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代道光年間梁章鉅的《楹聯叢話》迄今,對聯的分類始終耒取得一致的意見。因為標準不同,有的按創作方法分為新擬、脫化、集句等;有的按篇幅長短分為短聯、中聯、長聯等;有的按內容分為喜慶、哀挽、名勝、行業、題贈、諧巧等,都各自有其理由。茲依內容為標準分六類略作介紹。
(一)喜慶聯
這是為喜慶之事而作的對聯,其中春聯是產生最早、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春聯不僅能為新春佳節增添歡樂的氣氛,更代表著人們在辭舊迎新時的美好心願和期望。傳統慣用的春聯如: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舊時往往有以本歲幹支分冠聯首.如甲午年春聯:
甲第迎祥至
午風送暖來
春聯每年都需更換,在歲末貼春聯早已成為我國的一種民族習俗。北宋王安石《元日》詩就記載了這種風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後來,人們把這首詩縮成一副對聯: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成為非常流行的通用春聯。解放後首屆全國迎春征聯,其中寫首都風光的一副是:
十裏春風,長安兩路
千年曉月,永定一橋
充分反映了首都人民精神振奮、社會安定團結的時代風貌。
喜慶聯中用于祝壽的稱作壽聯。慶賀婚嫁等事的則稱婚聯或喜聯。壽聯常稱頌壽者功業、祈祝壽者健康。如一九一七年張元濟賀康有為六十壽聯
形其量者滄海
何以壽之名山
聯語認為康有為年青時“公車上書”,提出變法圖強的維新主張與措施.其器量像滄海一樣廣闊,他的著作,可以藏之名山,傳于後世,表現作者對康有為事業學問的高度贊揚。
壽聯多為他人所撰,但也有自壽的。自壽聯則常為抒寫情懷、言志寄慨之作,如鄭板橋六十自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喔;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隻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棱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寫得筆調輕松,襟懷坦蕩,隨遇而安,不自求煩惱,于詩書畫中覓情趣,正是鄭板橋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喜聯也多以吉祥如意的語言慶賀之。如通用的婚聯:
志同道合
花好月圓
專用的如方爾謙賀女成婚
兩小無猜,一個古泉先下定
萬方多難,三杯淡酒便成婚
方爾謙與袁克文都喜收藏古錢幣,兩家兒女訂婚時隻交換了一枚珍稀古泉幣,至民國初年完婚時婚禮也非常簡單。此聯純是紀實,文字雖淡,而格調高雅。
(二)哀挽聯
簡稱挽聯,也稱喪聯,是專用于悼念死者的對聯。這類對聯多是綜述死者生平,評價死者業績,表彰死者精神和情操,言簡意賅,感情深沉,如若以淋漓酣暢之筆出之,真乃長歌當哭,最為動人心魄。如林從龍挽友聯:
何幸識君,幾年客地棲遲,心上長留明月在
終生抱恨,從此鄉關望斷,雲中無復錦書來
聯語哀婉凄愴,感情真摯。上聯憶昔,將友情比作心中明月,純潔無邪;下聯傷今,痛失良朋,錦書難再。終生抱恨,想見傷友之情,是心中流血之嘆。
與自壽聯一樣,也有人在生前自撰挽聯的。如革命先烈熊亨瀚1926年就義前自挽:
十餘載勞苦奔波,秉春秋筆,執教士鞭,仗劍從軍,矢忠為黨,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熱心中血
一家人悲傷哭泣,求父母恕,勸兄弟忍,溫語慰妻,負荷囑子,含冤終可白,再世當為天下雄
先抒壯志未酬之憾恨,後寫革命必勝之信念,表現出一個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
自挽聯由于帶有遺言性質,發自肺腑,尤顯得真切動人。如某林氏婦自挽:
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願後日重訂婚姻,莫向生妻談死婦
兒依嚴父艱哉,小孩子終當有母,倘異時得蒙撫養,須知繼母即親娘
自知死期將近,猶以丈夫、兒女為念,拳拳之心,感人至深,讀之催人淚下。
(三)名勝聯
