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

兔應疑鶴發,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作品賞析

梁氏編在大歷二年,今按詩雲“殘夜水明樓”,當是元年西閣作。

四更山吐月①,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②。兔應疑鶴發,蟾亦戀貂裘③。斟酌姮娥寡④,天寒奈九秋⑤。

(上四詠將盡之月,下則對月自憐也。四更山吐月,乃二十四五之夜。月照水而光映于樓,故曰水明樓。月魄留痕,如匣邊露鏡,此承吐月。彎月掛檐,如鉤上風簾,此承明樓。月色臨頭,恐兔疑白發。月影隨身,如蟾戀裘暖。從月色下,寫出衰老凄涼之況。姮娥獨處而耐秋,亦同于己之孤寂矣。【黃生註】對鏡則見發,臨風則增寒,五六句亦用分承。寡婦孤臣,情況如一,故借以自比。)

①庾信詩:“四更天欲曙。”吳均詩:“疏岑時吐月。”②鮑照《擬古》:“明鏡塵匣中,寶琴生網絲。”庾信《鏡》詩:“玉匣聊開鏡,輕灰暫拭塵。”枚乘《月賦》“隱圓岩而似鉤。”《西溪叢語》:沈雲卿《月》詩:“台前疑掛鏡,簾外自懸鉤。”塵匣二句本此。又詩:“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③《後漢·天文志》註載《靈憲》之言曰:“月陰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兔蛤。”劉孝綽詩:“攢柯半玉蟾,叢葉映金兔。”《趙典傳》:“大儀鶴發。”庾信《竹杖賦》:“鶴發雞皮。”④蘇武書:“子留斟酌。”斟酌,代為思忖也。庾肩吾詩:“姮娥隨月落。”楊慎曰:月中嫦娥,說始于《淮南》及張衡《靈憲》,其實因常儀佔月而誤也。古者,羲和佔日,常儀佔月,皆官名,見于《呂氏春秋》。《左傳》有常儀靡,即常儀氏之後,俗訛為嫦娥,以儀娥音同耳。《周禮註》儀娥二字,古皆音俄。《易·小象》“失其義也”,葉“信如何也。”《詩》“樂且有儀”,葉“在彼中阿”。《太玄》“各遵其儀”,葉“不偏不頗”。漢碑蓼莪皆作蓼儀,則嫦娥為常儀之誤無疑。⑤阮籍詩:如何似九秋。梁元帝《纂要》:九秋,以九十日言之。黃生曰:此詩寫景精切,布格整密,運意又極玲瓏,東坡但以“殘夜水明樓”五字,稱為絕唱,其比興之深遠,從來未經人道也。又曰:疊用鏡鉤、蟾兔、姮娥,他人且入目生厭矣,一經公筆,顧反耐思,由其命意深而出語秀也。

宗武生日

梁氏編在夔州詩內,得之。黃鶴因首句“何時見”,遂疑寶應元年。公在梓州,宗武在成都,其實首句不如是解也。至德二載,公陷賊中,有詩雲“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此時宗武約計五歲矣。其後,自乾元二年至蜀,及永泰元年去蜀,中歷八年,宗武約十四歲左右矣。此詩都邑、乃指成都,其雲“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則知作此詩,又在成都之後矣。

小了何時見?高秋此日生①。自從都邑語②,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③,..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④,休覓彩衣輕⑤。

(此以家學勛宗武。小子何時見其生乎?此日正其墮地時也,起作問答之詞。都邑語,成都之人誇語也。公祖審言善詩,世情因而傳述,故當精《文選》以紹家學,何必為採衣娛親乎?此乃面命之語,非遙寄宗武也。)

①宋子侯詩:“高秋八九月。”②《大戴禮》:百裏而有都邑。③《顏氏家訓》:“吾家風教,素為整密。”④《呂氏春秋》:“精而熟之,鬼將告之。”梁昭明太子蕭統在東宮有書三萬卷,集古人文詞詩賦為《文選》三十卷。⑤《列女傳》:老萊子養二親,行年七十,著五色彩衣,戲於親側。

凋擦筵初秩①,欹斜坐不成②。流霞分片片③,涓滴就徐傾④。

(此敘生日情事。宗武侍庭,故有筵秩。凋瘵欹斜,自述老病。流霞涓滴,思得仙將以起疾也。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海賦》:“為凋為瘵。”《詩》:“賓之初筵,左右秩秩。”②庾信《小園賊》:“行欹斜兮得路。”③《抱樸子》:項曼都,自言到天上,遇紫府仙人,以流霞一杯,飲之輒不飢渴。庾信詩:“片片紅顏落。”④鮑照詩:“銅溪晝森沉,亂竇夜涓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