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傈。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作品賞析

在杜甫的五言詩裏,這是一首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是在天寶十四載(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間。是年十月,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玄宗、貴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訊息還沒有傳到長安,然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經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所以千載以後讀了這首詩,誠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詩人敏銳的觀察力,不能不為人所嘆服。

原詩五百字,可分為三大段。開頭至“放歌破愁絕”為第一段。這一段千回百折,層層如剝蕉心,出語的自然圓轉,雖用白話來寫很難得超過它。

杜甫舊宅在長安城南,所以自稱杜陵布衣。“老大意轉拙”,猶俗語說“越活越回去了”;怎樣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與契這兩位虞舜的賢臣,所志如此迂闊,豈有不失敗之理。濩(huò獲)落,即廓落,大而無當,空廓而無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敗了。契闊,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敗,卻甘心辛勤到老。這六句是一層意思,自嘲中帶有幽憤,下邊更逼進了一步。人雖已老了,卻還沒死,隻要還未蓋棺,就須努力,仍有志願通達的一天,口氣是非常堅決的。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說“窮年憂黎元”,盡自己的一生,與萬民同哀樂,衷腸熱烈如此,自不免為同學老先生們所笑。他卻毫不在乎,隻是格外慷慨悲歌。詩到這裏總為一小段,下文便轉了意思。

隱逸本為士大夫們所崇尚。老杜說,我難道真這樣的傻,不想瀟灑山林,度過時光嗎?無奈生逢堯舜之君,不忍走開罷了。從這裏又轉出意思來,既生在堯舜一般的盛世,當然人才濟濟,難道少你一人不得嗎?構造廊廟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這樣一個人,但我卻偏要挨上來。為什麽這樣呢?這說不上什麽原故,隻是一種脾氣性情罷了,好比向日葵老跟著太陽轉呀。忠君愛國發乎天性,固然很好,不過卻也有一層意思必須找補的。世人會不會覺得自己過于熱中功名,奔走利祿?所以接下去寫道:為個人利益著想的人,象螞蟻似的能夠經營自己的巢穴;我卻偏要向滄海的巨鯨看齊,自然把生計都給耽擱了。自己雖有用世之心,可是因為羞于幹謁,直到現在還辛辛苦苦,埋沒風塵。

下面又反接找補。上文說“身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但即堯舜之世,何嘗沒有隱逸避世的,例如許由、巢父。巢、由是高尚的君子,我雖自愧不如,卻也不能改變我的操行。這兩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祿,又不忍象巢、由跳出圈子去逃避現實,隻好飲酒賦詩。沉醉或能忘憂,放歌聊可破悶。詩酒流連,好象都很風雅,其實是不得已呵。詩篇開首到此,進退曲折,盡情抒懷,熱烈衷腸非常真實。

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這一段,記敘描寫議論並用。首六句敘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動身,清早過驪山,明皇貴妃正在華清宮。“蚩尤”兩句舊註多誤。蚩尤嘗作霧,即用作霧之代語,下雲“塞寒空”分明是霧。在這裏,隻見霧塞寒空,霧重故地滑。溫泉蒸氣鬱勃,羽林軍校往來如織。驪宮冬曉,氣象萬千。寥寥數筆,寫出了真正的華清宮。“君臣留難娛,樂動殷膠葛”兩句亦即白居易《長恨歌》所雲“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說“君臣留歡娛”,輕輕點過,卻把唐明皇一起拉到渾水裏去。然則上文所謂堯舜之君,真不過說說好聽,遮遮世人眼罷了。

“彤庭”四句,沈痛極了。一絲一縷都出于女工之手,朝廷卻用橫暴鞭撻的方式攫奪來。然後皇帝再分賞群臣,叫他們好好地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視了這個道理,辜負國恩,豈不等于白扔了嗎?然而袞袞諸公,莫不如此,詩人心中怎能平靜!“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句中“如”、“豈”兩個虛詞,一進一退,逼問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卻擠滿了這班貪婪庸鄙、毫無心肝的家伙,國事的危險真象千鈞一發,仁人之心應該戰傈的。

