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作品賞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裏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鬱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王啓興)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裏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麽綺靡,多麽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周溶泉 徐應佩)

------------------------------------------------

【鶴註】當是廣德二年成都作。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于,沙暖睡鴛鴦。

(此章言春景可樂。摹寫春景,極其工秀,而出語渾成,妙入化工矣。麗字、香字,眼在句底。融字、暖字,眼在句腰。)

楊慎謂絕句者,一句一絕,起于《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是也。今按:此詩一章而四時皆備。又吳筠詩雲:“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是一時而四景皆列。杜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四句似之。王半山詩:“日凈山如染,風暄草欲薰,梅殘數點雪,麥漲一溪雲。”又從此詩脫胎耳。

羅大經《鶴林玉露》雲:杜詩“遲日江山麗”四句,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異。餘曰:不。上二句,見兩間無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奠不適情。于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呼。大抵古人好詩,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如何用,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又“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等句,隻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盡有可玩索處。大抵看詩,要胸次玲瓏活絡。

此詩皆對語,似律詩中幅,何以見起承轉闔?曰:江山麗而花草生香,從氣化說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也。下從花草說到飛禽,便是轉折處,而鴛燕卻與江山相應,此又是收闔法也。範元實《詩眼》曾細辨之。

其二

江碧鳥逾白①,山青花欲燃②。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③。

(次章言春過可憂。【周甸註】江山花鳥,著眼易過,身在他鄉,歸去無期,所觸皆成愁思矣。前首全屬詠景,此則對景言情。前是截五律中四,此是截五律下四。)

①謝脁詩“黃鳥度青枝”,不如杜句“江碧鳥逾白”,尤為醒豁。②何遜詩:“天暮遠山青。”梁元帝詩:“林間花欲然。”庾信詩:“山花焰欲燃。”③陸機詩:“我行無歸年。”五言絕句,始于漢魏樂府,六朝漸繁,而唐人尤盛。大約散起散結者,一氣流註,自成首尾,此正法也。若四句皆對,似律詩中聯,則不見首尾呼應之妙。必如王勃《贈李十四》詩:“亂竹開三徑,飛花滿四鄰。從來揚子宅,別有尚玄人。”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錢起《江行》詩:“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令狐楚《從軍》詩:“胡風千裏驚,漢月五更明。縱有還家夢,猶聞出塞聲。”已上數詩,皆語對而意流,四句自成起訖,真佳作也。若少陵《武侯廟》詩:“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其氣象雄偉,詞旨剴切,則又高出諸公矣。莫謂“遲日”一首,但似學堂對句也。至對起散結者,如盧俟《南樓望》詩:“去國三巴遠,登樓萬裏春。傷心江上客,不是故鄉人。”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又有散起對結者,如駱賓王《易水送別》詩,“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宋之問《別杜審言》詩:“臥病人事絕,嗟君萬裏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孟浩然《宿建德江》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照人。”杜詩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此即雙起單結體也。如:“江上亦秋色,火雲終不移。巫山猶錦樹,南國且黃鸝。”此即單起雙結體也,又有四句似對非對,而特見高古者,如裴迪《孟城坳》詩:“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太上隱者《答人》詩:“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則又脫盡蹊徑矣。杜詩如,“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場多。”此散對渾成之作也。 

-----------仇兆鰲 《杜詩詳註》-----------

本站部分賞析內容來自網路或網友提供,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僅用于學習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無法考證,如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信箱:[email protected]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作品賞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裏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鬱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王啓興)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裏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麽綺靡,多麽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周溶泉 徐應佩)

------------------------------------------------

【鶴註】當是廣德二年成都作。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于,沙暖睡鴛鴦。

(此章言春景可樂。摹寫春景,極其工秀,而出語渾成,妙入化工矣。麗字、香字,眼在句底。融字、暖字,眼在句腰。)

楊慎謂絕句者,一句一絕,起于《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是也。今按:此詩一章而四時皆備。又吳筠詩雲:“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是一時而四景皆列。杜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四句似之。王半山詩:“日凈山如染,風暄草欲薰,梅殘數點雪,麥漲一溪雲。”又從此詩脫胎耳。

羅大經《鶴林玉露》雲:杜詩“遲日江山麗”四句,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異。餘曰:不。上二句,見兩間無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奠不適情。于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呼。大抵古人好詩,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如何用,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又“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等句,隻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盡有可玩索處。大抵看詩,要胸次玲瓏活絡。

此詩皆對語,似律詩中幅,何以見起承轉闔?曰:江山麗而花草生香,從氣化說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也。下從花草說到飛禽,便是轉折處,而鴛燕卻與江山相應,此又是收闔法也。範元實《詩眼》曾細辨之。

其二

江碧鳥逾白①,山青花欲燃②。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③。

(次章言春過可憂。【周甸註】江山花鳥,著眼易過,身在他鄉,歸去無期,所觸皆成愁思矣。前首全屬詠景,此則對景言情。前是截五律中四,此是截五律下四。)

①謝脁詩“黃鳥度青枝”,不如杜句“江碧鳥逾白”,尤為醒豁。②何遜詩:“天暮遠山青。”梁元帝詩:“林間花欲然。”庾信詩:“山花焰欲燃。”③陸機詩:“我行無歸年。”五言絕句,始于漢魏樂府,六朝漸繁,而唐人尤盛。大約散起散結者,一氣流註,自成首尾,此正法也。若四句皆對,似律詩中聯,則不見首尾呼應之妙。必如王勃《贈李十四》詩:“亂竹開三徑,飛花滿四鄰。從來揚子宅,別有尚玄人。”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錢起《江行》詩:“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令狐楚《從軍》詩:“胡風千裏驚,漢月五更明。縱有還家夢,猶聞出塞聲。”已上數詩,皆語對而意流,四句自成起訖,真佳作也。若少陵《武侯廟》詩:“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其氣象雄偉,詞旨剴切,則又高出諸公矣。莫謂“遲日”一首,但似學堂對句也。至對起散結者,如盧俟《南樓望》詩:“去國三巴遠,登樓萬裏春。傷心江上客,不是故鄉人。”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又有散起對結者,如駱賓王《易水送別》詩,“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宋之問《別杜審言》詩:“臥病人事絕,嗟君萬裏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孟浩然《宿建德江》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照人。”杜詩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此即雙起單結體也。如:“江上亦秋色,火雲終不移。巫山猶錦樹,南國且黃鸝。”此即單起雙結體也,又有四句似對非對,而特見高古者,如裴迪《孟城坳》詩:“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太上隱者《答人》詩:“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則又脫盡蹊徑矣。杜詩如,“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場多。”此散對渾成之作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