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彭衙行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參差谷鳥吟,不見遊子還。

痴女飢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

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

既無御雨備,徑滑衣又寒。有時經契闊,竟日數裏間。

野果充餱糧,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

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雲。

延客已曛黑,張燈啓重門。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

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幹。眾雛爛熳睡,喚起沾盤餐。

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

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別來歲月周,胡羯仍構患。

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作品賞析

【單復註】公避賊艱難之際,得孫宰顧遇,事後感荷而作。黃希曰:公避寇,在天寶十五載,此雲“別來歲月周”,知詩是至德二載追憶避賊時事,非謂歸鄜州如此也。【錢箋】《元和郡縣志》:同州白水縣,漢彭衙縣地,春秋秦晉戰于彭衙,是也,《寰宇記》:彭衙故城,在白水縣東北六十裏。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①。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首記避亂彭衙。)

   ①北走南走,見《漢書》。古樂府《陌上桑》:“不見天路險艱。”

   盡室久徒步①,逢人多厚顏②。參差谷鳥吟③,不見遊子還。痴女飢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④,反側聲愈嗔⑤。小兒強解事⑥,故索苦李餐⑦。

(此敘攜家遠行,兒女顛連之苦。)

①《左傳》:“盡室以行。”②《書》:“顏厚有忸怩。”③鍾會《孔雀賦》:“華羽參差。”宋之問詩:“谷鳥囀尚澀。”鳥鳴無人,一路荒涼之景。④古詩:“手中掩口啼。”⑤《詩》:“輾轉反側。”⑥《唐書》:劉仁軌稱解事僕射。⑦庾信詩:“苦李無人摘。”《晉書》:王戎與群兒戲于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竟趨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一旬半雷雨①,泥濘相攀牽②。既無御雨備,徑滑衣又寒。有時經契闊③,竟日數裏間。野果充猴糧④,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⑤。

(此敘雨後行蹇,困頓流離之狀。)

①徐幹詩:“所經未一旬。”《易》:“雷雨之動,滿盈。”②荀濟詩:“誰肯相攀牽。”③經契闊,謂連朝勤苦,詳見六卷。④左思詩:“秋菊兼餱糧。”⑤宋之問詩:“暮投入煙宿。”《杜臆》:“暮宿天邊煙”。逃難之人,望煙而宿,莫定其居也。

   小留同家窪,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①,高義薄曾雲②。延客已曛黑③,張燈啓重門④。暖湯濯我足⑤,剪紙招我魂⑥。

   (此記孫宰晉接之情。據詩意,孫宰當在同家窪,遇孫之後,因寄妻子于鄜州,遂欲從蘆子關以達靈武。【朱註】鄜州在白水縣北,延州在鄜州西北,蘆關又在延州北。時公欲北詣靈武,故道出蘆關也。)

①【遠註】黃希以孫宰為三宰。或曰人名也。玩詩意,人名為近。②沈約詩:“高義薄雲天。”薄,迫也。王粲詩:“哀鳴入層雲。”③謝靈運詩:“朝遊窮曛黑。”④《漢書·外戚傳》:“張燈燭,設幃帳。”《易》:“重門擊析。”⑤古歌:“可以濯我足。”⑥夢弼曰:剪紙作旐,以招其魂,不必果有此事,隻是多方安慰耳。《韓詩外傳》:三月上巳,于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

從此出妻孥,相視涕蘭幹①。眾雛爛熳睡②,喚起沾盤飧③。誓將與夫子④,永結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

(備志孫宰周恤之誼。出妻孥,出見宰也。眾雛,指兒女。爛熳,熟睡貌。《杜臆》:“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昆”,乃代述孫宰語,所謂露心肝于艱難之際者。必如此說,下面文氣方順。舊解俱雲夫子指孫宰,誤矣。)

①息夫躬《絕命詞》:“涕泗流兮萑蘭。”瓚曰:“萑蘭,涕泗闌幹也。”【王洙註】闌幹,淚墮眾多貌。【趙註】《談藪》:王元景使劉孝綽送之,泣下闌幹。②《鸚鵡賦》:“憫眾雛之無知。”《庄子》:“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申涵光曰:爛漫二字,寫稚子睡態入神。③《左傳》:“盤飧加壁。”註:“飧,水澆飯也。”④陶潛詩:“誓將不復疑。”

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①。別來歲月周,胡羯仍構患②。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末結別後追思之意。《杜臆》:公念孫宰肝隔,時往來于中,故追寫逃難之苦愈真,則感勒周旋之德愈重。此章四句起,六句結。前二段各十句,後二段各八句。)

①潘岳《西征賦》:“高祖之興也,聰明神武,豁達大度。”王粲詩:“喟然傷心肝。”②《梁書》:何敬容曰:“西晉祖尚玄虛,使中原淪于胡羯。”王粲詩:“豺虎方構患。”黃希曰:仍構患,謂史思明等,引兵共十萬,寇太原,安慶緒使尹子奇及同羅夷兵十萬,趨睢陽。此詩用韻,參錯不一,經朱註考訂,知各本古韻也。至于分析段落,諸家頗混,今鉤清眉目,庶朗然易見耳。

蕭山毛奇齡《韻學指要》曰:古韻無明註,惟宋吳棫、鄭庠、各有古韻通轉註本,惜當時但行棫說,而不行庫說,致韻學大晦。考鄭氏《古音辯》分古韻六部,東、冬、江、陽、庚、青、蒸七韻,皆協陽音。支、微、齊、佳灰五韻,皆協支音。真、文、元、寒、刪、先六韻,皆協先音。魚、虞、歌、麻四韻,皆協虞音。蕭、餚、豪、尤四韻,皆協尤音。侵、覃、鹽、鹹四韻,皆協覃音。其書出吳氏《韻補》後,按之古音,已得十之九。所略不足者,魚、虞、歌、麻、與蕭、餚、豪、尤,尚分兩部耳。按毛氏此書,實足破沈韻之拘隘,閱少陵《彭衙行》合六韻于一篇,唐人尚知古韻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