這是題于名勝古跡的對聯,多帶有永久性的特點,與勝跡互相映襯.融為一體,成為各地風光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吳恭亨稱:“山川祠廟,非借文人之題詠,即名勝亦黯然寡色”;“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顯”(《對聯話》)道出了名勝聯產生的原因。
據陶岳《五代史補》雲,廣順元年(951)杭州錢塘江幹碧波亭寺僧契盈曾作一聯:
三千裏外一條水
二十四時兩度潮
以時間對空間,切景切題,當是最早的勝跡聯。
名勝聯的顯著特點是專用性,不能移置于他處。例如濟南大明湖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就不能用到杭州西湖。而
魚戲平湖穿遠岫
雁嗚秋月寫長天
所描寫的也隻能是西湖”平湖秋月”之景,決不可以用來形容大明湖的湖光山色。
許多勝跡聯隻要一讀便能知道出于何處。如:
擱筆題詩,兩人千古
臨江吞漢,三楚一樓
那必定是武漢黃鶴樓上用的,因為上聯提到了兩位與黃鶴樓有關的唐代詩人。據辛文房《唐才子傳》載,崔顥曾作《登黃鶴樓》詩,李白為之擱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下聯又點明了這“一樓”的地理位置:武漢位于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戰國時屬于楚地。聯中的“三楚”,即指楚地,古有西、東、南楚之分,故名。黃鶴樓有楚地第一名樓之譽,所以稱“三楚一樓”。又如:
天浮一黿出
山挾萬龍趨
此聯與無錫太湖邊的黿頭渚一定有關。因為太湖中的三山與黿頭渚正相對。從三山往北看,岸渚恰似浮在水面伸入湖中的黿頭;而從黿頭渚南望,三山則好像挾製萬條水龍往岸邊奔來一般,氣勢澎湃,蔚為壯觀。
(四)行業聯
這類對聯的特點是專業性很強,既要點明行業性質,又有招徠顧客的作用。有的表現出行業的意義及宗旨,有的反映了勞動者的自豪情懷和高尚技藝。如從前的旅店常懸掛這樣的對聯:
喜迎東西南北客
待君兄弟姐妹情
配以“賓至如歸”橫額,使旅客一看即知為客舍。並產生親切感。
行業聯由于專業局限,較難寫得工巧,但也不乏佳構傑作。如有一副理發店聯:
雖屬毫末技藝
卻是頂上功夫
寫得含蓄有味。此聯採用雙關手法:“毫束”既指頭發,又喻細小;“頂上”明言頭頂,暗說上乘。理發雖然隻是小技,但卻也有上乘的功夫。這副對聯寫出了理發師的自負和自信,對顧客當然也有一種吸引力。
(五)格言題贈聯
格言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它或給人以警策,或給人以勸勉,或講修身處世之道.意涵精闢,境界崇高,發人深思,引人向上,因此常用來贈人或題于座右,藉以自勉。如王夫之自題湘西草堂:
清風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
聯中“清風”喻清朝,“明月”喻明朝,含蓄地表現了作者的政治態度和民族氣節。
又如李大釗改動前人成句而成的贈友聯: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既喻自己的人格、志向,又含有對友人真誠的勸勉。再如李苦禪自題畫竹:
未出土時便有節
及凌雲處更虛心
既是題竹,更是題人,寫得意味深長,耐人咀嚼。
人們日常交際應酬時贈人的對聯,其措詞一般也多警策語。如徐特立贈王漢秋: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語重心長,表現出無產階級革命前輩對青年的無比關心和殷切期望。
(六)諧巧聯
這類對聯雖然實用價值不大,甚至在思想內容方面並無可以稱道之處,但是藝術性或觀賞性很高,有的以技巧逞能,有的以諧趣見長。如:
天星閣,閣落鴿,鴿飛閣未飛
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傳說從前有個姓周的官員到水陸洲天星閣遊覽,吟成上聯;下聯則是一村童所對。此聯將頂真手法與異字同音現象結合在一起,讀起來就好像繞口令。而且又以“洲不行”諧“周不行”,暗寓譏刺嘲諷之意,顯得構思精巧。
有些巧聯以雙方聯句形式出現,帶有試才鬥智和切磋技藝的色彩。如明代解縉幼時對曹尚書: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曹尚書出句)
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解縉對句)