“況聞”以下更進了一步。“聞”者虛擬之詞,宮禁事秘,不敢說一定。豈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樞”、“大內”的情形又何嘗好一些,或者更加厲害吧。聽說大內的奇珍異寶都已進了貴戚豪門,此當指楊國忠之流。“中堂”兩句,寫美人如玉,被煙霧般的輕紗籠著,指虢國夫人,還是楊玉環呢?這種攻擊法,一步逼緊一步,離唐明皇隻隔一層薄紙了。

似乎不宜再尖銳地說下去,故轉入平鋪。“煖客”以下四句兩聯,十字作對,謂之隔句對,或扇面對,調子相當地紆緩。因意味太嚴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聲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沖淡。其實,紆緩中又暗蓄進逼之勢。貂鼠裘,駝蹄羹,霜橙香橘,各種珍品盡情享受,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須愛惜的了。

文勢稍寬平了一點兒,緊接著又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老杜真是一句不肯放松,一筆不肯落平的。這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似乎一往高歌,暗地卻結上啓下,令人不覺,《鏡銓》夾評“拍到路上無痕”,講得很對。驪山宮裝點得象仙界一般,而宮門之外即有路倒屍。咫尺之間,榮枯差別如此,那還有什麽可說的?是的,不能再說,亦無須再說了。在這兒打住,是很恰當的。

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至末尾。全篇從自己憂念家國說起,最後又以自己的境遇聯系時局作為總結。“詠懷”兩字通貫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敘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異文。仇註“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此說不妥,此詩或作于十月下旬,正不必泥定仲冬。作群冰,詩意自愜。雖冬寒,高水激湍,故冰猶未合耳。觀下文“高崒兀”“聲窸窣”,作冰為勝。這八句,句句寫實,隻“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兩句,用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時勢的嚴重。

接著寫到家並抒發感慨。一進門,就聽見家人在號咷大哭,這實在是非常戲劇化的。“幼子餓已卒”,“無食致夭折”,景況是凄慘的。“吾寧舍一哀”,用《禮記·檀弓》記孔子的話:“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舍”字有割舍放棄的意思,說我能夠勉強達觀自遣,但鄰裏且為之嗚咽,況做父親的人讓兒子生生的餓死,豈不慚愧。時節過了秋收,糧食原不該缺乏,窮人可還不免有倉皇挨餓的。象自己這樣,總算很苦的了。是否頂苦呢?倒也未必。因為他大小總是個官兒,照例可以免租稅和兵役的,尚且狼狽得如此,一般平民擾亂不安的情況,自必遠遠過于此。弱者填溝壑,強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想起世上有多少失業之徒,久役不歸的兵士,那些武行腳色已都扎扮好了,隻等上場鑼響,便要真殺真砍,大亂之來已迫眉睫,自然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與終南山齊高,與大海接其混茫了。表面看來,似乎窮人發痴,痴人說夢,那知過不了幾日,漁陽鼙鼓已揭天而來了,方知詩人的真知灼見啊!

這一段文字仿佛閒敘家常,不很用力,卻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覺中已總結了全詩,極其神妙。結尾最難,必須結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詩。他思想的方式無非“推己及人”,並沒有什麽神秘。結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從萬民的哀樂,定一國之興衰,自然句句都真,都會應驗的。以文而論,固是一代之史詩,即論事,亦千秋之殷鑒矣。

(俞平伯)

--------------------------------------------

【朱註】《舊書·玄宗紀》:天寶十四載,冬十月,上幸華清宮。十一月丙寅,祿山反。公赴奉先時,玄宗正在華清宮,所以詩中言驪山事特詳。十一月九日,祿山反書至長安,玄宗猶來信,故詩中但言歡娛聚斂,亂在旦夕,而不及祿山反狀。【錢箋】《長安志》:蒲城縣,秦名重泉,後魏白水,又改蒲城。開元四年,建睿宗橋陵,改為奉先縣,隸京兆府。十七年,升為赤縣。《志》又雲:奉先縣西南王至京兆府二百四十裏。

杜陵有布衣①,老大意轉拙②。許身一何愚③,竊比稷與契④。居然成濩落⑤,白首甘契闊⑥。蓋棺事則已⑦,此志常覬豁⑧。

(前三段,從詠懷敘起。此自述生平大志。公不欲隨世立功,而必期聖賢事業。所謂意拙音,在比稷契也。甘契闊,安于意拙。常覬豁,冀成稷契。《杜臆》:人多疑自許稷契之語,不知稷契無他奇,惟此己溺己飢之念而已,伊得之而納溝為恥,孔得之而立達與共,聖賢皆同此心。篇中優民活國等語,已和盤托出。東坡引“舜舉十六相”、“秦時用商鞅”詩為證,何舍近而求遠耶。)

