刺激。在禮拜的夜晚,人們聚在撞球房玩轉盤賭,一片沸騰的景象。上校的悲劇命運是必然的,因為他的那種嚴肅、純潔、執著的精神世界與整個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無聊麻木的生存狀態格格不入!

小說中的世界,除了上校、醫生這極少數的幾個人還保留著人類寶貴的理性外,其餘種種人以及周圍的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反理性現象,粉碎了讀者的理性期待,上校那一相情願的理性主義信仰顯得可笑、可憐。上校所參與的那場戰爭,耗盡了他的生命中的精華。在人類生活舞台上,從古至今,到處都層出不窮這種反理性的活動,有以信仰的名義進行的野蠻愚昧的宗教戰爭,有血腥的種族清洗和黨同伐異……康德認為,人盡管作為萬物之靈,個體充滿了智慧,但就人類的全體在世界大舞台上的所作所為來看,一切歸根結底是由愚蠢、幼稚的虛榮,甚至還往往由幼稚的罪惡和毀滅欲所交織成的。上校不正是這場罪惡中的犧牲品嗎?

馬爾克斯認為專製製度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悲劇,他的悲劇觀似乎接近于魯迅的悲劇觀。這一悲劇為拉美作家提供了創作源泉,魯迅在1925年提出“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專製製度毀滅了多少有價值的東西。馬爾克斯在創作悲劇人物時,也是入戲很深的,他寫道“我不得不讓他死去,他死了,我躺在床上為他哭了整整兩個小時。”

小說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它所塑造的上校的悲劇命運的美學意義。首先表現在對于絕境中生命韌性的渲染與開掘。上校與他的妻子在貧病交加中苦苦地支撐著,這兩把老骨頭在嚴酷的生活重壓下已將生命的忍耐力發揮到了極致。小說這樣描寫上校的身形,“妻子在大病後認出丈夫時,異常驚訝。‘你瘦得皮包骨頭了’她說。‘我正在精心保養,準備把自己賣掉’,上校說,‘我已經被一家黑管廠訂購了。’但實際上,他之所以能撐著活下來,僅僅因為他對來信還抱著希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