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遊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作品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艱苦跋涉,終于在年底到達成都。此詩真實地刻畫了他初到成都時喜憂交並的感情,風格古樸渾成,有漢魏遺風。全詩並沒有什麽驚人之語,奇險之筆,隻是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迤邐寫出,明白如話,然而卻蘊含了深沉的情思,耐人咀嚼。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本詩最大的特色。初讀此詩,以為隻是一般的紀行寫景,吟詠再三,則可感到平和外表下激蕩著的感情波瀾。這裏有著喜和憂兩種感情的摻和交融,內心微妙的變化,曲折盡致。杜甫舉家遠徙,歷盡艱辛,為的是尋找一塊棲身之地,如今來到富庶繁華的成都,“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展開一個新天地,給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自不待言。“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快慰之情剛生,馬上又想到了夢魂縈繞的故鄉,何時再見,未可預卜,但見大江東去,自己隻能做長年飄泊的遊子了。下面接寫成都市廛的繁華、氣候的溫和,又轉悲為喜。但成都雖美,終非故土,鳥雀天黑猶各自歸巢,而茫茫中原,關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詩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當時中原州郡尚陷于安史叛軍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著多少憂國傷時之情!詩人遙望星空,愁思悵惘,最後隻能以自寬之詞作結。可以看到,全詩寫喜,並不欣喜若狂,訴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舒緩和平的字裏行間,寓含著一股喜憂交錯的復雜的感情潛流。

作為紀行詩,本詩用“賦”來鋪陳其事,而“賦”中又往往兼有比興,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風格。詩一上來就直道出眼前之景: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詩人風塵僕僕地在歲暮黃昏中來到成都,渲染出一種蒼茫的氣氛。它既是賦,又兼比興。桑榆之日難道不正是詩人垂暮飄零的寫照嗎?同時它也興起了深沉的羈旅之情。下面寫“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都是賦中兼興。最後寫“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暗寓中興草創、寇亂未平的憂思。詩人妙用比興手法,筆下的自然景物都隱含深摯的感情。全詩一一閃過山川、城郭、原野、星空這些空間景物,同時也使人覺察到由薄暮至黃昏至星出月升的時光流逝。這種時空的交織使意境呈現出立體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層次的變化,達到情與景的自然交融。

胡應麟論東漢末年時的《古詩十九首》說:“蓄神奇于溫厚,寓感愴于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詩藪》)杜甫此篇正繼承了《古詩》的這一風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詩》多寫失意飄泊之士苦悶憂傷的小天地,它運用喜憂交錯的筆法,寫出了關懷祖國和人民命運的詩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其高處正在于此。

(黃寶華)

----------------------------------------------

《漢書·地理志》:蜀郡有成都縣,唐為成都府。《舊唐書》:成都府,在京師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裏,去東都三千二百一十六裏。

翳翳桑榆日①,照我征衣裳②。我行山川異③,忽在天一方④。但逢新人民⑤,未卜見故鄉⑥。大江東流去⑦,遊子日月長⑧。

(初見成都人物,而嘆遊子不歸也。此以江水東流,興己之棲泊。)

   ①《歸去來辭》:“景翳翳以將入。”翳翳,朦朧之貌。《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後漢·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②古詩:“照我羅衣幃。”③潘岳詩:“山川邈離異。”④蘇武詩:“良友遠離別,各在天一方。”⑤曹植詩:“但睹新少年。”⑥“晏子春秋》:“未卜其夜。”漢《傷歌行》:“思念故鄉,鬱鬱累累。”⑦謝朓詩:“大江流日夜。”《博物志》:“水潦東流。”⑧漢人《變歌》:“愴愴遊子懷。”陸機《短歌》:“來日苦短,去日苦長。”

曾城填華屋①,季冬樹木蒼②。喧然名都會③,吹蕭間笙簧④。信美無與適⑤,側身望川梁⑥。鳥雀夜各歸⑦,中原杳茫茫⑧。

(又聞成都歌吹,而嘆中原遙隔也。此以鳥雀歸巢,興己之無家。劉會孟曰:“遊子日月長”,“中原沓茫茫”,悲涼憤怨,讀之黯然。【張遠註】公初至成都,而輒動鄉關之思,所謂“成都萬事好,不如歸吾廬”也。)

   ①陸機詩:“朝遊遊層城。”註:“層,重也。”曹植詩:“嘉賓填城闕。”註:“填,滿也。”《國策》:蘇秦見趙王于華屋之下。註:“華,高麗也。”②阮瑀詩:“季冬乃來歸。”漢古歌:“樹木何修修。”③《鹽鐵論》:皆為天下之名都。《釋名》: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錢箋】《蜀都賦》:“金城石郭,兼市中區。”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漢武帝元鼎二年,立成都十八門。④樂府詩:“玉女坐吹簫。”《詩》:“吹笙鼓簧。”⑤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無與適,意不自適也。⑥《楚辭》:“欲側身而無所。”劉鑠詩:“河廣川無梁。”⑦謝靈運詩:“空庭來鳥雀。”⑧《詩》:“中原有菽。”王羲之詩:“茫茫原疇。”

初月出不高①,眾星尚爭光②,自古有羈旅③,我何苦哀傷④。

(此心傷羇旅,而聊為自寬之詞。薄暮方至,故雲桑榆。既而黃昏,故雲鳥歸。久之,星出月升,蓋在下弦之候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子夜歌》:“碧樓冥初月。”②古詩:“眾星何歷歷。”《史記·屈原傳》:“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淮南子》:“日出星不見,不能與之爭光也。”③陶潛詩:“自古有行役。”《左傳》:“羇旅之臣,幸若獲宥。”④阮籍詩:“揮涕懷哀傷。”楊德周曰:此詩寄意合情,悲壯激烈,政復有俯仰六合之想。

朱鶴齡曰:此詩意涵,多本阮公《詠懷》。“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即阮之“灼灼西頹日,餘光照我衣”也;“側身望川梁”,即阮之“登高望九州”也;“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即阮之“飛鳥相隨翔,曠野莽茫茫”也;“自古有羇旅,我何苦哀傷”,又翻阮之“羇旅無儔匹,俯仰懷哀傷”以自廣也。“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則本子建《贈塗幹》詩“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公雲:“熟精《文選》理。”于此益信。【杜田註】桑榆,喻明皇在西內;初月,喻肅宗;眾星,喻史思明之徒。此最為曲說。王伯厚《困學紀聞》亦引之,吾所不解。

李長祥曰:前後《出塞》、《石壕》、《新安》、《新婚》、《垂老》、《無家》等作,與山水諸作,少陵五言古詩之大者。《出塞》等作,猶有三百篇、漢魏之在其前。山水諸作,則前後當無復作者矣。“語不驚人死不休”,少陵之作詩也。“篇終接混茫”,則其詩之氣候也。“死不休”,用力處;“接混茫”,神化處。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又曰:少陵詩,得蜀山水吐氣;蜀山水,得少陵詩吐氣。

周珽曰:少陵入蜀諸篇,絕脂粉以堅其骨,賤豐神以實其髓,破繩格以活其肢,首首摛幽擷奧,出鬼入神,詩運之變,至此極盛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