①《漢·地理志》杜陵註:古杜伯國,漢宣帝葬此,因曰杜陵,在長安南五十裏。《杜臆》:長安城東有霸陵,文帝所葬,霸南五裏即樂遊原,宣帝築以為陵,曰杜陵。杜陵東南十餘裏,又有一陵差小,許後所葬,謂之少陵。其東即杜曲,陵西即子美舊宅,自稱少陵野老以此。布衣、老大,註別見。②《書》:“作偽心勞日拙。”③《史記·聶政傳》:“身未敢以許人。”古詩《陌上桑》:“使君一何愚。”④竊比,見《論語》。《上林賦》:“家家自以為稷契。”⑤庾信詩:“居然未肯歸。”《庄子》:“瓠落無所容。”司馬註雲:“瓠,布濩。落,零落。”張綖註:“濩落,廓落也。”⑥嵇含賦序:“白首無聞。”《詩》:“死生契闊。”註:“契闊,勤苦也。”傅毅詩:“契闊夙夜,庶不懈忒。”⑦《韓詩外傳》:孔子曰:“學而不已,闔棺乃定。”《宋書》:劉毅曰:“大丈夫蓋棺事乃定矣。”⑧潘岳詩:“此志難具紀。”荀悅《漢論》:“眾庶覬其名跡。”覬,希幸也。庾信詩,“有情何可豁。”

窮年憂黎元①,嘆息腸內熱②。取笑同學翁③,浩歌彌激烈④。非無江海志⑤,蕭灑送日月⑥。生逢堯舜君⑦,不忍便永訣⑧。當今廊廟具⑨,構廈豈雲缺⑩?葵藿傾太陽(11),物性固難奪(12)。

(此志在得君濟民。欲為稷契,則當下救黎元,而上輔堯舜,此通節大旨。江海之士遺世,公則切于慕君而不忍忘;廊廟之臣屍位,公則根于至性而不敢欺。此作兩形,以解同學之疑。浩歌激烈,正言詠懷之故。明皇初政,幾侔貞觀,迨晚年失德,而遂生亂階。曰“生逢堯舜君”,望其改悟自新,復為令主,惓惓忠愛之誠,與孟子望齊王同意。)

   ①謝靈運詩:“窮年迫憂患。”《谷永傳》:“天下黎元,鹹安家樂業。”②《庄子》:“我其內熱與。”③陸機詩:“無以肉食資,取笑葵與藿。”《列女傳》:孟宗同學共處。④《楚辭》:“浩歌怳兮激烈。”⑤《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地細萬物而獨往者也。”⑥宗炳詩:“志氣洞蕭灑。”⑦《南史》:武帝謂蜀士李膺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對曰:“今勝昔。”問其故,對曰;“昔事桓靈之主,今逢堯舜之君。”薛孝通聯句:既逢堯舜君,願上萬年壽。”⑧《別賦》:“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⑨《叔孫通傳贊》:“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⑩潘尼詩:“廣夏構眾材。”(11)葵藿,自比致君之念。曹植表:“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12)《韓詩外傳》:“不害物性。”

顧惟螻蟻輩①,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②,輒擬偃溟渤③?以茲悟生理④,獨恥事幹謁⑤。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⑥。終愧巢與由⑦,未能易其節。沉飲聊自遣⑧,放歌破愁絕⑨。

(此自傷抱志莫伸,既不能出圖堯舜,又不得退作巢由,亦空負稷契初願矣。居廊廟者,如螻蟻擬鯨,公深恥而不屑幹。遊江海者,若巢由隱身,公雖愧而不肯易。仍用雙關,以申上文之意。放歌破愁,欲藉詠懷以遣意。作長篇古詩,布勢須要寬展。此一條,各四句轉意,撫時慨己,或比或興,迭開迭闔,備極排蕩頓挫之妙。)

