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羌村三首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裏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註。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作品賞析

至德二載(757)杜甫為左拾遺時,房琯罷相,他上書援救,觸怒肅宗,被放還鄜州羌村(在今陝西富縣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這次還家所作。三首詩蟬聯而下,構成一組還家“三部曲”。

第一首寫剛到家時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敘寫在夕陽西下時分抵達羌村的情況。迎接落日的是滿天崢嶸萬狀、重崖疊嶂似的赤雲,這?爛的景色,自會喚起“歸客”親切的記憶而為之激動。“日腳”是指透過雲縫照射下來的光柱,象是太陽的腳。“日腳下平地”一句,既融入口語又頗有擬人化色彩,似乎太陽經過一天奔勞,也急于跨入地底休息。而此時詩人恰巧也結束漫長行程,到家了。“白頭拾遺徒步歸”,長途奔勞,早巴望著到家休息。開篇的寫景中融進了到家的興奮感覺。“柴門鳥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鄉村黃昏景色,同時,這鳥兒喧賓奪主的聲浪,又反襯出那年月村落的蕭索荒蕪。寫景中隱隱流露出一種悲涼之感。“歸客千裏至”一句,措語平實,卻極不尋常。其中寓有幾分如釋重負之感,又暗暗摻雜著“近鄉情更怯”的忐忑不安。

後八句寫初見家人、鄰裏時悲喜交集之狀。這裏沒有任何繁縟沉悶的敘述,而簡潔地用了三個畫面來再現。首先是與妻孥見面。乍見時似該喜悅而不當驚怪。然而,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人命危淺,朝不保夕,親人忽然出現,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認,乃至發楞(“怪我在”),直到“驚定”,才“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喜達行在所》)。這反常的情態,曲折反映出那個非常時代的影子。寫見面畢,詩人從而感慨道:“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這裏,“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杜甫從陷叛軍之手到脫離叛軍亡歸,從觸怒肅宗到此次返家,風波險惡,現在竟得生還,不是太偶然了嗎?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言下大有“歸來始自憐”意,刻畫患難餘生之人的心理極切。

其次是鄰裏的圍觀。訊息不脛而走,引來偌多鄰人。古時農村牆矮,所以鄰人能憑牆相望。這些鄰人,一方面是旁觀者,故隻識趣地遠看,不忍攪擾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頗心酸的時刻;另一方面他們又並非無動于衷地旁觀,而是人人都進入角色,“感嘆亦歔欷”,是對之羨慕?為之心酸?還是勾起自家的傷痛?短短數語,多麽富于人情味,又多麽含蓄蘊藉。

其三是一家子夜闌秉燭對坐情景。深夜了,最初的激動也該過去了,可杜甫一家還沉浸在興奮的餘情之中。“宜睡而復秉燭,以見久客喜歸之意。”(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這個畫面即成為首章搖生姿的結尾。

第二首寫還家後矛盾苦悶的心情。

前八句寫無聊寡歡的情狀。杜甫這次奉旨回家,實際上無異于放逐。對于常人來說,“生還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對于憂樂關乎天下的詩人,適成為幸運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後,他即時就感到一種責任心的煎熬,覺得值此萬方多難之際守著個小家庭,無異于苟且偷生。可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這樣一種缺乏歡趣的情態,連孩子也有所察覺:“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早見此歸不是本意,于是繞膝慰留,畏爺復去。”(金聖嘆)對于“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飢渴”的詩人,沒有比這個細節更能表現他的悒鬱寡歡的了。

于是他回憶去年六七月間納涼“池邊樹”的往事。那時他對在靈武即位的肅宗和自己立朝報國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多少有些“歡趣”。誰知事隔一年,卻遭到如許失望,不禁憂從中來,百感交集,備受煎熬。敘事抒情中忽插入“蕭蕭北風勁”的寫景,又大大增加了一種悲涼凄苦的氣氛。

末四句寫到秋收已畢,雖然新酒未曾釀出,卻計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從糟床汩汩流出。“賴知”、“已覺”均屬料想之詞。說酒是因愁,深切表現出詩人矛盾苦悶的心理──他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呵。

第三首寫鄰人來訪情事。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個有趣的序曲:“客至”的當兒,庭院裏發生著一場雞鬥,群雞亂叫。待到主人把雞趕到它們棲息的庭樹上(古代黃河流域一帶養雞之法如此),院內安靜下來時,這才聽見客人叩柴門的聲音。這開篇不但頗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時也表現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來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沒有稍為年輕的人,這為後文父老感傷的話張本。這些老人都攜酒而來,酒色清濁不一,各各表示著一家心意。在如此艱難歲月還這樣看重情禮,是難能可貴的,表現了淳厚的民風並未被戰爭完全泯滅。緊接四句以父老不經意的口吻道出時事:由斟酒謙稱“酒味薄”,從酒味薄說到生產的破壞,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時世之艱難,點明而不說盡,耐人尋思。

