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

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

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載(752)秋天登慈恩寺塔寫的。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時為他母親而建,故稱“慈恩”,建于貞觀二十一年(647)。塔是玄奘在永徽三年(652)建的,稱大雁塔,共有六層。大足元年(701)改建,增高為七層,在今西安市東南。這首詩有個自註:“時高適、薛據先有此作。”此外,岑參、儲光羲也寫了詩。杜甫的這首是同題諸詩中的壓卷之作。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詩一開頭就出語奇突,氣概不凡。不說高塔而說高標,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賦》中“陽鳥回翼乎高標”句所描繪的直插天穹的樹梢,又想起李白《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句所形容的高聳入雲的峰頂。這裏借“高標”極言塔高。不說蒼天而說“蒼穹”,即勾畫出天象穹窿形。用一“跨”字,正和“蒼穹”緊聯。天是穹窿形的,所以就可“跨”在上面。這樣誇張地寫高還嫌不夠,又引出“烈風”來襯托。風“烈”而且“無時休”,更見塔之極高。“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二句委婉言懷,不無憤世之慨。詩人不說受不了烈風的狂吹而引起百憂,而是推開一步,說自己不如曠達之士那麽清逸風雅,登塔俯視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滾起無窮無盡的憂慮。當時唐王朝表面上還是歌舞升平,實際上已經危機四伏。對烈風而生百憂,正是感觸到這種政治危機所在。憂深慮遠,為其他諸公之作所不能企及。

接下去四句,拋開“百憂”,另起波瀾,轉而對寺塔建築進行描繪。“方知”承“登茲”,細針密線,銜接緊湊。象教即佛教,佛教用形象來教人,故稱“象教”。“冥搜”,意謂在高遠幽深中探索,這裏有冥思和想象的意思。“追”即“追攀”。由于塔是崇拜佛教的產物,這裏塔便成了佛教力量的象征。“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二句,極贊寺塔建築的奇偉宏雄,極言其巧奪天工,盡人間想象之妙。寫到這裏,又用驚人之筆,點明登塔,突出塔之奇險。“仰穿龍蛇窟”,沿著狹窄、曲折而幽深的階梯向上攀登,如同穿過龍蛇的洞穴;“始出枝撐幽”,繞過塔內犬牙交錯的幽暗梁欄,攀到塔的頂層,方才豁然開朗。此二句既照應“高標”,又引出塔頂遠眺,行文自然而嚴謹。

站在塔的最高層,宛如置身天宮仙闕。“七星在北戶”,眼前仿佛看到北鬥七星在北窗外閃爍;“河漢聲西流”,耳邊似乎響著銀河水向西流淌的聲音。銀河既無水又無聲,這裏把它比作人間的河,引出水聲,曲喻奇妙。二句寫的是想象中的夜景。接著轉過來寫登臨時的黃昏景色。“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交代時間是黃昏,時令是秋季。羲和是駕駛日車的神,相傳他趕著六條龍拉著的車子,載著太陽在空中跑。作者在這裏馳騁想象,把這個神話改造了一下,不是六條龍拉著太陽跑,而是羲和趕著太陽跑,他嫌太陽跑得慢,還用鞭子鞭打太陽,催它快跑。少昊,傳說是黃帝的兒子,是主管秋天的神,他正在推行秋令,掌管著人間秋色。這兩句點出登臨正值清秋日暮的特定時分,為下面觸景抒情醞釀了氣氛。

接下去寫俯視所見,從而引起感慨,是全篇重點。“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詩人結合登塔所見來寫,在寫景中有所寄托。秦山指終南山和秦嶺,在平地上望過去,隻看到青蒼的一片,而在塔上遠眺,則群山大小相雜,高低起伏,大地好象被切成許多碎塊。涇水濁,渭水清,然而從塔上望去分不清哪是涇水,哪是渭水,清濁混淆了。再看皇州(即首都長安),隻看到朦朧一片。這四句寫黃昏景象,卻又另有含意,道出了山河破碎,清濁不分,京都朦朧,政治昏暗。這正和“百憂”呼應。《通鑒》:“(天寶十一載)上(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會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疾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杜甫已經看到了這種情況,所以有百憂的感慨。