①顧,念也。《屍子》:“螻蟻之穴,無不滿焉。”②《海賦》:“其色則橫海之鯨,突扤孤遊,戛岩■,偃高濤。”③鮑照詩:“穿池類溟渤。”④嵇康《養生論》:“悟生理之易失。”⑤兀兀,即契闊之意。⑥《班固傳》:“令塵埃之中,永無荊山汩羅之恨。”⑦《高士傳》:巢父,堯時人也,山居,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號曰巢父。許由,槐裏人也,堯讓天下于由,不受而逃,由告巢父,巢父曰:“何不隱汝形,藏汝光,非吾友也。”擊其膺而下之。阮簿詩:“巢由抗高節。”⑧顏延之《五君詠》:“韜精日沉飲,誰知非荒宴。”⑨古樂府有《放歌行》。公詩“愁破崖寺古”,又“愁破是今朝”,又“益破旅愁凝”。《杜臆》作破愁為是,若雲類愁絕,語反稚矣。

歲暮百草零①,疾風高岡裂②。天衢陰崢嶸③,客子中夜發④。霜嚴衣帶斷⑤,指直不能結⑥。凌晨過驪山⑦,御榻在嵽嵲⑧。

中四段,自京赴奉先,記中途所見之事。此則過驪山而有慨也。歲暮陰風,將涉仲冬矣。夜發晨過,去京止六十裏也。

   ①《詩》:“歲聿雲暮。”《楚辭》:“百草育而不長。”②《長門賦》:“天飄飄而疾風。”《詩》:“于彼高岡。”③《西京賦》:“思于天衢。”《三都賦》:“南北崢嶸。”公詩常用崢嶸:“旅食歲崢嶸”,年高也;“崢嶸赤雲西”,雲高也;“天衢陰崢嶸”,陰盛也。④《史記·範睢傳》:“謁君再毋與客子俱來乎?”鮑照詩:“行子中夜飯。”發,啓行也。⑤古詩:“嚴霜切我肌。”又詩:“衣帶日已緩。”⑥《左傳》:“衣有結。”⑦梁簡文帝詩:“凌晨光景麗。”《寰宇記》:“驪山,在昭應縣東南二裏,即藍田山也。《雍錄》:溫泉在驪山。秦漢隋唐皆常遊幸,惟玄宗特侈。蓋即山建立百司庶府,各有寓止,于十月往,至歲盡乃還宮。又緣楊妃之故,其奢蕩益著,大抵宮殿包裹驪山,而繚牆周遍其外,觀風樓下,又有夾城可通禁中。⑧北齊趙彥深位位司徒,每引見,或升御榻。《西京賦》:“托喬基于山岡,直嵽霓以高居。”霓,讀魚列切。《集韻》:嵲,亦作..,通作霓。嵽嵲,山高貌。

蚩尤塞寒空①,蹴踏崖谷滑②。瑤池氣鬱律③,羽林相摩戛④。君臣留歡娛⑤,樂動殷膠葛⑥。賜浴皆長纓⑦,與宴非短褐⑧。

(此記驪山遊幸之跡。上四,見不恤苦寒,下四,譏恣情荒樂。塞寒空,旌旗蔽天也。崖谷滑,冰雪在地也。鬱律,溫泉氣升。摩戛,衛士眾多。君臣歡娛,不恤國事。賜浴與宴,從官邀寵也。)

   ①《韓子》:黃帝駕象車,異方並轂,蚩尤居前。《皇覽》:蚩尤冢,在東邵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練帛,民名為蚩尤旗。【錢箋】此正十一月初,借蚩尤以喻兵象也。唐太宗詩:“寒空碧霧凝。”宗詩:“寒空碧霧凝。”②《頭陀寺碑》:“崖谷共清,風泉相渙。”張平子《南都賦》:“蹴踏鹹陽。”③瑤池,註見二卷。《江賦》:“氣滃渤以霧杳,時鬱律其如煙。”④《唐會要》:垂拱元年,置羽林軍。⑤江淹詩:“太平多歡娛。”⑥《上林賦》:“張樂乎膠葛之寓。”註:“膠葛,廣大貌。”郭璞註:“曠然深貌也。”《南都賦》:“其山則崆嶢嶱嵑。”註:“山石高峻貌。”曾曰:“膠轕,亂貌。”楊雄《解難》:“撠膠葛,騰九閎。”顏師古庄:“膠葛,上清之氣也。”⑦《明皇雜錄》:上嘗于華清宮中,置長湯數十,賜從臣浴。《津陽門詩註》:宮內除供奉兩湯外,更有湯十六所,長湯每賜諸嬪御,其修廣與諸湯不侔。江淹詩:“長纓皆俊人。”⑧短褐,註見一卷。