末了寫主人致答詞。父老們的盛意使他感奮,因而情不自禁地為之高歌以表謝忱。此外言“愧”,暗中照應“晚歲迫偷生”意。如果說全組詩的情緒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處則由父老致詞而重新高漲。所以他答謝作歌,強為歡顏,“歌罷”終不免仰天長嘆。所歌內容雖無具體敘寫,但從“艱難愧深情”句和歌所產生的“四座淚縱橫”的效果可知,其中當含有對父老的感激、對時事的憂慮、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內容。不明寫,讓讀者從詩中氣氛、意境玩味,以聯想作補充,更能豐富詩的內涵。寫到歌哭結束,語至沉痛,令讀者三復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安史之亂給唐代人民帶來深重苦難。“兒童盡東征”、“黍地無人耕”的現象,遍及整個北國農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過北國農村之一角,反映出當時社會現實與詩人系心國事的情懷,具有很高的典型意義。

這組詩,每章既能獨立成篇,卻又相互聯結,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第一首寫初見家人,是組詩的總起,三首中惟此章以興法開篇。第二首敘還家後事,上承“妻孥”句;而說到“偷生”,又下啓“艱難愧深情”意。第三首寫鄰人的交往,上承“鄰人”句;寫斟酒,則承“如今足斟酌”意;最終歸結到憂國憂民、傷時念亂,又成為組詩的結穴。這樣的組詩,通常又謂之“連章體”。詩人從還家情事中抽選三個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予以描繪。不但每章筆墨集中,以點概面,而且利用章與章的自然停頓,造成幕閉幕啓的效果,給讀者以發揮想象與聯想的空間,所以組詩篇幅不大而能含蓄深沉。

《羌村三首》以白描見長。雖然取材于一時見聞,而景實情真,略無誇飾。由于能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與人物心理活動,詩句表現力強,大都耐人含咀。寫景如“柴門鳥雀噪”、“鄰人滿牆頭”及“群雞正亂叫”四句等,“摹寫村落田家,情事如見”(申涵光)。寫人如“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均窮極人物情態,後一聯竟被後世詩人詞客屢屢化用。如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晏幾道“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陳師道“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等。又如“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寫幼子倚人情狀,栩栩如生。恰如前人評贊:“一字一句,鏤出肺腸,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轉周至,躍然目前,又若尋常人所欲道者”(見《杜詩鏡銓》引王慎中語)。這種“若尋常人所欲道”而終使“才人莫知措手”的描寫,充分體現作者白描之功力。總之,由于這組詩語言平易,詩意凝煉,音韻諧調,抒情氣氛濃鬱,在杜詩中佔有重要地位。

(周嘯天)

------------------------------------------------

此亦還鄜州時,道中作。夢弼曰:《鄜州圖經》:州治洛交縣。羌村,洛交村墟也。

崢嶸赤雲西①,日腳下平地②。柴門鳥雀噪③,歸客千裏至④。

(此旅人初至家而喜也。《杜臆》:荒村晚景,摹寫如畫。)

①謝朓詩:“崢嶸瞰平陸。”郭璞曰:“崢嶸,高峻也。”《漢書·五行志》:“赤雲起而蔽日。”②陳後主詩:“日腳沉雲外。”鮑照詩:“瀉水置平地。”③曹植詩:“柴門何蕭條。”④陸賈《新語》:“乾鵲噪而行人至。”謝靈運詩:“歸客逐海隅。”

妻孥怪我在①,驚定還拭滑②。世亂遭飄蕩③,生還偶然遂④。鄰人滿牆頭⑤,感嘆亦歔欷⑥。夜闌更秉燭⑦,相對如夢寐⑧。

(此記悲歡交集之狀。家人乍見而駭,鄰人遙望而憐,道出情事逼真。後二章,俱發端于此。亂後忽歸,猝然怪驚,有疑鬼疑人之意。偶然遂,死方幸免。如夢寐,生恐未真。司空曙詩:“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是用杜句。陳後山詩:“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是翻杜語。此章,上四句,下八句。)