以下八句是感事。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機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時代。“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塔在長安東南區,上文俯視長安是面向西北,現在南望蒼梧,所以要“回首”。唐高祖號神堯皇帝,太宗受內禪,所以稱虞舜。舜葬蒼梧,比太宗的昭陵。雲正愁,寫昭陵上空的雲仿佛也在為唐朝的政治昏亂發愁。一個“叫”字,正寫出杜甫對太宗政治清明時代的深切懷念。下二句追昔,引出撫今:“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瑤池飲,《穆天子傳》卷四,記周穆王“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列子·周穆王》稱周穆王“升昆侖之丘”,“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乃觀日之所入”。這裏借指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飲宴,過著荒淫的生活。日晏結合日落,比喻唐朝將陷入危亂。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應,申述所懷百憂。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給李林甫,李排抑賢能,所以“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賢能的人才一個接一個地受到排斥,隻好離開朝廷,象黃鵠那樣哀叫而無處可以投奔。最後,詩人憤慨地寫道:“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指斥那樣趨炎附勢的人,就象隨著太陽溫暖轉徙的候鳥,隻顧自我謀生,追逐私利。

全詩有景有情,寓意深遠。錢謙益說:“高標烈風,登茲百憂,岌岌乎有漂搖崩析之恐,正起興也。涇渭不可求,長安不可辨,所以回首而思叫虞舜”,“瑤池日晏,言天下將亂,而宴樂之不可以為常也”,這就說明了全篇旨意。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成為詩人前期創作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周振甫)

-----------------------

【鶴註】梁氏編在天寶十三載,不知何據,應在祿山陷京師之前,十載奏賦之後。原註:“時高適、薛據先有作。”《兩京新記》:京城東第一街進昌坊慈恩寺,隋無漏寺故地。西院浮屠六級,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門玄奘所立。《長安志》:慈恩寺在萬年縣東南八裏。

高標跨蒼穹①,烈風無時休②。自非曠士懷③,登茲翻百優④。

(首言塔不易登,領起全意。塔高,故凌風。百憂,憫世亂也。)

①《蜀都賦》:“陽鳥回翼乎高標。”《爾雅》:“穹蒼蒼,天也。”郭璞曰:“天形穹窿,其色蒼蒼。”丹元子《涉天歌》:“昭昭列象布蒼穹。”②古樂府:“暮秋烈風起。”③鮑照詩:“安知曠士懷。”④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此雲翻百憂,蓋翻其語也。《詩》:“逢此百憂。”

方知象教力①,足可追冥搜②。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多③。

(此敘登塔之事。象教,建培者。冥搜,登塔者。穿窟出穴,所謂有冥搜也。【盧註】“磴道屈曲,如穿龍蛇之窟。歷盡盤錯,始出枝撐之幽。)

①王. 《頭陀寺碑》:“正法既沒,象教凌夷。”註:“象教,言為形象以教人也。”②孫綽《天台山賦序》:“夫非遠寄冥搜,何肯遙想而存之。”謂此塔真可追攀而冥搜也。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撐權丫而斜據。”註:“枝撐,交木也。”黃山谷曰:塔下數級皆枝撐洞黑,出上級乃明。

七星在北戶①。河漢聲西流②。羲和鞭白日③,少吳行清秋④。秦山忽破碎⑤,涇渭不可求⑥。俯視但一氣⑦,焉能辨皇州⑧。

(此記登塔之景。上四,仰觀于天,見象緯之逼近。下四,俯視于地,見山川之微渺。總是極摹其高。星河夜景,西流,秋候之象。羲和晝景,鞭日,秋光短促也。忽破碎,謂大小錯雜。不可求,謂清濁難分。皇州莫辨,薄暮陰翳矣。)①《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春秋運鬥樞》:鬥,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吳都賦》:“開北戶以向日。”②古詩:“河漢清且淺。”《廣雅》:“天河謂之天漢,亦曰河漢。”魏文帝詩:“天漢回西流。”③《楚辭》:“吾令羲和弭節。”王逸註:“羲和,日馭也。”又:“白日昭隻。”④《月令》:“盂秋之月,其帝少吳。”潘尼詩:“朱明送夏,少吳迎秋。”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⑤【朱註】秦山,指終南諸山。《廣輿記》:藍田有秦嶺,乃南山之脊。若隴西秦山,與此相去甚遠。賈誼《旱雲賦》:“正雲布而雷動兮,相擊沖而破碎。”⑥《詩》:“涇以渭濁。”鮑照詩:“涇渭不可雜。”【鶴註】涇渭乃關西大川,韋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門,置漕于西市。⑦魏文帝詩:“俯視清水波。”《西征賦》:“化一氣而甄三才。”⑧鮑照詩:”表裏望皇州。”皇州,帝都也。