彤庭所分帛①,本自寒女出②。鞭撻其夫家③,聚斂貢城闕④。聖人筐篚恩⑤,實願邦國活⑥。臣如忽至理⑦,君豈棄此物⑧。多士盈朝廷⑨,仁者宜戰傈⑩。

(此譏當時賜予之濫。上四敘事,下六托諷。筐篚賜予,欲其活國,今諸臣皆玩忽不知,則此物豈虛擲者乎。戰慄,當思報稱也。羅大經曰:此段所雲,即“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之意,士大夫誦此,亦可以悚然懼矣。)

   ①《西京賦》:“玉階彤庭。”宋之問詩:“賜金分帛奉恩輝。”②郭泰機詩:“皎皎白素絲,織為寒女衣。”③魏收檄文:“鞭撻疲民。”《周禮》:載師之職,凡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時征其賦。④《大學》:“不畜聚斂之臣。”《詩》:“在城闕兮。”京師有闕,得稱城闕。⑤《通鑒註》:唐人稱天子皆曰聖人。《詩序》:“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⑥《周禮》:以佐王均邦國。孫楚《與孫皓書》:“愛民活國,道家所尚。”⑦王康琚詩:“矯性失至理。”此不敢斥言君,故托臣以諷。⑧古詩:“此物何足貴。”⑨李長祥雲:多士無人心矣。仁者能無戰慄乎。《詩》:“濟濟多士。”⑩漢遠帝詔:“夙夜戰慄。”

況聞內金盤①,盡在衛霍室②。中常有神仙③,煙霧蒙玉質④。暖客貂鼠裘⑤,悲管逐清瑟⑥。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⑦。朱門酒肉臭⑧,路有凍死骨⑨。榮枯咫尺異⑩,惆悵難再述(11)。

(此刺當時後戚之奢。前八敘事,後四托諷。【朱註】衛霍皆漢內戚,以比楊國忠。神仙玉質,指貴妃諸姨。勛戚奢侈而不念民窮,其致亂蓋有由矣。分帛、金盤二條,即指驪山宴賞。《杜臆》則概指平日,謂天寶八年帝引百官觀左藏,以國用豐衍,賞賜貴妃之家,無有限極。十載,帝為祿山起第,窮極壯麗,既成,幄帟器皿充牣其中,雖禁中不及。祿山生日,帝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故彤庭分帛、衛霍金盤、朱門酒肉等語,皆道其實,真詩史也。)①內金盤,尚方器用。辛延年詩:“金盤鱠鯉魚。”②曹植《與吳質書》:“衛霍不足侔也。”③劉楨詩:“萬舞在中堂。”又:“意氣凌神仙。”④【朱註】“江淹詩:“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煙霧。指堂上香煙。《楚辭》:“金相玉質。”⑤洙曰:鮮卑有貂鼠子,皮毛柔軟。《趙國策》:李兌送蘇子黑貂之裘。⑥潘岳詩:“蕭管清且悲。”徐伯彥《淮亭吟》:“倚清瑟兮橫涼琴。”⑦洙曰:橙出稷縣者勝,蜀中有給客橙,似橘而非,若柚而香。⑧郭璞詩:“朱門何足榮。”王粲詩:“酒肉逾川坻。”黃山谷曰:《孫子新書》:楚庄攻宋,廚有臭肉,尊有敗酒,而三軍有飢色。《魏志·袁術傳》:後宮數百,皆服綺觳,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盡空。⑨《西京雜記》:元封二年大寒,雪深五尺,三輔人民凍死者十有二三。曹植詩,“榮枯立可須。”⑩徐幹詩:“雖路在咫尺。”(11)魏明帝詩:“惆悵自憐。”