①我在,如《論語》“子在”之在。②梁簡文帝詩:“試淚空搖手。”③鮑照詩:“世亂識忠良。”古詩:“飄蕩水無根。”④蔡琰曲:“喜得生還兮適聖君。”《列子》:範氏之黨,以為偶然。⑤劉孝孫詩:“鄰人思舊情。”⑥《楚辭》:“曾歔欷餘鬱邑。”註:“歔欷,哀泣之聲。”⑦蔡琰曲:“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樂府:“晝短苦夜長,不如秉燭遊。”陸放翁雲:“夜深宜睡而復秉燭,見久客喜歸之意。”冷齋讀平聲,謂更換執燭,未然。⑧《列子》:“一裏老幼,垂涕相對。”沈約詩:“神交疲夢寐。”王嗣奭曰:前有《述懷》、《得家書》二詩,公與家人,已知兩存矣。此雲“妻孥怪我在”,“生還偶然遂”,何也?蓋此時盜賊方橫,乘與未回,人人不保,直至兩相面,而後知尚存,此亂世實情也。

王慎中曰:三首俱佳,而第一首尤絕,一字一句,鏤出肺腸,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轉周至,躍然目前,又若尋常人所欲道者。真《國風》之義,黃初之旨,而結體終始,乃杜本色耳。

申涵光曰:杜詩“鄰人滿牆頭”,與“群雞正亂叫”,摹寫村落田家,情事如見。今人謂苦無詩料者,隻是才弱膽小,觀此等詩,何者非料耶?

其二

晚歲迫偷生①,還家少歡趣②。嬌兒不離膝③,畏我復卻去。憶昔好追涼④,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⑤,撫事煎百慮⑥。

(此章敘還家後事,承上妻孥來。急于回家,而仍少歡趣者,一為父子久疏,一為生計艱難也。不離膝,乍見而喜,復卻去,久視而畏,此寫幼子情狀最肖。好追涼,去夏方暑。北風勁,今秋向冬矣。撫事百慮,傷御寒無具。【遠註】下四句,即《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意。)

①隋孫萬壽詩:“晚歲出函谷,方春度京口。”軍壘暫歸,故雲偷生。《吳志》:秦旦曰:“孰與偷生苟活?”②何遜詩:“幽居乏歡趣。”③《前溪歌》:“寧斷嬌兒乳。”《孝經》:“親生之膝下。”④《仲長統傳》:濯清水,追涼風。李德林詩:“山水暫追涼。”⑤《詩》:“北風其涼。”⑥江淹詩:“伏枕懷百慮。”

賴知禾黍收①,已覺糟床註②。如今足斟酌③,且用慰遲暮④。

(末乃對酒自慰,方幸家人完聚也。慰遲暮,回應晚歲偷生,撫事百慮。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麥秀歌》:“禾黍油油兮。”趙曰:黍秫所以造酒。②魯訔曰:酒床,即酒醡也。③《淮南子》:“聖人之道,其猶中衢而致樽耶?至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④《離騷》:“恐美人之遲暮。”

其三

群雞正亂叫①,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②,始聞叩柴荊③。父老四五人④,問我久遠行⑤。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⑥。

(此章記鄰裏之情,承上鄰人來。客至雞啼,見荒舍寂寥之景。清濁遞斟,各領村家酒味也。首章客至,公自謂;此章客至,指父老。)

①應瑒詩:“二部分曹伍,群雞煥以陳。”②《申鑒》:“睹孺子之驅雞,而見御民之術。”漢樂府:“雞鳴高樹巔。”③謝靈運詩:“挈裝返柴荊。”④《漢·高帝紀》:“與父老約。”漢樂府:“兄弟四五人。”⑤古樂府:“遠行不如歸。”⑥《左傳》:“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酒德頌》:“挈榼提壺。”榼,酒榼。《魏志》:徐邈曰:“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莫辭酒味薄①,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②,兒童盡東征③。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④。歌罷仰天嘆⑤,四座涕縱橫⑥。

(再敘飲中問答,皆亂後悲傷之意。莫辭四句,代述父老之語。請為二句,致謝父老之詞。歌罷而嘆,公傷亂也。聽歌而涕,父老酸心也。《杜臆》:兒當兵革,故莫耕而酒薄,此正艱難處,乃能用情如是,故感而有愧。金氏曰:艱難愧深情,即所歌之詞。此章上下各八句。)

①《庄子》:“魯酒薄而趙酒厚。”《說苑》:“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②《過秦論》:“兵革不休。”③潘岳《閒居賦》:“兒童稚齒。”東征,討安祿山也。④《詩》:“遇人之艱難矣。”陶淵明《九日閒居》:“緬焉起深情。”⑤《韓非子》:造父終日不食,仰天而嘆。⑥孔融詩:“高談滿四座。”《長門賦》:“涕流離而縱橫。”杜詩每章各有起承轉闔,其一題數章者,互為起承轉闔。此詩首章是總起。次章,上四句為承,中四句為轉,下四句為闔。三章,上八句為承,中四句為轉,下四句為闔。此詩法之可類推者。 

-----------仇兆鰲 《杜詩詳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