回首叫虞舜①,蒼梧雲正愁②。惜哉瑤他飲,日晏昆侖丘③。黃鶴去不息,哀鳴何所投④。君看隨陽雁⑤,各有稻粱謀。

(末乃登塔有感,所謂百憂也。回首二句,思古,以虞舜蒼梧比太宗昭陵也。惜哉二句,傷今,以王母瑤池比太真溫泉也。【朱註】末以黃鴿哀嗚自比,而嘆謀生之不若陽雁,此蓋優亂之詞。此章前二段各四句,後二段各八句。)

①王粲詩:“回首望長安。”《杜詩博議》:高祖號神堯皇帝,太宗受內禪,故以虞舜方之。【朱註】《西京新記》載,茲恩寺浮屠前階,立太宗《三藏聖教序》碑。回首叫舜,寓意在大宗。舊謂泛思古聖君者,非也。②《記》:“舜葬于蒼梧之野。”《山海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中有九疑山,舜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文選註》:《歸藏啓筮》:“有白雲出自蒼梧,入于太梁。”謝眺詩:“雲去蒼梧野。”江總詩:“雲愁數處黑。”③程嘉燧曰:明皇遊宴驪山,皆貴妃從幸,故以日晏昆侖諷之。魏文帝詩:“惜哉時不遇。”《列子》:穆王升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乃觀日之所入,日行萬裏。鮑照詩:“夕飲乎瑤池。”《史記·張湯傳》:“日晏,天子忘食。”④《韓詩外傳》:田饒謂魯哀公曰:“夫黃鵲一舉千裏,止君園池,啄君稻粱,君猶貴之,以其從來遠也。故臣將去君,黃鵲舉矣。”晉《黃鴿曲》:“黃鵠參天飛,半道還哀鳴。”沈約詩:“驚麏去不息。”⑤《禹貢》:“陽鳥攸居。”註:“隨陽之鳥,鴻雁之屬。”三山老人胡氏曰:此詩譏切天寶時事也。秦山忽破碎,喻人君失道也。涇渭不可求,言清濁不分也。焉能辨皇州,傷天下無綱紀文章,而上都亦然也。虞舜蒼梧,思古聖君而不可得也。瑤池日晏,謂明皇方耽于淫樂而未已也。賢人君子,多去朝廷,故以黃鵠哀鳴比之。小人貪祿戀位,故以陽雁稻粱刺之。錢謙益曰:高標烈風,登茲百憂,岌岌乎有漂搖析崩之懼,正起興也。焉能辨皇州,恐長安不可知,所以回首而叫虞舜。蒼梧雲正愁,猶太白雲“長安不見使人愁”也。唐人多以王母喻貴妃。瑤池日晏,言天下將亂,而宴樂不可以為常也。

同時諸公登塔,各有題詠。薛據詩已失傳;岑、儲兩作.風秀熨貼,不愧名家;高達夫出之簡凈,品格亦自清堅。少陵則格法嚴整,氣象崢嶸,音節悲壯,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識,感慨身世之懷,莫不曲盡篇中,真足壓倒群賢,雄視千古矣。三家結語,未免拘束,致鮮後勁。杜于末幅,另開眼界,獨闢思議,力量百倍于人。

岑參詩雲:“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青松夾馳道,宮觀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儲光羲詩雲,“金祠起真宇,直上青雲垂。地靜我亦聞,登之秋清時。蒼蕪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誰道天漢高,逍遙方在茲。虛形賓大極,攜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靈變在倏忽,莫能窮天涯。冠上閶闔開,履下鴻雁飛。宮室低邐迆,群山小參差。俯仰宇宙空,庶幾了義歸。崱■非大廈,久居亦以危。”

高適詩雲:“香界泯群有,浮圖豈諸相。登臨駭孤高,披拂欣大壯。言是羽翼生,回出虛空上。頓疑身世別,乃覺形神王。宮闕皆戶前,山河盡檐向。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千裏何蒼蒼,五陵鬱相望。盛時慚阮步,末宦知周防。輸效獨無因,斯焉可遊放。” 

-----------仇兆鰲 《杜詩詳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