北轅就涇渭①,官渡又改轍②。群水從西下③,極目高崪兀④。疑是崆峒來⑤,恐觸天柱折⑥。河梁幸未拆⑦,枝撐聲窸窣⑧。行李相攀援⑨,川廣不可越⑩。

(下三段,至奉先而傷己憂人,仍是詠懷本意。此憶途次倉皇情狀。上六言水勢,下四言行人。群水西來,其洶涌如此,猶車河梁未拆耳。攀援爭渡,為川廣不能飛越也。【朱註】祿山反書至,帝雖未信,一時人情恇擾,議斷河橋,為奔竄地,所以行李攀援而急渡也,觀“河梁幸未拆”句可見。自京赴奉先,從萬年縣渡滻水,東至昭應縣,去京六十裏。又從昭應渡涇渭,北至奉先縣,去京二百四十裏。驪山,在昭應東南二裏,溫泉出焉。又涇渭二水,交會于昭應之北,故雲:“北轅就涇渭。”其官渡改轍,在唐時亦遷徙無常,大抵在昭應之間,為奉先便道耳。【錢箋】謂官渡在萬年東南二十五裏,不免倒說。朱註則指涇陽縣涇水之渡,路又隔遠。至舊註引《魏志》官渡,不切。唐之萬年,即今鹹寧。唐之昭應,即今臨潼。唐之奉先,即今蒲城。)

①《後漢·馬融傳》:“北轅反旆。”②梁簡文帝《罷雍州恩教》:“植柳官渡,尚或依然。”《長安志》:涇陽縣有涇水渡九,正直西京之北。曹植詩:“改轍登高岡。”③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時正冬,冰凌未解也。【朱註】涇渭諸水,皆從隴西而下,故疑來自崆峒。④梁元帝《玄覽賦》:“試極目乎千裏。⑤地志:涇水發源安定郡開頭山,即崆峒山。⑥《水經註》:張華敘東方朔《神異經》曰:“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列子》:共工氏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今按:山陽縣有天柱山,屬長安境內。《杜臆》:天柱折,乃隱語,憂國家將覆也。⑦江總詩:“秦川心斷絕,何悟是河梁。”⑧枝撐,註見《慈恩寺塔》詩。枝撐,河梁交柱。窸窣,橋動有聲也。李賀《神弦曲》:“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飆風。”窸窣,蓋唐人方言也。⑨《西溪叢語》:唐李濟翁《資暇錄》雲:古使字作李。《左傳》所言行李,乃是行使,後人誤為李字。《傳》曰:“行李之往來,供其困乏。”杜預註,“李,使人也。”又曰:“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註:“行李,行人也。”又曰:“行理之命,無月不至。”註:“行理,使人通聘問者。”或言李,或言理,皆謂行使也。但文其詞則謂之行李,亦作理耳,知非改古文為李也。濟翁不言李出何書。劉孝威《結客少年場》詩:“少年李六郡,遨遊遍五都。”李字作使音,亦一證也。袁山松《山川記》:“行者攀援,牽蘿帶索。”⑩鮑照詩:“川廣每多懼。”

老妻寄異縣①,十口隔風雪②。誰能久不顧③?庶往共飢渴④。入門聞號咷⑤,幼子餓已卒⑥。吾寧舍一哀⑦,裏巷亦嗚咽⑧。所愧為人父⑨,無食致夭折⑩。豈知秋禾登(11),貧窶有倉卒(12)。

(此述家人困窮境況。上四在途而嘆,下八至家而悲。《杜臆》:敘父子夫婦之情,極其悲慘。寄跡他鄉,故秋禾呈登,而無救于貧。)

①《吳越春秋》:越王令壯者無娶老妻。古樂府:“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異縣,指奉先。②古詩:“前日風雪中。”③《詩》:“不顧其後。”④張望詩:“六時疲飢渴。”⑤孔融詩:“入門望愛子。”《易》:“先號咷而後笑。”⑥《禮記》:幼子常視毋誑。⑦又:孔子之衛,通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⑧蔡琰詩:“行路亦嗚咽。”⑨《大學》:為人父。⑩庾信《傷心賦》:“至于繼體,多從天折。”《左傳》:子產曰:“札瘥夭昏。”是夭為少死也。《漢書·五行志》:父喪子曰折。(11)《月令》:“孟秋之月,農乃登谷。”(12)《詩》:“終窶且貧。”曹植詩:“倉卒骨肉情。”倉卒,謂夭折。

生常免租稅①,名不隸征伐②。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③。默思失業徒④,因念遠戍卒⑤。憂端齊終南⑥,澒洞不可掇⑦。

(末以憫亂作結,身世之患深矣。天寶季年,邊帥窮兵,故民苦租稅征伐。公在事外,尚且酸辛,況窮民之失業遠戍者乎?念及此,而憂積如山,不能掇去,又回應憂黎元意。此章分十段,八句者四段,十二句者四段,十句者兩段,錯綜而自見整齊。)

①漢文帝詔:“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②漢光武詔:“將兵征伐。”張悛《置守冢人表》:“今為平民。”③劉向《九嘆》:“風騷屑以搖木兮。”騷屑,紛擾之貌。④《谷永傳》:“百姓失業流散。”⑤《過秦論》: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⑥謝靈運詩:“顧己識憂端。”⑦《淮南子》:“未有天地,鴻濛澒洞。”許慎註:“澒,讀作項。”周伯溫曰:氣澒洞未分之貌。獨孤及《觀海》詩,“澒洞吞百谷,周流無四垠。”則澒洞,乃水勢洶涌之貌。此承憂端來,是憂思煩懣之意。【趙註】謂比世亂者,未然。曹操樂府:“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胡夏客曰:詩凡五百字,而篇中敘發京師,過驪山,就涇渭,抵奉先,不過數十字耳。餘皆議論感慨成文,此最得變雅之法而成章者也。又曰:《赴奉先詠懷》,全篇議論,雜以敘事。《北征》則全篇敘事,雜以議論。蓋曰詠懷,自應以議論為主;曰北征,自應以敘事為主也。

《庚溪詩話》:士人程文,窮日力作一論,不限聲律,不拘詩句,尚罕得反復折難,使其理判然者。觀《赴奉先詠懷》五百言,乃聲律中老杜一篇心跡論也。自“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其心術祈向,自是稷契等人。“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與飢渴由己者何異。然嘗為不知者所病,故曰:“取笑同學翁。”世不我知而所守不變,故曰:“浩歌彌激烈。”又雲“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言非不知隱遁為高,亦非以國無其人也,特廢義亂倫有所不忍。“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言志大術疏,未始阿附以借勢也。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棲遁,既不合時,而又不少低屈,皆設疑互答,屢致意焉,非巨刃有餘孰能之乎?中間鋪敘間關酸辛,宜不勝其戚戚,而“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所謂憂在天下,而不為一己失得也。禹稷顏子,不害為同道,少陵之跡江湖而心稷契,豈為過哉。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其窮也,未嘗無志于國與民。其達也,未嘗不抗其易退之節。蚤謀先定,出處一致矣。是詩先後周復,正合乎此,昔人目《元和賀雨》詩為諫書,餘特目此詩為心跡論也。

《■溪詩話》:《孟子》七篇,論君與民者居半,其餘欲得君,蓋以安民也。觀杜陵:“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胡為將暮年,憂世心力弱。”《宿花石戍》雲:“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寄柏學士》雲:“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堵。”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而志在“大庇天下寒士”,其仁心廣大,異夫求穴之螻蟻輩,真得孟子所存矣。東坡先生問老杜何如人。或言似司馬遷,但能名其詩爾。愚謂老杜似孟子,蓋原其心也。

葛常之《韻語陽秋》曰:子美高自稱許,有乃祖之風。上書明皇雲:“臣之述作,沉鬱頓挫,揚雄、枚皋可跂及。”《壯遊》詩,則自比于崔、魏、班、揚。又雲:“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贈韋左丞》則曰:“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甫以詩雄于時,自比諸人,誠未為過,至“竊比稷與契”,則過矣。唐史氏稱甫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豈自比稷契而然耶?至雲:“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斯時伏青蒲,廷爭守御床。”其忠藎固自可嘉也。

盧世..曰:《赴奉先》及《北征》,肝腸如火,涕淚橫流,讀此而不感動者,其人必不忠。

今按:《北征》詩尚帶率語,如“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將真情實事,信筆寫來。黃徹謂:如轉石于千仞之山,勢也。學者尤之過甚,亦未窺其遠大者耳。若此詩悲愁激切,而語皆雅飭,更無疵句可議矣。 

-----------仇兆鰲 《杜詩詳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